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的经济一体化与东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盟论文,东亚论文,化与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亚地区(本文中指参加东盟+3的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动向正在扩大。1991年东盟决定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2003年1月1日该自由贸易区大体已经建成。东盟想分别与日本和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也于2002年1月14日与新加坡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同年11月30日生效。进而,目前日本正与东盟进行框架谈判。东盟如何应对东亚的这种动向呢?
一.东亚经济:比较与关系
1.概观
在论述东亚经济一体化之前,拟简单地归纳一下东亚经济的现状。表1列出了东盟各国和日本、中国、韩国的经济指标。东南亚现有11个主权国家,但2002年5月独立的东帝汶迄今甚至还没有东盟的列席资格。因此,东盟各国虽然还不包括东帝汶,但从经济规模上看并非本质上的问题。
就人口来看,东盟整体的人口是日本的4倍,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从这些国家对全世界人口的比率来看,三者合计将近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利用世界银行最近开始使用的国民总收入(CNI)来推算宏观经济的规模,东盟整体是日本的八分之一,中国是日本的四分之一。三者合计是全世界的五分之一左右。
由于人口分布不均,生产也不等质,因此表示国民生活水平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分别为:日本35990美元、中国890美元、东盟平均1195美元。曾经去过这个地区的人大概很难感觉到有这么大的差距。因为这个推算数字没有考虑到物价水平的国际差距。对此加以调整的方法是根据购买力平价进行推算,物价水平低的国家,其“利用购买力平价推算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就比较高。因此,根据该指标所推测的生活水平是:中国是日本的六分之一,东盟平均是日本的七分之一左右。
2.关于人口的推算
假如人们均等地居住在东亚地区,那么其人口是多少?在现代经济中,土地不能说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但只要人们必须居住在地球上的某个地方,这种推算也是有意义的。
表2的A列出了东亚地区的人口密度达到一定程度的各国的人口。东盟各国合计为6亿多人,中国为13亿多人,与现状没有什么不同。但由此可知日本是人口稠密的国家。
从表1可知东盟区域内各国存在着经济差距,各国内部无疑也存在着经济差距,但如果形成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差距都将消失,那又会怎么样呢?以下将此作为可以通过人口移动来完成的数据加以推算。在表1中,亚洲平均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为3495美元。假如地区的收入平均为这一水平,那么如表2的B所示,日本的人口为13.419亿人,中国的人口为3.318亿人,韩国的人口为1.313亿人,东盟的人口为1.672亿人。
这种推算不具有经济学的合理性。因为这里只考虑将各国、各地区的总收入固定起来并进行均等分配。这种假想的人口显示出人口与经济规模有很大的背离。这样看来,对日本的强大的人口流入压力和中国人流往海外的倾向都显得理所当然了。
3.贸易
表3列出了用于了解亚洲国际经济关系的贸易流向。从该表可知日本已成为亚洲的中心。日中双向贸易为1239亿美元,日本东盟双向贸易为1181亿美元。但从进口来看,中国+香港最大。其从亚洲的进口额(不包括中国大陆与香港间的贸易)为1426亿美元,其次是日本,为1324亿美元,东盟为1068亿美元。
表1 东盟+3各国的基础经济指标(2001年)
人口 面积(千平 GNI
人均GNI
购买力平价推算
(百万人)方公里)
(10亿美元) (美元) 的GNI(美元)
文莱
0.3 5.8 -- -
柬埔寨12.3 181 3.3 270
1520
印尼 213.6 1905
144.7 680
2940
老挝
5.4 237 1.6 310
1610
马来西亚 23.8 33086.5 3640
8340
缅甸 48.3 677 -- -
菲律宾77.0 30080.8 1050
4360
新加坡 4.1199.424740 24910
泰国 61.2 513
120.9 1970
6550
越南 79.5 33232.6 410
2130
东盟各国合计 525.5 4481
569.8 1195
3904
日本 127.1 378 4574.235990 27430
中国1271.9 9597 1131.0 890
4260
韩国 47.6
99
447.7 9400 18110
东北亚3国合计
1446.610074 6152.9 4253
6751
东盟+3合计 1972.1 14555 6722.7 3495
6046
(参考)东帝汶 0.8
- 3.8 463 -
全世界合计 6132.8
133572 31500.0 5140
7570
注:人口以外的东盟各国合计、东北亚3国合计和东亚合计中不包括文莱和绚甸。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世界发展报告2003》及其他资料编制。
这里也根据国民总收入的规模来推算亚洲贸易平均化后的情况。除去东盟区域内贸易和中国大陆与香港间贸易,亚洲贸易总额为4449亿美元。根据表1的国民总收入,就各国的进口情况来看,中国从亚洲的进口额为748亿美元,日本为3027美元,东盟为377亿美元,韩国为296亿美元。
这一推算显然也缺乏经济学的合理性。仅列举从亚洲的进口是不自然的,而且既然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结构不尽相同,其对收入的比率、即进口性质均等的假设也是不现实的。
但是,在考虑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时,我们可以从这一推算得到启发。即,日本尽管成为了亚洲贸易的中心,但如果以其经济规模为基准,便显得极为闭锁。从日本的国民总收入来看,其从亚洲的进口应该是现行的两倍以上。另一方面,中国和东盟也可以说是对亚洲敞开的市场。
4.海外直接投资与官方发展援助
下面来看看海外直接投资。图1列出了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后以国际收支为基准的海外直接投资受资额的变化。首先注意到的是对中投资的稳定状态,1996年以后外资投资一直保持在400亿美元以上。第二,与此相反,东盟各国自1997年达到高峰以后,资本流入额减少了一半。第三,对日投资不活跃。关于对日投资没有增加的原因,许多实证研究表明,资本利润率之低降低了海外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同时劳动报酬率之高又使跨国公司停止了开工。关于直接投资受资额低的原因,也可考虑日本国民强烈嗜好国产品的情况。第四,从亚洲整体的投资动向来看,陷入经济危机的1998年少于前一年,但1999年已经超过了高峰期的1997年。2001年比前一年又有了减少,这反映了全世界投资的减少。
表2 设想完全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指标
A B
C
推算的指标人口(百万人) 人口(百万人) GNI(10亿美元)
基准指标 面积
GNI人口
东盟各国合计 607.2 1.16 167.2 0.32 1791.5 3.14
日本 51.2 0.401341.910.56 433.3 0.09
中国
1300.2 1.02 331.8 0.26 4335.8 3.83
韩国 13.4 0.28 131.8 2.76 162.3 0.36
东盟+3合计1972.1 1.001972.2 1.00 6722.9 1.00
全世界合计 6132.8 1.006132.8 1.00
133572.0 1.00
注:东盟各国合计和东盟+3合计的国民总收入不包括文莱和缅甸。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表1编制。
表3 亚洲的贸易矩阵
(单位:百万美元)
进口国和地区
出口国、地区 东盟5国
日本 中国+香港 韩国 东亚合计
东盟5国 80212 55072 4186417334 114270
日本63027 - 6710031828 161955
中国+香港 25027 5682410123314060
95911
韩国18696 20454 33598
- 72748
东亚合计
106750 13235014256263222 444884
其他
151983 244803 9933697257 593379
全世界 338945 377153343131
160479 1219708
注:东亚合计不包括东盟5国的区域内贸易和中国大陆与香港间的贸易。根据各国、各地区的进口数据编制。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贸易统计动向》,各年版。
日本在接受海外直接投资方面开放程度很低,但在亚洲地区则是最大的投资国。2001年度在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中,对东盟各国的投资比重为10.5%,对中国投资的比重为4.5%。双边官方发展援助(ODA)也构成了投资。2000年,在日本的双边官方发展援助中,有29.8%面向东盟各国,7.3%面向中国。中国以与经济发展合作组织的定义不同的概念来规定官方发展援助,但对中国来说,日本无疑是最大的双边官方发展援助的提供者。除了新加坡、文莱、缅甸之外,日本几乎每年都是东盟各国最大的提供者。
5.经济开放程度
如表1所示,日本是这个地区的最发达国家,是最大的投资国。从这种意义上看,开放程度是很高的,但从接受资本这一点上却是闭锁的。
这里对本节的分析做一个归纳。第一,日本经济的闭锁性已经十分明了。第二,中国与其经济规模相比,是亚洲的商品和资本的巨大的需求者,牵引着地区经济。东盟各国在规模上没有中国那么大的需求潜力,但开放程度较高。
图1 海外直接投资的变化
注:此处的“亚洲整体”包括印度等南亚各国在内。
资料来源:根据《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编制。
二.亚洲的经济一体化:展望
1.世贸组织与亚洲的地区贸易协定
截至2002年6月,世贸组织通报的地区贸易协定(RTA)有171个,其中自由贸易协定(FTA)有114个。在FTA当中,有关亚洲的只有新加坡和新西兰这一个。这个数字无疑没有显示亚洲进展的经济一体化的真正面貌。东盟所致力的东盟自由贸易区是1991年由泰国提出来的,是亚洲最早的经济一体化的尝试。2003年1月,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初步建成。东盟成员国新加坡是自由贸易国,它试图以世界各国为对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而且已经与新西兰、日本、欧洲自由贸易区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并已结束了与澳大利亚及美国的谈判,现在正在与墨西哥、加拿大、韩国进行谈判。泰国也对FTA采取了积极的态度,现在正与日本谈判。马来西亚、菲律宾也提出要与日本签订FTA,在东盟5国当中,只有印尼还未着手与日本签订FTA。
如上所述,地区主义和双边主义比世贸组织推行贸易自由化的多边主义更加优越的情况不仅限于亚洲,而是世界经济共同的现象。关于这一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样的。
发生这种变化的背景是世贸组织的前景黯淡及人们对其产生的失望。乌拉圭回合达成协议的1994年关贸总协定缔约国有124个国家。2002年1月时的世贸组织成员国是144个。仅从成员的增加情况来看,也可知道通过多边主义的经济交涉是多么困难。1986年开始的乌拉圭回合理应在1990年结束,结果却拖到了1994年,超出预定时间约两倍。现在进行中的多哈回合的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于2001年11月开始,预定2004年结束,但很少人认为能够按时完成。
2.亚太经合组织与亚洲
亚洲的地区主义、双边主义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1994年,在印尼茂物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的非正式首脑会议上,就发达国家至2010年、发展中国家至2020年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达成了协议。虽然有人指出该协议有些缺陷,但现在各成员国和地区均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该协议的目的并非形成自由贸易区,而是以废除区域内外的进口关税为理念。换言之,是建成对区域外关税率0%的关税同盟。如果这个目标得以实现,在贸易方面,所有的地区合作都将失去意义。
但是,其后的进展却受到了限制。1998年各领域早期自主自由化(EVSL)谈判以失败告终。这不是关于所有商品的自由化,而是对特定的15个领域的商品实行自由化。谈判失败的原因是,时期上恰好是亚洲各国处于亚洲经济危机时,而且日本主张林产品和水产品必须在世贸组织下进行。
日本标榜在世贸组织下实行贸易自由化的多边主义,世贸组织至今甚至还未承认欧盟的共同市场。但是,日本也转而选择了通过地区主义、双边主义的经济外交,现在仍继续与韩国进行谈判,最初签订协议的是新加坡。除此以外,现在还与东盟成员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及墨西哥进行着谈判。
3.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
实际上,东盟已将当初预定2008年完成的东盟自由贸易区提早到2003年1月完成了。1991年的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开始以来,东盟成员国从6个增加到了10个,1998年经历了整个地区的经济衰退,但东盟并没有停止前进。其结果,东盟6国成功地将几乎所有商品的区域内贸易关税率降到了0-5%。但是,这一优惠措施仅适用于在东盟区域内生产的40%的商品。人们指出,这种原产地规则并不严密,实际上,要想得到优惠,还有各种障碍。满足原产地规则的证明书被称为形式D,建立这种形式是很烦杂的,在运用上也有问题。
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商品贸易自由化的计划,但东盟的目标是附随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东盟投资区(AIA),而且作为早期收获项目的东盟工业合作(AICO)计划也已付诸实施。此外,还有正在进行的经济自由化计划等,这些计划归纳起来称为“AFTA总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最早着手的设想,它象征着东盟的团结力。
但是,AFTA总和到底有多少经济效果?具体提高了多少东盟成员国的经济增长率?这里不得不打个问号。至少,如果仅实行东盟自由贸易区,其经济效果基本上是不可期待的。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针对东盟各国区域内贸易的贸易自由化计划。就东盟各国的区域内贸易在总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来看,出口和进口分别仅为22.9%和24.9%。而且其中新加坡的出口比重达57.3%。新加坡仅对两种烈酒和两种啤酒课以进口关税。因此,东盟自由贸易区仅适用于东盟总进口的10.6%。而且还有原产地规则的问题。在东盟区域内,仅对40%以上的产品适用优惠关税率。尚不清楚达到这一规定的东盟产品到底占了贸易总额的百分之几,但至少可以知道占不了100%。如前所述,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原产地规则还存在着申请手续烦杂(形式D)等运用上的问题,优惠关税率适用于东盟产品的区域内贸易的可能性更低,大概只能占各国贸易总额的4-5%左右。
这样看来,不能不说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效性极低。东盟投资区等AFTA总和对此做了补充。东盟各国的经济增长一直被人们说是依赖外资型。这是否正确,还不能轻易地下结论,但事实上经济增长和接受海外直接投资呈正相关。因此,东盟所考虑的战略是通过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实行区域内贸易自由化来引进外资。其目标不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所谓静态的效果,而是动态的效果。AFTA总和具有什么样的效果?现在还无法说清,但显然比仅实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着更大的效果。人们当初就已预想到光靠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会取得效果。大概纳亚和今田(1992年)是初次用“AFTA总和”这个用语进行分析的。他们认为,要使自由贸易区获得成功,仅靠以往的自由贸易区的概念是很困难的。就降低关税的有效性来看,从非关税壁垒到投资政策一切均依赖补充措施。如果不同时采取这些措施,东盟自由贸易区就不会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效性低的证据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都想与日本等区域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此外,东盟于2002年1月开始实施东盟一体化优惠体系(AISP)。这是东盟区域内发达国家文莱、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这4个国家对从CLMV各国的进口采取特惠关税的计划。2002年,这4个国家对1117种关税商品给予了特惠。这在东盟被认为是促进自由贸易区建成的措施。但是,如果2003年1月1日东盟6国真正实现了区域内贸易的自由化,这一措施应该是不需要的。其证据是新加坡无需也并未参与AISP。AISP的实施表明了区域内还残存着贸易壁垒。
4.日本新加坡经济合作协定
下面提一下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外的自由贸易协定——日本新加坡经济合作协定(JSEPA)。JSEPA恰如其名是包括自由贸易协定在内的经济合作协定。关于贸易,对双方贸易额的90%以上取消了关税。使这一协定成为可能的是,新加坡本来就是自由贸易国,而且新加坡是不拥有日本处于比较劣势的农业部门的城市国家。这对日本来说,可以说是最合适的伙伴。
这里还不能说新加坡是完全的自由贸易国。因为新加坡是仅有400万人口的小国,严格地限制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生产。农产品大部分依赖进口,汽车也没有计划国产化,全部依赖进口。这样的国家即使取消了汽车的关税,如果课以同额(率)的间接税(商品税),就可以出现与关税完全相同的效果。尽管如此,对日本来说,新加坡作为自由贸易协定的伙伴仍然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加合适。
JSEPA除了商品贸易之外,还提出了基本认证、投资保护、国民待遇、知识产权、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等。关于商品贸易,由于不能直接通过自由化增加从日本的出口,可以说它是协定的主要内容。在商品贸易中,新加坡对所有商品都实行了自由化,而日本尚有保留的领域,从而成为了不对称的协定。在服务贸易中,日本对134个领域、新加坡对139个领域实行了自由化。新加坡将日本的专利厅指定为规定专利厅,而日本并没有相应的对策。关于人才培养,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内容,这反映了两国的不同制度。换言之,两国间留下了进一步自由化的余地。
以上列举了AETA和JSEPA作为亚洲的自由贸易协定的例子,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不能期待商品贸易的自由化对经济产生影响。倒不如说伴随该协定的投资及国际劳动力移动等的影响较为重要。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增加的全世界的自由贸易协定的共同特征。世贸组织承认自由贸易协定,是因为它是取消商品贸易的实际上所有领域的区域内关税的协定,但在欧盟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当中,据说也有很多没有达到这个原则的协定。“实际上所有”这个原则被解释为对贸易总额的90%以上的商品取消关税,AFTA和JSEPA都达到了这一标准。但是,AFTA和JSEPA在商品贸易自由化中均不能期待出现实质性的效果。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不是通过区域内贸易的扩大来增加收入,而是通过区域内贸易的顺利进展所带来的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来促进经济增长。就JSEPA来看,难以考虑日本的出口会有显著增加,因此可以说通过进口的自由化给国内经济结构带来刺激是其最重要的目的。这个特征在下文所述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CEC)和东盟日本全面经济合作设想(CEP)中也同样存在着。这种协定往往被称为“无自由贸易的自由贸易协定(FTA without Free Trade)”。日本、中国、东盟目前正在谈判中的协定没有冠以FTA之名是有意义的。
三.CEC与CEP:对东盟的意义
1.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
2000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第4次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和其后的第4次东盟+3(APT)首脑会议上,东盟已有必要建立新的区域外关系。也就是说,中国向东盟提议建立自由贸易区。对此,东盟反过来提出不仅要与中国,而且要建立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整个东亚的自由贸易区。东盟的这种对策是在拉拢对东盟的框架有着利害关系的区域外国家时所采取的。1997年1月,日本提议每年举行东盟各国与日本的首脑会议,但东盟反过来提出要举行包括韩国和中国的首脑会议,从而使东盟+3成为了现实。东盟采取了与当时同样的对策。
但这对日本和韩国来说是唐突的提案,东盟决定先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2001年9月,在河内举行的第33届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探讨了专家组提出的报告书。根据记者发布会,“部长承认专家组准备了很好的报告,并要求他们做出更详细的报告”。其结果,同年10月提出了“建立21世纪东盟与中国的紧密的经济关系”,并在11月斯里巴加湾市举行的第7次东盟首脑会议及第5次东盟+3首脑会议上进行了讨论。但在该记者发布会上并没有提到报告书的内容。
就该报告书的结论来看,作为经济合作的内容,提出了7个领域。其第5个领域是建立自由贸易区。即“10年内完成世贸组织协调的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世贸组织协调的”这个用词的意思是,该协定并不是根据发展中国家在签订地区贸易协定时作为依据的授权条款所签订的,而是在更高准则下签订的。
该报告书中附录了东盟各国的报告书,仅从附录来看,很难把握热情洋溢的文句中所包含的真正涵义。2000年对中出口在柬埔寨的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仅有1.7%。报告书中没有进口的记录。从海外直接投资受资额来看,中国是最大的投资国。考虑到这一点,也可知道自由贸易区的形成未必对柬埔寨有利。就越南来看,1998年对中出口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1.9%,进口为4.5%。柬埔寨得出了应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结论,而越南并没有提及贸易自由化,仅要求贸易能够顺利进展。
2001年整个东盟的对中出口额为315亿美元,而东盟从中国的进口额为238亿美元,由此可以认为贸易自由化引致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但就个别来看,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情况。在2000年越南的对中出口中有76.3%是矿物(原油及煤),难以期待贸易自由化带来收入的增加。因此,东盟与中国自由贸易协定也很有可能将主要目标设在商品贸易以外的领域。
2002年11月,在金边举行的东盟中国首脑会议上签订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提出了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其期限是:至2010年与东盟6国、至2015年与CLMV各国建成自由贸易区。此外,对敏感的商品进行灵活的处理。进而,中国对柬埔寨、老挝、缅甸3国给予特别的优惠关税。关于贸易以外的经济合作,已决定着手签订地区开发合作协定。这是指湄公河流域综合开发。
关于贸易,双方也同意在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之前就实现实施自由化的早期收获。关于其商品,中国提出了农产品、热带产品,东盟表示欢迎。中国还向东盟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商品品种,要求实现早期收获。汇总起来,似乎与现行的贸易额大体上是一样的。
2000年11月以后的一系列东盟与中国之间谈判的特征是中国取得了强大的主导权。而且,中国与东盟的谈判不是与东盟秘书处,而是与东盟10国直接谈判。换言之,对中国来说是1对10,而对东盟来说基本上是1对1的谈判。东盟方面莫如说欢迎中国发挥强大的主导权。其结果,谈判迅速地进行,而中国也明确表示了一定的让步和贡献。
关于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的经济效果,在列出具体内容之前尚不明朗,但东盟各国抱着很大的期望。那是对开放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的期待。另一方面,东盟已开始担心由于在东盟区域内投资的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生产和就业将会缩小。但是,在拥有5亿人市场的东盟,生产和就业的规模确实会越来越小。抢在中国之前是东盟的最好选择,如果不能实现,与中国合作,成为巨大市场的一部分则是第二选择。尤其对像泰国和缅甸那样在农业部门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说,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是有魅力的。
2.东盟日本全面经济合作设想
日本在2001年9月的东盟经济部长会议时举行的东盟+日本经济部长会议上提出了经济合作设想,双方同意设置专家组。而且小泉首相在2002年1月遍访东南亚时在新加坡进行的“东亚中的日本和东盟:谋求率直的合作”的演讲中也提出了签订东盟日本全面经济合作协定的建议。该演讲被评价为自1977年福田首相在马尼拉发表的所谓“福田学说”以来经历了四分之一世纪后重新表明了日本对东盟对策的演讲。同时,在JSEPA上签名也是意义深刻的。
2002年11月,与中国和东盟签订框架协定的同时,发表了“关于日本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设想的首脑们的联合宣言”。谈判的进展比中国与东盟的谈判迟了一年。小泉在该宣言中提出,日本与东盟的经济合作的加强要在确保对象国和对象领域的总括性和世贸组织协调性这两个大原则下进行;包括自由贸易区在内,在10年内尽早实现经济合作;在2003年秋的首脑会议上提出经济合作框架;实现早期收获;确立双边经济合作的工作也可同时进行;等等。
2003年3月,设立了政府间委员会,开始进行有关框架的探讨。日本的意向是2005年前后结束谈判,2012年完成实施。日本在进行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协定谈判的同时,也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进行双边谈判。
如前所述,日本东盟全面经济合作协定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并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缺乏总括性的。东盟各国除了日本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协定之外,还想签订其他自由贸易协定,这只能是因为他们理解了日本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协定的界限。一个界限起因于日本在谈判中缺乏主导权。另一个界限是农业。东盟各国已经明白日本不可能开放农业领域。但反过来看,也可以理解东盟各国对日本的期待。虽然自由化存在着界限,但日本的技术水平高于中国,对东盟来说,经济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其结果,从双边协定中追求超出日本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协定的结果。日本与东盟的谈判也与中国的情况一样,其特征是1对10地进行。实际上是进行10组1对1的谈判,与双边协定谈判也有共同点。
四.结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可能性
本文从东盟的角度分析了日本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区设想。第一节想要说明的是同处亚洲的日本的闭锁性和中国的开放性。两国都在不对称地建立对外经济关系,即使不能说是完全闭锁的或完全开放的,也有这种倾向。第二节列举了在亚洲出现的AFTA和JSEPA这两个自由贸易协定,并分析了其性质。最重要的是,比起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海外直接投资、国际劳动力移动等对经济的影响更大。第三节列举了现在进行中的两个自由贸易区设想——CEC和CEP。CEC和CEP与AFTA和JSEPA一样,是较商品贸易更着重于经济合作和国际劳动力移动等的设想。这两个自由贸易区设想表明了以东盟为中心,大国中国和发达国家日本相结合的可能性。东盟在安全保障方面建立了东盟地区论坛,有着召集区域外各国的实绩。
抛开东盟的视点,从亚洲的地区共同体的可能性这一角度来看,似乎关键在于日本经济的开放。虽然标榜贸易立国,但强烈信仰本国产品、对资本和劳动力流入抱消极态度的现状很可能会拉整个亚洲的后腿。因为对象国看不到与日本进行经济一体化有什么好处。尤其是农业领域的开放是亚洲各国所强烈要求的。日本的农业行政当局以农业所具有的多方面机能为理由拒绝开放,但亚洲各国的农业也有多方面的机能,因此这种逻辑是不成立的。
同时,中国的扩张志向也给整个亚洲经济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最好能将日本和中国与东盟结合在一起,但现在是不可能的。东盟的团结力因1995年以后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的加盟反而削弱了。这在CEC和CEP的谈判中已很明显。新加坡积极地与区域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也是因为有东盟团结力削弱这一背景。
三者均有着各自的问题,朝鲜半岛也难以消除不稳定因素。也许人们会认为,在这种现状下讨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可能性没有什么意义。但使经济活动长期处于更加紧密的状态是很重要的。我们在40年前做梦也不会想到东南亚各国会在东盟这一名称下结合起来,30年前也不敢想像中国会成为世界经济的最重要的角色。20年前,没有人会预想到日本会经历“失去的10年”。
标签:东盟自由贸易区论文; 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经济一体化论文; 中国自由贸易区论文; 进口税论文; 经济论文; 新加坡经济论文; 贸易协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