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 671500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伴随政府对该项工作的日益重视,民生问题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民生大计,对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由于工程规模广、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管理面临严峻挑战。本文针对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分析影响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提出几点有效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质量管理;保障性住房;工程施工;影响因素;管理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极大地改善了中底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解决了部分中低收入困难住户住房难问题。搞好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及质量管理是该项民生工程开展的重要环节,然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较多,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管理,基于此,笔者根据个人多年的现场施工及质量管理经验,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施工中存在的影响质量问题的因素加以分析,探讨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影响及保障质量问题提出个人意见及建议。
一、保障性住房概述
(一)概念
保障性住房具体是指依据国家政策,给予中底收入的普通居民住房保障的住房建筑,此时所指的住房保障即为政府优惠政策,国家通过政策要求对住房建设标准、销售价格,以及购房对象给予了一定的限制,保障了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解决了部分居民住房难问题。当前,保障性住房包含四大类,分别为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定向安置房等[1]。
(二)建设意义
1、有效改善民生问题
近些年来,住房难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民生建设,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实施保障性住房工程,可有效地解决部分低经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有效缓解住房难现状,改善民生建设。为此,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关乎政府职责,更直接与群众的经济利益相关联,是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
2、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
自2008年后房价上涨愈演愈烈,市场自主调节已无法有效实现对房价的有效控制,面对商品房价格过高现象,国家需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促使经济平稳发展。而保障性住房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利用保障性住房建设可刺激消费,控制商品房房价过高。
二、保障性住房建设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责任漏洞
有此建设项目,工程主体五方责任不明确,主体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不认真履行职责,是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需明确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
(二)施工材料与设备
施工材料与设备是工程建设的主要物质保证,材料质量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水平,而设备能否正常使用也关乎施工工艺的发挥。基于此,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需要对施工材料质量严格检验,保证材料质量合格,同时对机械设备加强维护,保证设备使用安全。
(三)人员素质
保障性住房建设施工中涉及人员较多,其素质高低将影响工程质量,其一,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会影响施工质量,如果人员专业性不强,在具体施工中必将带来诸多的违规操作,影响工艺与技术作用的发挥;其二,监督管理人员负责施工质量的核查工作,若人员素质较低,对待工作不负责,因监管不严出现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2]。
(四)工艺选择
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工艺与技术的选择,尤其当前科技水平日益提升,各种先进工艺与技术层出不穷,能否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至关重要。保障性住房建设施工中,需要对施工工艺与技术合理选择,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艺流程的科学、合理,为工程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五)施工环境
建筑工程施工条件相对艰苦,施工现场堆放较多的施工材料,以及放置部分施工机械设备,不仅带来一定的施工拥挤,同时造成较多的不安全因素。改善施工环境可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提升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等的管理水平,避免出现资源浪费、设备多发故障,有助于提升施工质量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提升施工质量的有效管理对策
(一)施工准备管理
施工准备是先决条件,应在该过程中做好质量管理,既保证准备工作完善无遗漏,同时严把施工设计质量关,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具体而言,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明确责任。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主体质量责任不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忽视了个人责任。为此,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明确参建的五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落实工程建设五方质量主体质量项目负责人,明确项目负责人质量终生责任制。要把工程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头上,认真让该负责任的人负责,并负责到底,让他们切实为工程质量负责。
第二,设计管理。依据国家的政策要求,保障性住房在建设面积上存在一定的限制,比如说单套建筑面积不得大于60m2,在有效的建筑面积内最大限度的发挥建筑的使用功能,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优化。与此同时,住宅设计应具有省地、节能、环保等特点,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3]。
第三,审核施工图纸。工程施工主要以施工图纸为依据指导,施工图纸有无不合理之处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为此实际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图纸加以审核,若发现问题需及时进行设计变更,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二)施工过程管理
保障性住房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建成,建设施工过程长、工艺复杂、人员多等诸多特点,决定了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难度大,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需要严抓材料质量、人员素质、技术要点等。
第一,材料质量管理。材料进场时需严格进行报验制度,保证质量合格,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并在使用之前进行相关的试验,具体了解材料的各项性能;日常要加强对材料的管理,做好防晒、防雨、防潮等方面的保护,保证材料储存不影响质量问题。
第二,人员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体则为施工人员,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至关重要,为保证施工质量,对技术人员的选用要坚持持证上岗,对普通施工人员要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工人素质,掌握施工方法。
第三,技术要点管理。施工工艺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技术中的关键部位应作为质量控制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技术要点进行控制;同时,技术管理应实施动态质量控制,保证各施工工艺严格按照规范执行,技术要点得到有效控制[4]。
(三)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施工单位应对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充分发挥制度的实际作用,保证施工安全与质量问题。第一,制定详细的材料、设备等的管理办法,加强施工过程中对材料与设备的管理,做好分类规整、储存使用、放置保护等工作;第二,完善责任实名制制度,即将工程建设中具体工作落实在个人,保证每项工作有人为其质量负责,加强了质量控制的实效性;第三,建立安全施工制度,注重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定有关的安全施工标准,为施工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保证施工安全。
(四)加大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应与个人考核相结合,施工单位内部应建立考核机构,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针对相关的人员进行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考核内容不仅包含人员的个人业绩,更应严格按照指标质量要求,对人员负责的项目质量进行考核,如果项目负责人出现了严重违规现象,应给予批评、罚款,更为严重者撤销职务等处罚。与此同时,工程施工还需接受政府、社会群众的质量监督,通过内外部双重审查保证施工质量[5]。
结语:
综上所述,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改善了我国民生问题,对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相关工程建设单位应严格做好质量把关,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由于影响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为施工材料与设备、人员素质、工艺选择、施工环境等,为此要保证施工准备完备,施工过程中加强人员、材料、技术等的管理,并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监督管理,从而有效提升施工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灵杰.浅谈保障性住房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工作[J].门窗,2015,03:150.
[2]甄宝忠.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施工质量管理的探讨[J].建设科技,2012,10:84-85.
[3]杜彩萍.保障性住房建设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J].大众标准化,2014,05:49-51.
[4]杨庆波,张小波,朱桂平.浅谈保障性住房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4,11:71.
[5]梁武庆.分析做好保障性住房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工作[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164.
论文作者:张利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住房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责任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