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出口终至滑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贸出口论文,滑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改革以来我国经济最被引以为傲的便是在汇率并轨作用下的出口猛增,其势罕见,令从上到下有关之人一度喜心翻倒。但世间的规律往往是,什么东西上得猛,什么东西也就下得快,时至今年此景终于应验,一季度外贸出口持续下降,下降幅度逐月增大,比上年同期下降8.7%,用外经贸部国际贸易所李雨时的话说:这是改革开放16 年来之首次。而且是“事先就已料到的。今年的下降仅在去年二季度即可稳料。”实际上,早在1995年初就有学者提出疑问:出口玩命增长,广交会签约500多亿美元,是否都是真的?回答:当然是。 但其中也必然有相当大的“单一价格竞争”、或说“外贸大战”的恶性竞争成分。据当时统计,低价出口商品达55种,明显高于增价出口的42种,有的品种降价竟达30倍!由此的损失,又何止百亿美元。此外出口换汇成本直线爬升,竟有高出汇率2元多的。 抬价抢购与低价竞销的并生局面一则自家互损,二则也颇给国际市场留下不良形象。出口猛增之际,隐忧早已深种,如今终于出现下降的局面。但是不是值得悲观?——且听有关专家之言。
副教授夏申:只是复归常态而已
国际经贸大学副教授夏申对此的评价是:“早在预料,尽在情理”。究其原因,无非几条:
一是宏观外部经济参数条件已变,形成所谓的“五率夹攻”。“五率”者,即汇率、出口退税率、利率、通胀率和工资率。从汇率看,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一路坚挺,已升至1:8.33,J 曲线刺激出口的前提条件,即对物价的抑制已不存在,因而刺激作用已衰减至无。从出口退税率看,已经一再大幅下调,从去年上半年的17%降至下半年的14%,又调到今年1月1日的9%,下调共8个点;而且退税款因财政、骗税问题等原因长期拖欠,全部还清仍需两年,手续上也日见繁杂,在取消了外贸优惠贷款的情况下,使本就没有多少自有资金的外贸企业背上沉重的利息负担。利率方面,外贸优惠贷款已于去年正式取消,仅在目前人总行对利率略有调低,稍微松了一套。通胀率方面,今年整体物价将控制在10%以内,但外贸收购货源的价格涨幅通常要比整体涨幅高一些,总体将大于10%。最后是工资率,一是外贸企业职工工资一般高于其他企业,二是生产出口品的沿海企业工人工资,相对于越南、印尼等已无优势可言,因此外贸商品的成本因素压力不小。综上五条,外贸企业在财务硬约束之下,财政与银行通通困难,已不能挂亏出口,不赚钱就不出口,出口下降势所必然。反观去年前年,出口暴增反倒是异常,现在的下降也是在去年增长高位上的下降,是对常态的回归。预计今年出口还会增长,将长期保持在10%上下。
夏申认为,外贸出口滑坡的深层原因还不止此,可以说这也是市场机制发育过程的必然表现,因为市场机制中外贸运营的最终结果表现为经济上的比较利益,而且10%的出口增速仍高于世界贸易增长率,没什么可悲观的。我们不能一而再地总是陷入出口速度越增、外贸效益反而越降的怪圈。其二,出口减速使出口产品结构长期未能改善的隐性危机公开化、表面化了,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虽仍有增长,但技术含量与高附加价值的成分还是太少。其三,出口下降意味着数量型、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快要走到尽头,过去的增长基本是高投入的、以牺牲效益为代价的低水平增长,实际应了克鲁格曼“东亚无奇迹”的说法。其四,外贸体制改革和外贸企业制度改革明显滞后。总之,外贸出口方面前两年的优惠不再、风光不再、走旧路的余地亦是不再,说到对策,只能寄希望于外贸企业的“二次创业”,方面很多,主要谈三条:一是跨国公司所具有的“国际性内部化效应”所引发的经济往来已超过6 万亿的世界贸易总额,中国也势必要努力走出国门海外设企,而且机电产品出口不把售后服务设在国外也决无后劲;二是中档技术产品出口快增的时代正在到来,应当把市场增长率与利润率都高于30%的产品排队筛选,大投入、大扶植,全国来抓,以期带动整个外贸;三是外贸企业要干从来没干过的事,即进入产业,例如对“863 计划”等一大批国家级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投入,才能有出口长劲。
研究员李雨时:其势不容乐观
李时雨认为,外贸出口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亏损,而且是多年的亏损。外贸企业自有资金率最低,仅为2—3%,只在1994年汇率并轨时发了点财,而且过度竞争的问题也始终没有解决。其亏损集中体现在劳动生产率上,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在国际竞争中与发达国家的交换所获上肯定要少于国内交换,比较成本更高。目前外贸企业亏损面一半以上,地方上更高达80%;但情势所在,常常是亏损也要出口。原因一是在于,虽从外经贸部说已无指令计划,但在地方上仍在大量沿用硬性指标,而且层层加码,任凭亏损也要出口的趋势仍居主导地位,出口贸易从速度型向效益型的转变远未做到,国际交换中的国内资源“净流出”与所谓“流血性出口”仍时有发生。很多专家认为,出口总量增长过快,“剜进篮里都是菜”,也就谈不到什么结构调整;但中国的事怪就怪在,目前出口总量不增反降,外贸企业亏额累累,反而不得不把大批高附加价值、当然也是高成本投入的项目砍去,被“优化”下来的,倒是长期看有竞争力的好东西。现在工艺品、土畜、机械、轻工等出口效益很差,差也得出,因为有就业压力在。说实话,出口下降对于整个经济的影响相当大,国际市场一旦失去再拿回来要花更大成本,将连带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且更根本的,是在于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市场机制建立方面的损失。一国与世界经济融合密度越大,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越深,在世界经济中的回旋余地也就越大,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也就越强,市场机制与良性经济的形成也就越快。而且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远没有初看上去的大,最多10%,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外贸的增长仍应快于经济增长2到3个点,在速度与效益兼顾的基本原则下,总量与结构的矛盾,效益低下的旧疾等,只能在保持出口总量按比例递增的条件下逐步予以解决。目前有关各界对出口下降的态势反应平平,似乎有点好整以暇,到下半年情势继续下跌,就不一定那么绷得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