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的复杂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复杂性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虚拟企业基本概念
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机遇稍纵即逝,企业越来越感到单靠自身的力量难于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因此,以“双赢”为目的的企业合作已成为现代企业适应现代竞争环境的最好模式。虚拟企业就是企业的多种合作模式之一。“虚拟(virtual )”的概念最初来自计算机的虚拟存贮器。1991年“虚拟”被移植到管理模式上,即出现了“虚拟企业”一词。目前理论界并没有对虚拟企业的定义进行明确界定,故学者们对虚拟企业的定义也并不一致。根据目前已有的参考文献可以把虚拟企业的定义归为两大类:(1 )从信息网络的角度来定义虚拟企业。即企业组织无形化,指通过信息网络加以联结的企业组织,如网上商店、网上银行等都为虚拟企业。(2 )从组织的角度来定义虚拟企业。虚拟企业(Virtual Enterprise)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成的临时性网络组织。在合作过程中各成员彼此互不干涉,且共同分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当预期目标达到之后,此组织即将解体。实际上第一种定义与第二定义存在明显区别:第一种定义的虚拟企业是指单个企业主体;而第二种定义的虚拟企业是指由多个实体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而组成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却是真实存在的实体企业。与第一种定义来讲,第二种定义更有意义、更有前途,因此本文的虚拟企业是指第二种定义。
与层级组织和市场相比,虚拟企业具有显著区别,如表1所示。
虚拟企业自提出之后之所以受到许多学者的推崇,主要是因为虚拟企业存在着许多传统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如表2所示。
虽然虚拟企业具有如此多的优势,但实施虚拟企业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活动,为此本文将重点研究虚拟企业复杂性,以便找到解决虚拟企业的复杂问题的对策。
二、虚拟企业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
从本质上讲,虚拟企业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所谓的复杂开放的巨系统是指规模复杂,功能目标多样,且维数高、空间大、影响因素众多,并且有极大的随机性,有的还受制约于主观因素影响的开放系统(叶飞,2000)。从定义上看,虚拟企业首先是一个功能目标众多的系统。组建虚拟企业的目标大致有:弥补自身的资源不足;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及时开发出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降低研发成本;降低风险,即通过强强联合来降低研发风险;能在极短的时间达到规模经济的目标;快速地获取市场的机遇等。虚拟企业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虚拟企业组建与运作过程中,盟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成员企业的项目,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同时也有不合格的成员企业淘汰出局;而且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虚拟企业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各种信息,调整虚拟企业研发方向。虚拟企业也是一个复杂系统。从构成要素来看,组建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众多,除核心企业之外,还有主要成员企业和临时性成员企业;从要素之间的关系来讲,虚拟企业是一种网络组织,要素之间不仅有信息的集成、知识的集成、资源的集成、资金的集成,而且彼此之间还有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信任管理关系、利益分配的关系等。虚拟企业组建与运作同时也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盟主在识别市场机遇与选择虚拟企业这种资源外购的合作模式就是一个主观过程。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虽然要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但在评价时不可避免地要受盟主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虚拟企业运作管理中信息的沟通、冲突管理、信任管理及跨文化的管理也是一个受主观因素影响的过程。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完全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以这么讲,虚拟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都要或多或少地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虚拟企业还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赵春生(2001)从经济控制的角度将虚拟企业分为联盟体控制层、项目管理层和联盟体成员控制层等三层结构:联盟体控制层是管理、控制、协调整个联盟体的正常运作,项目组控制层是对项目组成员的管理、控制与协调,联盟体成员控制是对虚拟企业最小组织细胞Team的控制。杨晓春(2001)在“面向虚拟企业信息集成的扩展联邦模式”一文中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将虚拟企业分为联盟协作层、联盟管理层及资源管理层:联盟协作层是对参加虚拟企业的所有企业联盟进行管理,联盟管理层对子联盟进行管理,资源管理层管理企业信息源、多媒体信息及部分遗产应用等。虚拟企业是一个受众多因素影响的系统。虚拟企业之所以会产生也是外界环境不断变化的产物,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是市场不断变动的产物,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物;而且虚拟企业能否成功运作还受政府政策、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如政策的变动使得识别的市场机遇迅速消失,即虚拟企业所存在理由不再存在,虚拟企业只能中途解体。虚拟企业形成的空间大。虚拟企业可以由来自不同地区与国家,由不同地区的成员企业组成一个跨空间结构的临时性的网络组织。
表1 虚拟企业与市场、层级组织区别
比较角度 市场 层级 虚拟企业
企业关系 松散 紧密 适中
灵活性最高 低中
信任关系 低高较高
沟通方式 价格 雇佣关系 优势互补关系
交易成本 最高 最低 中
成员企业承诺 低中高
资产专用性不常发生 经常发生 中
冲突解决模式 法律 管理命令 互惠的规范
表2 虚拟企业的优势
序号 角度内容
1适应性 虚拟企业适应性强,可以组织各种规模的生产
2重构性 虚拟企业重构性能好,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3反应速度虚拟企业的组织扁平化,反应快速
4竞争力 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可集中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和技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5费用、风险 可以降低风险,降低费用
6进入新市场 便于进入新市场,避开市场壁垒
7双赢性 虚拟企业在运作过程中采用"win-win"双赢策略,使参与各方均受益
综上所述,很明显,虚拟企业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所以在研究虚拟企业的问题时应充分利用系统科学原理对虚拟企业的复杂性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更深刻地认识虚拟企业,从而能更好地组建和管理虚拟企业这个新生事物。
三、虚拟企业复杂性分析
上部分为了说明虚拟企业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已经简明地对虚拟企业的复杂性进行分析论证,但还不系统全面。为此本部分将着重采用系统科学理论来研究虚拟企业的复杂性。首先还必须是界定复杂性(Complexity)的含义,在社会领域,复杂性主要是由人、组织及其关系,相互依赖性等构成(杨永福,2001),其本质是非线性的作用,而不是巨大的数目。因此根据此定义我们可得出虚拟企业的复杂性含义:是指各成员企业为了实现此组织的系统功能而发生的各种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关系。
1.组建虚拟企业基础设备的复杂性。我们知道虚拟企业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通过信息网络进行信息沟通是虚拟企业运作的基础,其实也是界定虚拟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虚拟企业的信息集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要求虚拟企业具有性能优良的信息系统。而虚拟企业的时效性、动态性等特性使得它的信息系统与普通企业的信息系统具有显著的区别:虚拟企业必须是可重构的、可重用的和可扩充的;具有信息集成和辅助能力;能面向企业资源共享与优化合作,提供全球供应链的接口;可以实现信息的无缝传递等。从这里可看出虚拟企业信息系统的组建是相当复杂的,目前虚拟企业信息系统的研究还处于理论设想阶段。
2.寻求和管理虚拟企业的合作伙伴的复杂性。虚拟企业的合作伙伴的寻找包括在网上发布合作伙伴需求信息,同潜在合作伙伴进行沟通,对潜在合作伙伴进行初步评价,对最终的合作伙伴进行定量评价及根据评价结果选择最佳合作伙伴,同合作伙伴进行签约。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管理更是一个复杂过程,其管理内容包括:合作伙伴的信任管理,即增强合作伙伴的忠诚度与信任感;合作伙伴的冲突管理,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冲突的发生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如何管理好虚拟企业中的冲突也是虚拟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虚拟企业成员企业之间利益分配也是一件头痛的事,虚拟企业是以利益为驱动的,虚拟企业能否合理地制定利益分配方案是虚拟企业成功运作的关键;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绩效考核与传统企业绩效考核完全不一样,虚拟企业绩效考核应是一个动态过程,虚拟企业的监督控制小组在整个虚拟企业运作过程中要不断地对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进行监督考核。
3.虚拟企业资源重组与组织模式设计的复杂性。虚拟企业是由具有不同核心能力的企业组成的联盟体。在虚拟企业运作之前有必要对成员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使其产生系统功能。但虚拟企业自身的特性使得虚拟企业的资源重组与传统企业的资源重组具有很大的不同:(1)虚拟企业资源重组对象是成员企业,因此在资源重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冲突,而这种冲突只能依靠盟主进行协调;而传统企业在资源重组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相对来讲要小多了,而且非常容易进行协调。(2 )虚拟企业是以机遇为驱动的,是面向产品的临时性组织。为了缩短开发时间,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经常采用并行工程技术。而实际上并行工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谢列卫,2001)。(3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在资源重组与集成时要考虑如何保持虚拟企业柔性,这也是虚拟企业资源重组与集成的难点之一。(4 )虚拟企业的资源重组与集成不仅包括实体资源的重组,而且包括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与知识的集成。但由于成员能力与知识评价及识别的模糊性,给资源集成带来一定的困难。(5 )在资源重组优化过程中盟主一般应采用相应的决策支持仿真的软件,而目前虚拟企业资源重组优化软件还不成熟,这也为虚拟企业资源重组带来困难。在虚拟企业运作组织模式选择方面,一般认为虚拟企业有五种基本运作模式:供应链式、即插兼容式、虚拟合作式、资源外包式和合资经营式(叶丹,1997),而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会综合地利用多种基本模式;但决定选择怎样的组织模式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盟主不仅要考虑市场机遇的特性、自身的能力、成员企业的能力而且要分析外部市场的复杂性,而且在运作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外部市场的变化而需对组织模式做相应的改动。
4.虚拟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的复杂性。与传统企业一样,虚拟企业运作中也要制定生产计划与资源分配计划,但要比传统企业复杂得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不仅要考虑成员企业的能力,而且要考虑与之相关的成员企业的协助能力,生产计划制定是一个协商的过程。资源分配计划制定往往是争议最大的方面,资源分配计划制定不合理会是虚拟企业运作失败的重要方面之一。
上述分析的虚拟企业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实际上也是虚拟企业成功运作所必需的关键技术,因此对虚拟企业复杂性的研究可以帮助盟主提高虚拟企业运作的成功率。
四、解决虚拟企业复杂问题的对策探讨
针对以上分析的虚拟企业复杂问题,本节将提出虚拟企业复杂问题的求解对策。
针对虚拟企业信息系统的问题,目前理论界已经提出不少探索性解决方案。 杨晓春(2001 )提出一个面向虚拟企业的信息集成系统——Viascope系统的信息集成处理问题的解决方案。他认为虚拟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不但要为联盟内部各企业盟员提供信息管理,还要维护联盟间的信息独立性。为此在原有的联邦模式体系结构之上增加了仲裁模式,取消了输入模式,这样可以充分地保证联盟信息的有效管理。许青松等(2001)提出了支持动态联盟(等同虚拟企业)的多代理企业信息模型,应用此模型构造的企业信息系统,能在完成单个联盟生产任务的同时,很好地对企业自身的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周伯生(1999)提出了VERP(虚拟资源计划系统)的概念,并认为VERP具有如下一些特性:虚拟性、集成性、动态性、适应性、安全性、零时间等。李瑜(2000)在基于对多Agent系统和联邦信息系统的研究之上, 提出了一种四层的虚拟企业信息管理体系结构,组成体系结构的四层分别是:通过层、信息层、会话层和功能层。通讯层(Communication Layer,COMM)使节点(成员企业)间能够进行基于消息的通讯,并能相互理解消息的含义;信息层(Information Layer,INFO)负责信息的组织,并控制信息的使用;会话层(Conversation Layer,CONV),它控制节点的交互行为;功能层(Function Layer,FUNC)定义虚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明确信息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张和明等(2001)提出基于B/W/D 与Internet机制的VEIS(Virtual Enterprice Information System )体系结构,并论述如何实现VEIS。陶丹(2001)提出利用代理技术构建支持动态联盟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学者对虚拟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本文不再详细介绍。但由于虚拟企业概念在我国还没有付诸于实践,故虚拟企业信息系统研究还基本上停留在理论研究与探索之中,商业性虚拟企业信息系统软件还没有问世。虚拟企业的信息系统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根据目前虚拟企业研究现状分析,虚拟企业的合作伙伴选择的研究成果算是最多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一般分为二部分:第一,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虚拟企业合作伙伴的综合评价方法。由于不同的学者所研究的角度不同,故提出的评价指标也各不相同。如樊友平(2000)提出一套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此指标体系由三方面的指标构成:投入指标、能力指标及兼容指标。马士华(2000)认为选择合作伙伴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企业业绩、业务结构与生产能力、质量系统和企业环境。在评价方法方面,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优选法、神经网络法、时序多目标决策方法、ANP、基于三解函数的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法(DEA)整数规划法及遗传算法等。在合作伙伴寻找方面, 为了快速找到最优的企业盟友,李涛(2001 )提出虚拟企业服务代理商(Virtual Enterprise Service Agent,VESA)的概念。在合作伙伴管理方面,目前研究成果不多。如在利益分配方面已有文献认为虚拟企业在制定利益分配时应遵守四条原则:(1)互惠互利原则。 即分配方案可使每个成员企业的基本利益得到充分保证,不会影响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否则容易导致合作的失败或破裂;(2)结构利益最优化原则。 即从实际情况出发,全盘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合理确定利益分配的最优结构,促使各成员企业实现最佳合作、协同发展;(3)风险与利益相对称原则。在制定分配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各成员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大小,对承担风险大的成员企业应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以增强合作的积极性;(4 )个体合理原则。即各成员企业参与虚拟企业所得到的利益应大于单独行动所获得利益,否则会出现中途背叛现象。在合作伙伴信任管理方面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虚拟企业的研究成果,但虚拟企业与战略联盟有许多相似性,因此可以借用战略联盟的合作伙伴信任管理方法与技术。信任管理的内容包括:(1)联盟内部信任评审体系的建立, 即建立合作伙伴的信誉、风险偏好、联盟的性质及行为机制评审体系;(2 )建立相互信任的产生机制,其主要内容为跨文化管理;(3 )建立一套约束机制,用于防止相互欺骗和防止机会主义行为产生;(4 )当出现某些败德现象,但约束机制无法制裁时,应降低联盟退出成本,即降低退出时的赔偿费(实践中,中途退出联盟的赔偿费一般比较高)。在跨文化管理方面应重视:(1)任何一方应设法去了解另一方的文化;(2)联盟成员之间应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碰到问题时应以诚相待;(3 )强调团队文化。虚拟企业实际上是以项目为目的的一个团队,合作是参与方共同的义务,因而要求培育目标一致的团队文化;(4 )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加强沟通。
虚拟企业资源优化重组前提工作是虚拟企业建模。虚拟企业模型是以形式化或信息化的形式对敏捷虚拟企业进行抽象描述,是分析、仿真、优化敏捷虚拟企业功能、过程、活动和行为的基础(叶丹,2000)。目前对虚拟企业的建模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类:(1 )虚拟企业建模方法研究;(2)虚拟企业建模内容研究。由于虚拟企业的临时性、 多企业合作性、面向过程组织、组织动态等特性,所以传统的CIMSOSA、GRAI、IDEF、RAISE及PURDUE等不能直接用虚拟企业建模, 为此叶丹提出一种多视图集成化的动态联盟企业建模方法。BERNUS (1999 )提出了基于AGENT的虚拟企业组织设计方法和集成结构。 周伯生认为虚拟企业建模可采用可视化过程建模语言(VPML)。在虚拟企业建模内容方面,叶丹(1999)提出了动态联盟过程模型。冯蔚剑(2000)提出了虚拟企业组织设计模型,与叶丹提出的过程模型相比,应该说虚拟企业过程模型的内容包括了虚拟企业组织设计模型。张洁(1999)提出了基于多代理机制的虚拟企业动态重构模型。
在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任务分配的研究方面,目前研究成果不多。在已有的成果中有人提出采用基于Agent 的虚拟企业生产计划与任务分配的技术,但基本上还是模仿传统企业的生产计划制定技术与任务分配技术,没有突出虚拟企业的自身的特点。
总的来讲,虚拟企业的复杂问题的研究还刚刚开始,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