(威远县连界镇中心学校 威远 64245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作文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学生全身心投入的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动过程,作文是学生表达、交流的需要,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农村小学生习作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学生入学年龄小,阅读面窄,生活经历少,即使有些生活经历,也缺乏真正的生活体验和感性认识。出现学生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写成的作文也大多是套话、大话、假话、空话,没有一点真情实感,没有一点地方特色。《新课标》指出,作文“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因而让学生走进生活是作文教学必由之路。
我认为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关键是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能力。小学语文儿童作文的“核”是——讲清、讲好自己的故事,那是儿童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作文能力。也就是作文的“故事力”。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思考。
一、借助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初步形成“故事力”作文意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
教师在讲故事时选择益智及符合儿童年龄、心理特点的故事来讲给学生听,特别要注意讲的技巧和方法,尽量做到声情并茂。在教师讲后要要求学生也要学习老师讲的方法去选择要合适的故事,并绘声绘色地讲给同学们听,及时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课外书如推荐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名篇。知道潜移默化,让孩子不自觉地爱上阅读,让学生初步形成“故事力”作文意识。
二、作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让 “故事力”作文有成长“土壤”
“作文材料来源于生活”。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必须突出作文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不能脱离生活。只有把作文教学置身于社会生活的背景中,并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有生命力的作文来。才会让学生体会到作文是表达自我,抒发感情载体。才会让学生喜欢、热爱作文。如:有一次要让学生写好描写下雨的作文,正好赶上当天狂风四起,天空正逐渐暗下来。如何写好这个作文呢?我就让学生亲自感受下雨前的情形。在孩子们指指点点、惊讶地叫喊声中亲自感受到了下雨的情形,大家七嘴八舌的交流中说出了感受与收获。有了这样一次难得的语言实践的机会,还怕写不出作文来吗?我接着问:“那谁能像小诗人一样,把你想说的风也来接着写一写呢?”学生们快速地动起笔来。
让作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会积累作文的材料;学生也能够自觉地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学生“故事力”作文能力得到了发展与提升,最关键是件件小事,山山水水,风土人情等许多材料,都是孩子作文的源泉,这是作文的基础与根本。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作文的习惯,让学生具有初步的“故事力”能力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漫卷长书,无不是从只言片语开始练习的。小学生开始写作文,总是不知从何下笔。而作为指导学生开始习作的老师,很多也是云里雾里,如同在海中划船,没有方向。有时,我和同事们交流,彼此说说每个人的作文教学的经验,这样,各自的点滴滴经验,竟发现了其中许多值得彼此值得借鉴的地方。三个臭皮匠,抵过诸葛亮。同事之间的切磋,实在是相当必要的。
在教学学生,特别是初学作文的学生,不应要求过高。在教学作文之前,让学生养成这几个习惯是:边读边查,边读边想,边读边抄,边走边诵。
只有让学生真正有积累,贮存到自己的语言仓库里去,再经过消化吸收,到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丰富并积累学生的语言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渗透于课内和课外的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所以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才能让小学生在作文中厚积薄发。
四、读、讲方式训练“故事力”
小学语文儿童作文的“核”是——讲清、讲好自己的故事,如何讲清、讲好自己的故事是关键。我们通过读、讲的方式来训练学生作文“故事力”。如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①语文课中我通过师生“PK”方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猜故事中的名人是谁?说说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作者是谁?训练学生读、讲的能力。
②通过填写课外阅读登记卡 ,每天读一则故事,每周读一本好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训练学生的“故事力”。
③每节课前开展3分钟演讲,训练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④积极与其他班级交流与沟通,开展班级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展示活动,促使学生读书。例:“诗歌朗诵”、“我爱童话”、“故事长廊”等讲故事活动。
⑤分内容,分主题开展活动。(学雷锋活动、环保、尊师重教、文明伴我行、走复兴路圆中国梦……
通过以上读、讲方式的训练,增强了学生自信心,他们敢于表达,逐渐乐于表达,发展了学生“故事力”能力。
五,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学生作文“故事力”水平
故事是人的心灵得以自由舒展的地方。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听和讲故事,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健康、生动、有趣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故事,不仅给孩子带来很多知识和快乐,而且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好品德。我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学生“故事力”作文水平。
1、开展“画故事”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由此可见画的艺术和文的艺术本来就是共通。让孩子在绘画中积极地获取知识和写作的素材是我们对低年级习作教学的定位,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可以找准绘画这个载体,在低年级中推行用绘画讲故事,即利用手中的画笔画身边的生活,画自己的想象,把自己对生活的印象画在纸上,激发孩子的倾吐心理,让图画这种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当生活和作文的桥梁,冲淡孩子怕作文的心理,唤起孩子原有的积累,有效地完成写话教学。
我是这样做的①教师讲故事,学生画 。②教师给主题,学生画故事。③围绕一个主题,定期出手抄报。
2、开展“写故事”活动
低年级学生写话最大的特点是无从下手,其实很大原因是没有端正“我”和“写话”的关系。要让学生熟悉的故事与写话结合起来。只有让学生意识到作文就是写身边的事,就是抒发自我,就是真情实感的表达,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事的特点,通过不同的形式,随机引导学生说,有话可写,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完成写话的练习,树立学生写话的兴趣,写话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在低年级作文教学中可这样做:①看图写故事;②给开头写故事;③读儿歌、古诗写故事;④组合词语写故事;⑤模仿生活情景写故事;⑥观察生活现象写故事等。
五、训练学生写的方法,为“故事力”作文插上腾飞的翅膀。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学三年级阶段,正是小学习作的起步阶段。起步阶段训练的好,就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书面语言,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品格,使学生较好地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在低年级教学中可以这样做:①学习一些积累的方法:剪辑法、文摘卡片法、写心得体会法、编写提纲法、列表法、批注法等。②利用阅读登记卡设置各类积累卡:感想卡、梗概卡、人物点评卡、仿写卡、积累卡。③抓住时机多写片段、多写日记。④写每日简评(周一到周五,每天写三五行,简单记录当天最值得记录的人、事、物。⑤每周一稿(从周一到周五的“每日简评”中选,可以选一个,也可以选有关联的两个或三个事例,于周六周日写成稿子交给语文老师。⑥班级作文选(从“每周一稿”中选出三分之一左右的优秀誊写,或在班级QQ群中进行美文展示。)
总之,作文教学是有方法可循的。我们对“故事力”作文教学只是作了初步探索,我们认为无论那种作文教学方法,只有充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才会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帮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和厌烦作文的情绪,学生将自觉主动地视作文为需要,视作文为乐趣,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贺,燕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3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30
标签:学生论文; 故事论文; 自己的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能力论文; 真情实感论文; 孩子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3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