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奇台县人民医院;新疆奇台831800)
【摘要】目的:对比合理应用阿立哌唑、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剂量与疗效、不良反应的关系,指导合理用药。方法:2016年2月筛选患者,截至2017年4月,入选对象80例,阿立哌唑组40例,喹硫平40例,在最低初始剂量情况下,根据疗效、耐受调整剂量,持续8周。结果:阿立哌唑第4周、第8周的PANSS减分率与喹硫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第4周、第8周TESS分值、体重增加值低于喹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阿立哌唑与喹硫平剂量与PANSS减分率存在相关性的结论(P>0.05),剂量与TESS分值、体重增加值存在相关性(P<0.05)。阿立哌唑的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17.5%(7/40),低于喹硫平组45.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在控制症状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低,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与剂量有关,故需要重视剂量的控制。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喹硫平;疗效;安全性
精神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国,因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贫富差距扩大、生活工作压力增大,精神疾病发生率快速上升。精神分裂症是社会认知度极高以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终身发生率约为1%,已成为青年人常见的一类精神疾病,一旦发生,绝大多数丧失劳动能力,严重依赖他人的照料,同时容易被社会歧视,疾病痊愈率极低,复发率居高不下[1]。用药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方法,喹硫平、阿立哌唑均为常用的药物,本次研究采用开放式研究方法,对比合理应用阿立哌唑、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剂量与疗效、不良反应的关系,指导合理用药。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2月筛选患者,以精神科收治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急性发作入院,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中有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标准诊断;②阳性以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复合住院治疗标准;③近1个月未使用任何的抗精神药物;④无药物依赖;⑤无暴力行为,不会影响到用药治疗,依从性尚可;⑥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拒绝参与研究;②用药依从性差,暴力行为无法参与用药;③伴躁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④已采用镇定治疗;⑤酒精以及精神活性药物滥用史;⑥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⑦存在药物过敏史。截至2017年4月,入选对象80例,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24~63岁,平均(41.5±5.6)岁。病程0~4.1年,平均(1.5±0.6)年。初发11例,复发67例。PANSS评分(68.4±5.2)分。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组,阿立哌唑组40例,喹硫平40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病程、病史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开放式的临床观察方法,所有患者都连续观察8周,经7~10日的停药期,患者进入基线日。阿立哌唑组:给予阿立哌唑,初始量10mg/d,2周后增加至20mg/d,根据病情、副作用反应调整剂量,最大不超过30mg/d。喹硫平组:口服喹,初始量100mg/d,2周后增加50mg/d,根据病情、副作用反应调整剂量,最大不超过800mg。均用药8周,期间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1.3 观察指标
两组对象第4周、第8周,PNASS减分率、症状量表(TESS)分值、体重增长。两组对象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学分析,PANS减分率、TESS分值、体重增长水平服从正态分布,采用( ±s)表示,阿立哌唑组与喹硫平组比较采用t检验、,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阿立哌唑第4周、第8周的PANSS减分率与喹硫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第4周、第8周TESS分值、体重增加值低于喹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未发生阿立哌唑与喹硫平剂量与PANSS减分率存在相关性的结论(P>0.05),剂量与TESS分值(r=0.471、P=0.024,r=0.571、P=0.011)、体重增加值(r=0.396、p=0.013,r=0.450、p=0.010)存在相关性(P<0.05)。阿立哌唑的椎体外系反应发生率17.5%(7/40),低于喹硫平组45.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组第4周、第8周的剂量、PANSS减分率、TESS、体重增加值水平对比( ±s)
注:与阿立哌唑相比,*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阿立哌唑与喹硫平在动态调整剂量的情况下,在控制PANSS评分方面无显著的差异(P>0.05),meta分析得出的意见并不一致,这与研究方法、服用剂量的控制有关[2]。本文中,两组对象都不固定剂量,根据疗效、耐受调整用药,这种情况下,剂量可以调整在合适范围内,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从而发挥治疗效果。研究也证实剂量与PANSS减分率无相关性,提示应避免盲目提高服用剂量,在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后,提高剂量可能并不能增进疗效,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从整体上看,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低,症状更轻,这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积极意义,与meta分析相符[3]。
小结:阿立哌唑与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在控制症状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低;需要重视两种药物剂量的控制,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达到有效浓度后,无需提高剂量。
【参考文献】
[1]宋娥美,陈晔,刘达平.阿立哌唑和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1):13-15
[2]阳中明,周恒.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2142-2143.
[3]姚贵忠,刘丽娟,杨磊,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关代谢不良反应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3):210-215.
论文作者:李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6
标签:剂量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疗效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药物论文; 发生率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