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在中小企业集群知识创新中的作用分析_隐性知识论文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在中小企业集群知识创造中的功能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论文,小企业论文,集群论文,在中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07)03-0228-05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简称KIBS)是知识经济和服务经济时代下催生出来的特殊创新主体,有别于其他的学术科研机构,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以智力成果为客户企业提供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而产业集群,这些“平滑空间上的黏滞点”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活力。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将中小企业集群定义为: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机构大量聚集于某一特定地区,形成一个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中小企业集群具有的基本特征是:集群内的企业是联系密切而又相互独立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着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等特定的动态化关系,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是中小企业集群运行机制的基础[1]。

产业集群内部知识的不断创造与转化是促进集群创新能力发展和加快集群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提升集群整体竞争优势的创新基础。但是对于中小企业集群而言,创新能力的不足普遍成为制约集群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所在。Kleinknecht较早地分析了一系列阻碍中小企业创新的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因素集中于:①资金的不足;②管理能力的缺乏;③创新所需的知识信息和实用技术获得的难度很大[2]。后两个要素清楚地表明,知识和信息的滞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由于集群内部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出远不能满足自身发展对知识的创新需求,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倚重于外部的集群生态环境并从中获取企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和信息。

在中小企业集群知识创造和转化过程中,存在各种知识来源,但是由于中小企业集群内部的成员企业之间合作有限,集群群体学习效应难以发挥,所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能够通过提供知识产品和服务来发挥自身的“创新桥梁”的作用机制以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知识创造与转化,因此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能够提高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界定和服务流程

1.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界定

Muller等从广泛的意义上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定义成主要为其他公司提供包括高智力附加值服务的咨询公司[3]。目前,Miles的观点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他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定义为那些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专业性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和组织。Miles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划分为两大类:传统的专业性服务企业(professional-based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简称P-KIBS)与基于新技术的服务业(technology-based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简称T-KIBS)[4]。本文所研究的与中小企业集群相关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可以视为嵌入当地集群的生产与社会网络之中,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其提供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和组织。

2.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知识服务流程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知识创造与知识服务的过程是一体化的,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新知识获取(acquisition)。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在同客户进行不断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与“具体问题”相关的各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2)知识重组(recombination)。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将内部的隐性知识加以显性化,同时将新知识获取阶段所得到的知识同自有知识库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知识。

(3)“模块化知识”服务(new interaction)。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将重新组合后的知识产品提供给客户企业,并为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新的可能,见图1。

图1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知识服务流程图[3]

二、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在中小企业集群中的角色分析

1.中小企业集群的知识来源

中小企业集群所需要的知识有两部分来源:集群内部的知识创新主体和集群外部的知识库。前者包括“中小制造企业”(SMEs)、“教育科研机构”、“政府和集群的中间机构”以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后者可以被视为外化于中小企业集群的各种知识源的总称。在魏江对集群内部的知识创新主体进行分类的基础上[5],中小企业集群内部的知识创新主体可以进一步被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政府和集群的中间机构所构成的公共知识库。作为公共知识的载体,它们的服务是面向集群内所有知识主体的,并为集群中的主体构建一个知识交流和存储的平台。

(2)由中小制造企业和教育科研机构构成的特有知识库。中小制造企业从事着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一系列应用性知识的创造。大学等教育研究性机构在担当基础性知识生产任务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知识具有很强的产业特征,是集群内知识创造的核心。

(3)由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所构成的中间知识库。它们有利地推动了公共知识和特有知识的不断融合。

2.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集群内其他知识创新主体以及集群外部知识库的互动关系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即是同集群内其他知识创新主体以及集群外部知识库保持持续互动的过程,见图2。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为中小制造企业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协调复杂的生产系统;不断促进教育科研机构的“技术知识商品化”以解决基础研究与市场技术需求之间的脱节;在有效利用公共知识库的同时,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通过自身的知识输出加速了公共知识库的不断扩充与完善;同时由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具有的学习能力优势和有偿知识服务的特性,它们还有实力担当起集群“学习代理人”的任务,从外部知识库获取各种新的知识,并通过知识服务的互动过程加速新知识在集群内部的扩散。

图2 KIBS与集群内其他知识创新主体以及集群外部知识库的互动关系图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在同集群内部其他知识创新主体和外部知识库的互动过程中担当了三个不同的角色。

(1)需求者。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从集群内部与外部的知识来源中获得与客户企业具体问题相关的各类知识。

(2)提供者。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创新知识载体”,源源不断地为客户企业提供其所需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产品与服务。

(3)合作者。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作为“辅助性创新资产”,同集群内其他知识创新主体和外部知识库进行联合创新。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一个单边的过程。由于它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针对客户的具体问题,所以与客户保持密切的互动关系或“客户导向性”的特点是区分知识密集型服务与普通服务的关键所在。

三、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在中小企业集群知识创造中的作用机制分析

1.知识创造与转化模型——SECI模型

波兰尼根据知识的属性、获取和传递的难易程度将知识划分为“显性(可编码)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两类。显性知识可以用书面文字、图表、数学公式等系统化的语言进行描述,并且易于传播和交流。而隐性知识很难规范化,并具有强烈的背景相关性,不易于传递和交流。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流动与转化是一个不断进化的动态过程,知识的创造与转化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日本学者Nonaka与Takeuchi在知识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螺旋式转化模型”,即SECI模型,包括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部化(externalization)、知识融合(combination)和内部化(internalization)四个阶段[6]。通过上述四个阶段的转化,知识实现了在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传递与转化,进而创造了新的知识。这四个阶段的转化是一个不断旋转上升的持续过程和统一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相对弱化都会产生“木桶效应”,削弱组织中知识的创造与流动。

2.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中小企业集群的知识创造与转化过程

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在知识创造与转化的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上述四个阶段的转化。但是较其他集群而言,中小企业集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更加细致,所以集群内的知识不仅具备“隐性特征”和“根植性特征”,而且还具备更大的“分散性特征”。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的知识基础与吸收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它们很难将那些内化于产业集群而外化于企业的隐性知识吸收消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知识服务的过程同中小企业集群的知识创造与转化的过程是一致的,在集群知识转化的过程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成为集群知识网络中最为活跃的一个“节点”,通过“创新桥梁”作用,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网络上的其他节点密切互动,激活了集群整体的知识网络,加速了知识在集群内部的创造与整合,提高了知识在集群内部的吸收效率。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中小企业集群的知识创造与转化过程,见图3。

图3 集群知识创造转化与KIBS知识服务关系图

(1)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在“新知识获取”阶段所吸收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是在集群知识转化的“社会化”和“外部化”的过程中创造的。社会化的过程是指通过观察、模仿、实践和感悟等行为使得难以系统化和规范化表述的隐性知识通过集群中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网络在知识主体内部和知识主体之间共享的过程。面对面的交流、信任关系的建立等都对隐性知识的扩散产生重要的作用。由于“解决客户企业的具体问题”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一个重要功能,所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员工需要嵌入到不同客户企业的网络中去同其进行交流和沟通,这种“知识载体”的流动可以将“不可编码的”隐性知识带入到集群的组织学习中去,加速隐性知识在集群内的流动与扩散。同时较集群内部其他知识创新主体而言,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为员工提供了更多培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岗位轮换及组织间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它们具有更加通畅的知识传输路径和更加发达的隐性知识系统。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所获取的显性知识主要来源于这些创新主体的“外部化”过程,即用比喻、类比、概念和模型等方式将隐性知识用系统而规范化的语言清晰表述成为显性知识的过程。外部化扩大了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的范围,但是由于不同的知识主体在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外部化所创造的显性知识比较零散,难以规范化和系统化。

(2)集群知识创造与转化中的“知识融合”过程即是将外部化过程中所产生的零散的显性知识进行组合并加以系统化和规范化,实现显性知识(零散的、非系统化的)向显性知识(规范的、系统化的)转化的过程。随着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分工的不断细化,知识呈现出多样化与专业化的趋势,如何把各种知识结合在一起以解决具体的问题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凭借自身在知识创新上的能力优势,通过内部的“知识重组”促进了集群内各种知识的整合以及新知识的产生。在知识重组的过程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将沉淀于公司内部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准原型知识”,同时将来源于其他知识创新主体的“准原型知识”与自有知识库相结合创造出“以客户具体问题为导向”的新的显性知识。由于具有广泛的客户关系网,所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对同一知识多样化领域的应用以及同一领域的专业化知识的应用有着更好地了解,它们能够引导知识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更好地满足中小制造企业在现实生产经营中的深层次的知识需求。同时作为集群的“外向学习代理人”,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在知识组合过程中还融入了集群外部的各种知识(由于隐性知识有对地理临近性的要求,这里主要指显性知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集群的路径依赖。知识重组过程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知识服务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知识重组”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3)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知识重组”后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显性知识进入到集群知识创造与转化的“内部化”阶段,即集群内的知识主体吸收、消化“知识融合”后产生的显性知识,使得显性知识进一步内化为新的更高级的隐性知识的过程。在内部化过程中,这些显性知识通过“模块化知识产品”的形式出售给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客户企业,并为他们所拥有和内化为新的更高级的隐性知识资产。模块化知识一经被吸收和融入到客户企业的知识库中,不仅会扩充客户企业的知识库容量,提升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还会促进企业的知识创造与深度创新。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这种“知识放大器”的作用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积极地置身于集群的组织学习中,同不同的知识创新主体之间的学习与交流也进一步强化和推动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自身知识库容量和创新能力的增长,并且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同更多的客户进行更广泛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综上所述,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在中小企业集群知识创造与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通过自身的“创新桥梁”作用,促进了集群内各知识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活跃了集群内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提高了知识在集群内的流动速度与效率,为中小企业的知识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知识环境,从而增强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收稿日期:2007-01-05WW王薇

标签:;  ;  ;  ;  ;  ;  

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在中小企业集群知识创新中的作用分析_隐性知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