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的有效方法论文_李昌东

跳远的有效方法论文_李昌东

新疆木垒县中学 831900

摘 要:跳远的助跑是为了创造高的水平速度,如何利用运动员本身最快速度,要看运动员是否具有合理地利用水平速度的能力,同时获得合理的腾起角与腾起速度。对速度的利用,绝对速度低是我国跳远选手与世界选手的最大差距。因此,绝对速度的高低将决定我国跳远运动员成绩的好坏,提高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将是今后跳远界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跳远 教学方法 有效性

在跳远技术教学和训练中,助跑速度、助跑与踏跳的结合技术是重点,而踏板的准确性则是其中的难点,踏板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试跳的成功和成绩的高低。据报道世界水平男子跳远选手的踏板准确率为75%左右,而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在国内外一些重大比赛中,踏跳的成功率则大大低于这个比例。有人对近两届全运会男子跳远决赛试跳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踏跳的失败率分别为37%和32%,初级运动员这个问题更为突出。据统计体育系学生在教学中踏板失误率在41.2% -46.3%之间。因此,研究和提高踏板准确性在跳远技术教学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波波夫等人研究认为:踏板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运动员对变化着的外界环境判断的正确性; 二、运动员的赛前情绪状态和取胜的信心; 三、助跑速度和助跑开始阶段的准确性; 四、全程助跑,尤其是最后助跑节奏的稳定性。这一结论与训练中观察到的情况是相符的,前二者是与运动员个体的比赛经验和心理状态的训练来获得准确助跑踏跳节奏的运动定型。

一、跳远的有效实验方法

实验组教学方法:通过练习十级跳、30米跑、蛙跳、50米接力赛提高学生的助跑速度,然后确定助跑距离,要求学生跑得自然有节奏准确踏板。实验组的教学全过程:第一课次:教学前的成绩测试。第二、三、课次:指导学生快速助跑6-8步,一脚起跳,双脚落入沙坑,做十组,十级跳练习五组。第四、五、六、七、课次:学生从20米距离处用14-16步进行助跑练习,做五组。此方法在跑道上进行,要求学生跑得自然有节奏,特别是最后五、六步保持高速,分组进行50米接力赛两组。第十、十一、十二、十三课次:用上述助跑方式,进行跳远技术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继续提高助跑速度,反复练习,使之定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十四、十五、十六课次:助跑定型后,划一起跳区(30cm宽),根据每位学生的起跳点,改变助跑起点,进行助跑练习,全程跳远练习每人做五组,做十米蛙跳练习两组。第十七、十八、十九课次:以量准的助跑距离进行助跑,一脚踏起跳区,双脚落入沙坑,做五组,行进间30米3组。练习时,教师要观察学生助跑时有无减速现象,要强调用起跳区与不用起跳区是一样的。第二十课次:教学后的成绩测试。测试时划一起跳区,学生在起跳区起跳,丈量学生的实际距离。

二、跳远的有效法

1.讨论跳远项目的教学中,往往将重点放在掌握踏跳技术上,而忽略了助跑的重要性,助跑在教学中经常是“放羊式”。这是违背跳远发展规律的。而把重点放在发挥学生的助跑速度上,尽量提高学生的助跑速度,特别是最后五六步的速度对提高跳远成绩十分有效。通过对照练习,表明两组差异是显著的,证实了在练习开始时不用起跳区起跳,对提高少年儿童形成快速助跑的作用。

2.采用固定助跑距离,形成快速的助跑速度。教师应掌握学生速度素质,强化30米的速度训练,要学生注意跑得自然、快速、有节奏。在跳远的助跑训练时,本人让学生用固定的助跑距离或步数来进行助跑,开始时不用起跳板,只在起跳点两旁放一标志物,以最大助跑速度通过它,或进行起跳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最大助跑速度,也有利于发展起跳踏板快、完成起跳动作快。

3.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条件看,小学生不可能掌握过高过细的运动技术,运动技术的形成过程是建立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要有较强的肌肉力量及控制精细动作的能力。但是小学生的助跑速度慢、腿部力量差、助跑节奏性不强,导致没有好的助跑,至使成绩不理想。而小学生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均处于较低水平,注意力分散,各种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较低,不具备掌握过高过细的运动技术条件。在急行跳远技术中,准确的跳板起跳是一项难度较高的技术,即使优秀运动员也较难把握。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起跳板、起跳区正确有力地踏跳,这样一开始就使学生的心理定向放在有力起跳上,自然形成了力量定向,即表现为踏跳时尽可能“用力”的意向,这种“用力”对助跑的节奏和速度产生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助跑的练习才是提高小学生跳远成绩的关键。

综上所述, 良好的助跑节奏是提高跳远踏板技术的关健,没有良好助跑节奏,跳远踏板技术就难以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应反复进行练习,提高助跑速度,以确定学生的助跑节奏,使助跑节奏与踏跳技术紧密地结合,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成绩。所以,助跑速度、良好的助跑节奏应是跳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强化助跑节奏提高助跑速度对提高中学生跳远成绩具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贺 跳远助跑准确性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1996,18,(4),11-12。

[2]杜利军 俄罗斯专家谈跳远助跑训练[J].田径,1996,(1),30-33。

[3]姜孟春 跳远起跳准确性的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4,13,(3),37-39。

论文作者:李昌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跳远的有效方法论文_李昌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