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几何画板”探讨均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_梯形中位线论文

用《几何画板》探究均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何论文,不等式论文,画板论文,均值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背景

随着大批优秀教学软件和计算机的使用,传统中学数学教学加入可实验操作的内容已成为可能.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学生丰富的联想,大胆的猜测,可以通过计算机加以演示和验证.《几何画板》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师最受欢迎的专业软件之一.它丰富的几何作图功能,以及强大的计算功能,使得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函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甚至立体几何时都倍感亲切和方便.同时它的动画功能也使学生的猜想马上能得到验证.中学数学中很多知识的获得都可以建立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变得不再抽象和枯燥了.

二、教学设计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而《几何画板》这一软件能准确、清晰、直观地层示数与形的关系.高一教材“不等式”中,涉及二元平均不等式,大多数学生对算术平均和几何平均都能做出相应的几何解释.

我所执教的是学校的理科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还缺乏系统性.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我补充介绍了平方平均和调和平均.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疑问,平方平均与调和平均又有怎样的几何对应关系呢?该通过怎样的图形加以表示呢?学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作了很多猜测.

本节课的设计就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不等式后,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的.考虑到学生对软件《几何画板》使用不熟练,教师采取学生猜测,提出方案,教师操作、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的猜测、验证、再猜测、再验证的过程中体会联系、探究、猜测、证明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培养他们准确表达数学语言,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均值不等式

前一次课,我们已初步了解了两个正数的四种平均值以及它们之间的不等关系.这四个平均

等号成立时的充要条件均为a=b.

教师:我们最常用的平均值是算术平均和几何平均,这两个有怎样的几何图形与之对应?

学生:可以在直三角形中建立它们的对应关系.以AB为斜边构造直角三角形ABC,使AD=a,BD=b,则高CD为a,b的几何平均值,中线CE为a,b的算术平均值.(教师电脑操作并在投影机上显示,如图1)

AD=a=2.36厘米

DC=3.53厘米

BD=b=5.29厘米

EC=3.82厘米

教师:很好.

2.提出问题

教师:算术平均和几何平均有这种对应关系,并且从图形中马上能判断它们的不等关系.能否将四个平均值置于同一个图形中一起比较呢?它们分别有怎样的几何意义呢?

3.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直角三角形中很难把平方平均和调和平均对应到相关线段,而(a+b)/2在计算梯形面积时用到,可以看成是梯形中位线的长.我认为可以考虑在梯形中建立四个平均值与几何图形的对应关系.

教师:很有道理.其他同学赞同吗?(大部分同学表示赞同)

教师:若把梯形的上底长记为a,下底长记为b,则长度为算术平均值且平行于底边的线段就是梯形的中位线.那么其它的平均值有何对应关系呢?哪一个比较明显?下面请大家看投影做猜测.(如图2)

学生:我觉得调和平均对应的线段PQ应该经过梯形对角线的交点.

教师:让我们来验证该同学的猜测是否正确.大家注意,我拖动点A或点D改变a,b的大小.看看此时代表调和平均的线段L[,1]是否始终经过梯形对角线的交点.(教师演示,如图3)

学生:哦……(表示赞同)

教师:那么,我们能否通过计算,说明梯形中过对角线交点且平行与底边的线段,它的长度就是两底长度的调和平均呢?

学生:能!(学生一致肯定)

教师:接下来我们考虑哪一个平均数?

(教师继续展示图2的变化,同时隐藏算术平均与调和平均.此时学生相互讨论,片刻之后还没有比较肯定的猜测.于是点名提问了几个学生.)

教师:你还没有把握,那你考虑了哪些情形呢?联系了梯形中的哪些量?

学生:可能与两腰的三等分点、黄金分割点,梯形的高、面积,三个梯形的相似等有关.

教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想法很好,相信会对其他同学有启发.下面首先验证他们的一些猜测.(通过演示,否定了几个猜测.如两腰的三等分点、黄金分割点、梯形的高等的联系.其中有些猜测一提出,另外的学生就举出反例,课堂气氛明显活跃.)

学生:我觉得平方平均对应的线段应该平分梯形的面积.

教师:让我们来算一算.(计算出两个小梯形的面积,并改变a,b的大小.)

教师:我们发现两个梯形的面积始终很接近,有理由相信这位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吗?

学生:是正确的.这是一种近似计算,这种误差是在允许范围之内.

教师:那我们能否在理论上给予证明呢?其实在做其它实验时,大家都应该考虑到可能出现的误差.理论与实际总会有一些差别.

(大部分学生都相信自己能证明两梯形面积相等.)

学生:几何平均数对应的线段把梯形分成两个相似的小梯形.

教师:很有创意.但是,如何说明两梯形相似呢?

学生:(迟疑、讨论片刻后)可以将两梯形各自分割成两个三角形,通过说明三角形相似来说明梯形相似(教师同时演示),只要验证直线AQ与PC是否平行即可.

教师:很好.我们通过计算∠AQP与∠CPQ的大小来看看直线AQ与PC是否平行.(果然如此,如图5)

4.小结与思考

教师:现在我们把四个平均数对应的线段在梯形中同时显示(如图6),能否象直角三角形中一样,直观解释它们的大小关系呢?我们如何说明它们是从上到下排列的?(将四个平均数同时显示,并拖动D点,演示四条线段的变化.)

教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利用《几何画板》的计算、演示功能,猜测并验证了四个二元均值在梯形中的几何意义.对一个几何图形而言,我们可以研究线段、角度、面积、两直线是否相交、平行等等.即使以后碰到的问题中没有提及,我们也应该做一些联想、猜测.联系的思想可以使我们更快地理解新知识,更好地利用新知识.课后请大家自己认真地用代数的方法证明今天得到的结论.

四、教学体会

(1)这节课的想法来源于自己在使用《几何画板》4.0版,研究数形结合时得到的.算术平均与几何平均大家都很熟悉,而调和平均与平方平均就比较陌生了.《几何画板》的运用使我们的猜测很快得到验证,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类似物理、化学中做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获得知识,这应该是以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方向.

(2)日常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如何,教师很难有效把握.通过这种相对自由的学习氛围,我发现即使平时表现非常内向的学生,其内心思考还是很活跃的.还有些学生,有想法,却表达不清,教师如何鼓励他们思考,鼓励他们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个值得所有教师思考的问题.

(3)在证明两梯形相似时,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我用部分相似的方法说明,不够严格.但可以将梯形两腰延长相交,这样两个小梯形构成以交点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从而说明它们相似.

(4)这节课中《几何画板》的使用让学生感到新奇,很多学生都对这一软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给他们机会,学生一定能探索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授人以渔”,这也许是本课更重要的收获.

标签:;  ;  ;  ;  

用“几何画板”探讨均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_梯形中位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