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界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也就是创新教育的时代。”“教育主题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也不断强调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怀疑感、自信心、思维的独立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经过高考,师生们也真正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成功的保障。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
时代呼唤着数学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如何在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值得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深思。
我以为创新能力的培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孔子认为“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对感兴趣的东西会不知不觉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也更容易取得成就,并且对于克服困难具有更大的勇气和信心。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兴趣是人们心理活动共有的特征。一个人要在学业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首先必须对学业产生兴趣,肯用全副精神去做。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思维的新视角,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向往科学、追求真理。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随着培养起来。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建的思维,通过这一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的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东西。更具体的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因素。比如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出有一定价值的新见解,均可视如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即使相对于全社会来说并非具有创造性。从这一点上讲,创造性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也是可以培养的。这是符合素质教育关于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的,就是不要求所有学生都按照统一标准达到同一发展水平,而使受教育者在其本身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在其可能发展范围内充分发展。创造性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因而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
二、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对学习中不能解答的问题、对老师讲解不透的内容、对奇特的现象都会产生疑问。怀疑感强的学生,他们表现为不轻信既有结论,能够大胆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提出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在起动和停止的那一刻的速度是否为零。一方认为汽车在起动时肯定有速度,否则汽车无法起动,而汽车停止那一刻的速度应为零,否则汽车将继续运动,这与实际相违背;而另一方则认为汽车在起动时有速度,但在停止那一刻的速度不为零。为此他们还请教了他们的物理老师帮助他们分析。姑且不论这两方同学的解答谁对谁错,也不管这个问题是否有探讨的价值,就他们对问题敢于持怀疑态度的精神,作为教师就应多加鼓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对学生主动探索的表现,教师应给予积极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使他们有创新的体会。只有敢想别人想不到的,敢说别人说不清的,大胆表达,这才是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结果,也是学生个性的表现,因为“敢”是积极主动的一种态度。
人类科学史表明,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七挂八扯”、“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三、教师巧妙设置疑问,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指导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这正如古人所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那么,何种疑问方式最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呢?教师应该经过认真筛选找出最佳方式。教学采用迂回式提问,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迪,有助于学生分析与综合、观察与想象等思维活动的增强。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至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也都得到了培养。
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新型人才。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
灵活多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灵活多变即思维敏捷、随机应变,对于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维和见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注意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有人说创造是从无到有,引出一个新的对象世界。选择是解开人类思维创造之谜的第一把钥匙。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著名的科学家彭加勒说:“任何科学的创造都发端于选择。”创造性思维中的突破都不仅仅是为了使现存的体系危机四伏,而是为了导致新的思想大厦拔地而起。人的创造活动是受重新建构后的新思想体系指导。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三者的统一,形成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过程。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之所以能获得丰硕的创造成果,最关键的是他们善于在思维活动中重新建构,善于引出新的对象世界。
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1.探索性思维能力: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能够对自己的结论发生怀疑,是否敢于否定自己一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是否敢于否定前人的定论,是否能够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
2.选择性思维能力:选择性思维能力体现在学生对创新课题、思维素材、理论假说、论证手段等一系列思维环节的鉴别取舍之中,思维摄取与当前创新活动相一致的信息,避开其它附着其上的与之不相关的信息。
3.综合性思维能力: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所谓创造性思维也就是在大脑中将接收到的信息综合起来,产生新信息的过程。综合就孕育着创造。思维所综合的信息数量越多、种类越齐全,就越能有效地创造新信息。
4.构建性思维能力:构建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探明事物发生的原因和发展的规律,构建对事物的立体认识,使思维能够朝着正向、逆向、纵向、横向以及立体方向各方面自由运动的能力。
总之,兴趣是学生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想象力是涌现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
论文作者:丁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创造性思维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创造性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