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青州市西书院初级中学 2625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布鲁纳也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动化的核心是自主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积极性的驱动下,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其学习的主体地位。然而,当前对“学生主体”虽谈得很多,却大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缺乏操作层面的“行必有果”,学生的创新素质也得不到有效培养。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如何从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出发,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注重探究学习进行阐述,浅谈对自主创新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课文,与课文情境同喜同悲、同乐同趣,达到我心入文、文入我心,是语文教学的较高境界。且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能够激发孩子的创新欲望,促进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设计富有情趣、直观形象的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二、鼓励质疑问难,开发创新潜能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只有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教学中可实行“质疑前置,解疑穿全过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唱主角,并引导学生解疑,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地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对学生的质疑也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书到用时方恨少,辨认常使思路清。”教学时,教师经常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学生的创新意识必然萌生,创新潜能必然得到开发。
三、引导丰富想象,诱发创新灵感
想象能力可以弥补和突破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化无为有、化实为虚,使他们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找到闪烁着创意的亮点。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创新灵感的产生离不开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身的生活体验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想象就成了诱发学生创新灵感的最佳土壤。
四、激励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是以假设能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有好几种好方法为基础,从不同方向寻求真理的过程。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或从众心理,往往不习惯于深入思考问题,强化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激励求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老师要努力使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鼓励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提倡一问多解、一题多议。解放孩子们的大脑,让他们做一个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创的人。自主创新教育的提出有利于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自觉反省检讨以往的教育,有助于我们克服应试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压抑,对创新能力的摧残,但不管是哪一种创新模式强调的都是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马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情境论文; 自己的论文; 知识论文; 主动论文; 思维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