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县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株洲 412100)
摘要:目的 探索应用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我院黄疸100例患儿(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50例患儿进行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的50例患儿进行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间段性蓝光照射治疗能够提高治疗安全性;治疗后三天血清间接胆红素(226.48±15.34)umol/L、治疗后五天血清间接胆红素(132.69±10.28)umol/L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善;总有效率(98.00%),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黄疸新生儿实施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间断性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疗效
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黏膜黄染症状,是由于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若干预不及时,产生胆红素脑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进而影响小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通常为了避免发生不可逆的损伤,需加强监护及时诊断及时治疗[1],目前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为实施蓝光照射治疗,通常利用425~475mm波长照射[2,3],促使胆红素从脂溶性转变为水溶性生物,不经过肝脏的结合经胆汁尿液排出体外,进而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但随着相关报道的增多,发现不同模式的蓝光照射,可达到不同疗效[4]。而本文旨在探索对黄疸患儿实施不同模式的价值性,如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黄疸患儿(100例),采用信封随机化分组模式,即两组(各有50例),均在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入选标准:(1)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黄染等症状;(2)患儿家属均自愿加入本次实验;(3)患儿总胆红素水平检查,结果≥255mol/L。
观察组患儿中23例为男性,27例为女性,平均日龄(15.68±8.16)天,平均病程(5.16±1.33)天;均为病理性黄疸。
对照组患儿中22例为男性,28例为女性,平均日龄(15.53±2.78)天,平均病程(5.38±1.74)天;均为病理性黄疸。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进行以下治疗:(1)抗感染治疗:针对不同的感染源进行治疗,比如对于细菌感染者,可视菌种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对于巨细胞病毒感染者,可选用更昔洛韦治疗;(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针对于一些新生儿溶血病,能够抑制免疫反应;(3)对于黄疸严重者:还需输注白蛋白或换血、纠酸、补液治疗;严重贫血儿,还需进行输血纠正贫血;(4)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剂量为5mg/kg/d;(5)适当予益生菌口服。
观察组采用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照射12小时后,后依据监测胆红素值给予4~10小时不等的照射。选用光疗箱治疗,首先湿度和温度视患儿的胎龄和日龄而定且对于外生殖器和双眼使用黑布遮盖,每次均使小儿皮肤均匀受光。同时在治疗后,对比两组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6]。
对照组采用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每日一次,每次连续照射14~20小时不等,连续治疗五天。
对于蓝光治疗不得缓解的患儿,可予以外科手术干预。
本次使用的光疗机为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小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总有效率[7]、血清间接胆红素。本次试验中,显效主要表现为症状消失、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有效主要表现为,间接胆红素水平、临床症状均呈恢复趋势;无效主要是指患者病情无任何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17.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各时间段的血清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均有所改善,但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治疗后三天和治疗后五天的血清间接胆红素。如表1所示:
3 讨论
新生儿由于本身的生理特点,胆红素生产相对增多,肝酶活性相对低下和肝脏结合胆红素能力差,可导致胆红素增多,出现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属于新生儿常见病[8]。因为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若干预不及时,可出现胆红素脑病,甚至出现不可逆脑损害,为了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需加强临床的干预[9]。
蓝光照射治疗不仅能够预防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还可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常用方法,其利用价值性较高,不同治疗方式可达到相同效果[10]。分析本次实验,可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各时间段的血清间接胆红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说明,间段性蓝光及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都能够改善预后情况,获取满意的治疗效果。张春生,史倩瑶等学者在《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影响》[11]一文中,证实了我院相关报道。
总而言之,间断性蓝光照射具有疗效性、安全性、简单性等特点,用于新生儿黄疸中效果明显,可提高治疗安全性,恢复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降低不良反应,提升整体疗效性。
参考文献
[1]林艾.茵栀黄颗粒、蓝光照射联合双岐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机制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3):397-400.
[2]尚贵花. 综合护理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期间的应用效果[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24(1):174-175.
[3]党仁源,周广华. 中药药浴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8,25(1):137-139.
[4]张明丽.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对患儿血清胆红素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79-80,82.
[5]李寿军,潘祥龙,卜晓敏,等. 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应用蓝光照射联合早期抚触的临床效果[J]. 淮海医药,2018,36(1):7-9.
[6]曾卫刚. 恒温箱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8,31(2):8-9.
[7]温颖. 白蛋白联合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215-215.
[8]黄仟英,肖艳兰,邓文娟等.自制透光气囊枕在新生儿黄疸进行双面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7):133-134.
[9]马群英,黎明真,聂洪莉等.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4):370-372,376.
[10]刘玲,张路,蒋榆辉等.苯巴比妥钠联合蓝光照射治疗难治性或迁延性新生儿黄疸的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1):112-114.
[11]张春生,史倩瑶.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5(31):38-39.
论文作者:吴品荣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胆红素论文; 黄疸论文; 蓝光论文; 新生儿论文; 患儿论文; 血清论文; 间断性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