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国的发展,将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加速融入到全球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会加速推进,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城市化仍将是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主旋律。然而,城市化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角色,随着城市化的范围不断扩大,在其发展过程中,尤其城市建设用地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城市用地规模呈现“片状式”建设、重复建设、不协调性建设以及功能区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使城市建设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和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项目实行严格的规划控制,既是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保证,又是建设项目选址的规划管理的继续。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分析
1导言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业务主要包括: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对建设项目进行选址决策;制定年度供地计划。目前这些业务的开展还主要靠手工报批、手工审查的传统工作管理模式,信息化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要求。规划管理部门提出了开展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信息化和建设用地规划远程审批的要求。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系统按照规划部门的要求,定制了核定用地面积分类统计、辅助选址决策、存量建设用地分析等功能。
2城市建设系统简介
城市建设主要是体现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方面。而城市用地规划管理又体现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两方面。就我国整体建设项目来看,发展主要还是靠手工传统模式,由于信息化水平太低,手工审查和手工批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如今的发展状况。城市建设系统眼下最为主要的是建设用地管理系统、建设用地预审备案系统、建设用地电子报盘系统、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系统和建设用地全程监管系统。现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部门策划出来的方案和形成的系统,可靠地进行着用地规划、基础地形、建设实施方面的数据输入与输出以及策划等。根据当今城市建筑风格,绘图制图除手绘之外更多的就是建筑系统里所包含的电子制图。形成一个相对严谨的体系,从而实现了用地规划管理所需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系统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由此可见,管理信息系统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包括信息资源、信息处理器(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信息用户(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管理人、各级决策人员)。信息资源是信息的来源地;信息处理器负责信息的传输、加工、储存等;信息用户的使用者利用信息规划、分析、设计、决策和实施,之后运行和维护协调。显示出新的管理系统平台具有效率高、安全性好、稳定性强、用户使用便捷的特性。从三大要素的组织结构体系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包括数据层、服务平台层、应用系统层。数据层主要负责完成对城市建设用地基础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信息空间站”,完成相应的具体活动;服务平台层主要负责对原始数据的管理,为信息用户使用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应用系统层就是该系统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面向各个用户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功能、规划选址决策辅助功能、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分析、存量建设用地分析、建筑量统计、交互式查询功能和专项选址图的编辑、输出功能等。信息资源的处理数量随着管理层次的不同而不同,类似于“金字塔”式,管理层次越高,信息量处理的越小,工作量也越小,从而实现了效率最大化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议措施
结合某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一般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对该市的建设用地规划提供一些实用性的建议,主要可以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4.1提高土地利用规划决策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土地利用规划决策应在对规划区土地利用的当前状态、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效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规划年所应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必须坚持一定的基本准则,以达到一定的权威性,必须针对现实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行,提出明确的目标体系及其约束条件,强调决策目标的系统性,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并保证决策的可行性、可调性及应变性,在此过程中积极提倡多部门、各专家与技术人员以及土地使用者的参与性,从而完善规划决策。只有符合社会大多数利益的决策才能得到社会大多数人的支持,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规划决策才能使政府决策具有法律的威信,才能够在执行过程中减少各种阻力,保证决策的实施。
4.2增强建设用地规划编制时的预测准确性
在建设用地规划编制过程中,首先应能够克服技术问题,采用合理的现场调查,结合人口及经济发展的情况,提出合理准确的预测模型,使规划能够满足用地需求,二用不造成浪费,只有解决了编制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才能编制出具有指导意义并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其次,在预测土地市场供求关系时,不搞一刀切,不盲目遵从上级的的干预,在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适当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增强规划者对土地经济运行的合理预测,以确定合理土地规划。
4.3严格建设用地规划的审批流程
建设用地规划审批部门应依据法律和政策要求,以土地规划的控制性指标为基准,核发规划建设建议书,并在此基础上审核建设方案,当建设单位已经按照建设规划建议书的指标完成了规划方案后,必须对上报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对于那些违背了控制性规划的设计方案应不予通过。对于审批后的建设检查以及竣工后的规划验收应当严格进行,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其处理,杜绝在规划审批后执行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4.4完善建设用地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
通过建设用地规划的实施,应提高社会按照规划用地、建设用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应根据土地管理法中的规定,实行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及管理,提高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定地位的认识,确定规划在土地利用中的指导地位,增强规划的约束力,一经得到批准就必须无条件地实施。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简化审批流程,并严格审批程序,建立起一整套科学严谨的规章及监督机制来保障规划的实施效果。
5结论
在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过程中,只有提高规划决策、编制、审批以及执行实施的整个过程才能够保证建设用地得到有效的利用和管理,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克服城市建设的粗放式发展,达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用地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类的潜能是无限的,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化的手段,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既实现了土地本身具有的的潜力值,又可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就现在状况而言,我国现有的建设管理规划系统仅仅处于流程化的系统管理程序下,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其发挥的作用远远低于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段松江,丁忆.基于影像与GIS数据的现状建设用地精细化提取[J/OL].地理空间信息,2017,(11):57-59+6(2017-11-21).
[2]靳文博翟国方何仲禹陈伟.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的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与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间关系研究[J/OL].国际城市规划,:(2017-09-14).
[3]黄木易,岳文泽,何翔.长江经济带城市扩张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及其空间异质性[J/OL].自然资源学报,:1-13(2017-08-15).
[4]罗文斌,孟贝,贺小荣,钟诚.城市游憩用地满意度测度及影响因素识别实证研究[J/OL].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49-55(2017-03-24).
[5]涂志华,王兴平.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视角[J].城市规划学刊,2012,(04):86-91.
[6]张永刚.浅议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城市规划管理问题──以深圳市为例[J].规划师,1999,(02):74-76.
论文作者:程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7
标签:建设用地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系统论文; 信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土地利用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