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白山池北区第三小学校 133613
摘 要:本文针对音乐欣赏教学的重难点以及欣赏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具体做法加以阐述。
关键词:音乐欣赏 教学 整体 分析 综合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启发想象或寄托感情的一种审美活动。
音乐欣赏从根本上说是同其他文艺欣赏相通的,但由于音乐艺术本身的特殊性也有它自己的缺点。音乐欣赏的过程也比其他文艺欣赏更为复杂。只要当你打开收音机或录音机或者从窗外的广播里传来优美的乐曲,你立即会不假思索地说“多美的音乐啊!”于是便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的些音乐享受之中了。这种欣赏仅是一种官能的欣赏,带有一种无意识的、自发的、以感性为主的性质。
当我们进一步地“深入”乐曲中去欣赏,可能会产生并思考这样的问题:“这首曲子对我们要说什么?它表现什么样的内容?这个问题首先是由欣赏者所欣赏的音乐本身的音响所表达的情绪所引起的。音乐是一种表现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由于音乐所用的材料和表达方式的特殊性使它特别擅长于抒情。这是指它与绘画、文学、戏剧等其他姐妹艺术不同的表现特征,即音乐作为一门抒情艺术来说,其语义可释性较完整。但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也无论是有标题音乐还是无标题音乐,都是一定条件下社会生活和作曲家思想感情的反映和表达,其差别只在于比较具体或比较抽象、比较显见或比较内涵、比较强或比较弱而已,不表现任何内容和情绪的音乐作品是不存在的。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情感”或称“情感体验”,是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进一步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可能和作品表达的感情共通、共鸣,而且欣赏者还可以据此或借助音乐以外的因素,展开想象的翅膀,引起思维的自由联想,即对作品有关的形象或意境的联想,以求对作品的理解更具体、更形象化,从而进一步充实和深化对作品情感体验的过程。
音乐欣赏课是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审美教育,音乐欣赏课的容量是很大的,教师的知识广泛,对乐曲的理解要深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要认真备课、找资料、反复聆听,这样也可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要研究教学方法,以如何能启迪学生的想象力、生活联想力为重点,在启迪的时候,要多做生动的介绍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让同学们在教师的感召下,兴致勃勃地去聚精会神地听,逐步积累并发展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欣赏课中,也可能有个别同学不愿听,兴趣淡薄而表现于形态动作表情的,教师千万不能指责他,而是要因势利导、诱发兴趣,也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音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对象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但是我们仍可以从中摸索出音乐欣赏课的一般规律及教学过程,以便不断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一般来说音乐课有以下几个教学过程:
一、提示——教师讲解阶段
音乐欣赏课教师的讲解(提示)本身是一种艺术,必须认真备课。教师应在备课时反复聆听,找些参考资料研究该曲的内容、形式、风格、特色等等,务必使自己先能得到感受,然后再考虑如何作提示。提示的语言要简洁生动极富启发性,引起同学们的欣赏兴趣,生动而形象地启示作品内容;引起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以便让学生用感受、想象、回忆、联想等方式感知和体验音乐形象。
二、初听—整体性教学阶段
初听阶段教师讲话不易太多,要给学生留有思维和听辩的余地。初听过程学生对音乐的首次印象是极为新鲜和珍贵的,也是初步的。例如:判断音乐是庄严雄壮还是轻快热烈的,分辨演唱者是女高音还是女低音,体验管弦乐中有力的进行曲还是悠扬的抒情曲,感知舞剧音乐的感情或风格,在这个时候教师则要启发引导学生去分析自己感受到的作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得到的初步音乐印象,从而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
三、复听——分析性教学阶段
初听之后,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下对乐曲只能是有些初步的、直接的感受与零碎的印象,即使有些认识也是很肤浅的。这时教师应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反复细听,一般复听几次,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反复细听作品的主题、重要乐句、乐段,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音乐作品,打开深奥的音乐之门;深入了解作品的作者,时代背景度;领会作品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探索作品中音乐语言的表现功能;深刻分析作品的曲式、体裁与表现手法,领会作品的深挚感情;深切而准确地体验作品的音乐形象,深刻认识作品的教育意义,以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目的。
四、再听—综合性教学阶段
学生认识音乐作品,一般规律都是从功能欣赏、情感欣赏到理智欣赏,即是由初步到整体,然后再把对作品各部分的感受与体验,领会与分析综合起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在这个基础上再听一次或多次地欣赏作品,能使学生感受到更为清晰的音乐形象,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作品。
对于欣赏的作品,一般要求学生能讲出曲名、作者时代背景、艺术特色及作品的主要内容;知道作品的民族风格或地方特点,掌握作品的基本节奏与节拍;感受到作品的力度与速度变化;能背记主旋律,可以辨别不同的音色;通过音乐欣赏提高视唱能力及模仿作品某些节奏的能力,知道作品的曲式结构及体裁类别,理解作品的艺术美与内容美。总之,通过音乐欣赏课,学生除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外,还能不断地丰富音乐知识与音乐技巧,提高欣赏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与表现力。
论文作者:于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作品论文; 音乐欣赏论文; 音乐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艺术论文; 内容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