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文/苏政和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更迭、社交媒体和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媒体技术打破了信息垄断,瓦解了传播壁垒,公众获得更多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主动权,一个“万物皆媒”的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青年群体是与媒体接触最为活跃、最为广泛的群体,同时青年时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研判当前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境,从编码、传递和解码的角度来厘清青年群体的培育机理,把握对青年群体培育的维度,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一、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情境
(一)全球加速一体化,使得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日趋激烈
全球化是人类交往形式扩大化的必然产物,自媒体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人们的交往形式不断丰富,自媒体技术作为一种信息生产方式重构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们的视野变得更开阔,交往的范围被无限扩大,同时自媒体超时空的传播特点,使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界限日渐变得模糊。
自媒体的发展也为国外敌对势力利用所在国家的信息技术优势,通过互联网媒介推行其“文化殖民”战略和意识形态输出战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西方文化借着诸如商业和经济的全球化传播,不断进行“文化输出”,带来了文化和价值观的杂交化、同质化,以及随之产生的文化张力,西式教育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政治理念已悄然地渗入中国社会领域,使中国文化面临被“同质化”,中国的青年群体被持续影响的潜在危险,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冲击。各种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文化意识形态的网络融合、渗透、冲突日益频繁,对当代青年群体价值观的培育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社会经济成分比重、人们的就业选择、利益分配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价值观念正发生着深刻改变,多种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矛盾交织叠加,新的社会问题、发展难题和现实挑战也日渐增多。价值共识构建难度不断增加,社会价值领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社会诚信的缺失与人际关系信任的缺失,也使得人们面临越来越复杂的价值冲突。青年群体的价值取向逐渐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化,他们更关心自我发展,在认知、意志、情感等方面,更注重自己的意识独立性,强调个性化。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改革的稳步前进提供了最根本的价值遵循,具有价值引领、理论教化及共识凝聚的基本功能,承担着现代国家意识构建、核心价值引领、理论教化和社会共识凝聚的重要使命。因此,必须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广大青年群体的价值引领作用,努力实现改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效用,使二者同促进共繁荣。
(三)互联网技术驱动社会信息化,培育空间进一步开放
要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地入耳、入脑、入心,让青年群体自觉地加入到学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列中来,就必须在传递环节下功夫。在传统情境下,信息传播途径相对单一,青年群体的沟通交流途径较少,主要集中在课堂、校园活动等现实生活学习中,被动地接受信息。而自媒体时代,形成了青年群体对信息接收的反馈和再次传递,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人都拥有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的双重身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就不是单向传递的过程。在自媒体平台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的有效传递,一定程度上受到传播方式和载体的影响。因此,要想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群体中的培育效果,就必须重视所用的方法和载体,增强培育的交流互动。
二、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信息符号运转的编码、传递和解码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起点在于对培育内容的建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自媒体平台中传播的重要环节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内容进行编码的过程。霍尔认为,信息符号在建构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是对信息原材料的加工。培育内容不是凭空产生的,只有重视青年群体的特点,运用符合受众特点的编写语言,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培育内容的阐释力与包容力。二是所生产出来的信息符号必须在特定的规范之内。如果在编码过程中仅仅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在自媒体平台中传播,而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内核,就难免会离弦走板、本末倒置。
(一)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编码过程
1973年,斯图亚特·霍尔基于对电视文化实践研究的结果,以及对信息及其意义的传播过程进行重新反思后,首次提出编码解码理论,他将信息的传播过程划分成了“编码”“传递”“解码”三个阶段,运用信息符码的运转来研究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强调信息符号运转的每个环节是各有不同的,整个过程是联系生产、运转(流通)、输送(分配/消费)、再生产的模式。对于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研究而言,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信息符号为载体在自媒体平台上传播的。其次,青年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同于简单的知识教授,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复制与灌输的过程,我们可以依据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将青年群体价值观培育的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运转编码、传递和解码的过程,来进一步厘清青年群体价值观培育的机理。
(二)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传递过程
互联网技术驱动了社会信息化,自媒体用户能够轻松在各个平台建立属于自己的“通讯社”,打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能够自由地接收和发布信息。自媒体平台为了争取更多的用户,通过技术降维、平台优化,不断推出更适应用户使用习惯的便捷方式,充分调动用户积极性,使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参与到自媒体平台中。一方面,由于信息发布者的门槛低、内容的碎片化、观点的多元化、传播的自由高效,自媒体平台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种种社会思潮、各式思想观点通过自媒体技术广泛传播,在自媒体平台中激烈交锋,随时引发各种社会议题,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发酵成社会热点。这些新情况的出现,对原有的“一元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机制造成了严重冲击。另一方面,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培育空间被无限延伸,给青年群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信息和多样化视角,也为我们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式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表象互动”走向“理性互动”,课堂需要建立失衡-平衡-再失衡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课程教案、教学进度、教学目的、问题的设置、教学重点及难点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理性互动”型课堂是个不错的选择。理性互动要求增加互动的方式,如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小组讨论互动;设置较大的问题小组代表上讲台互动,这种互动增加了情感、认知等多层次要素。理性互动更多体现一种横向的交流。理性互动也可以作广义的理解,任何富有实效的课堂管理与互动,都可纳入“理性互动”的范畴。从课堂实效的角度考虑,针对中职学生,布置大量作业以及课堂的测试,能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也是“理性互动”方式。
(三)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解码过程
培育的最终目的是让青年群体认同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解码环节。霍尔认为:当编码工作完成,信息及意义通过媒介传送给受众时,会“产生非常复杂的感知、认知、情感、意识形态或者行为结果”。也就是说,不同的青年群体会因为成长的环境、文化程度、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在解码过程中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再加上个体主体意识的彰显,青年群体会依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对培育内容进行解码。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要关注青年群体所在的角色位置,真正使培育工作满足青年群体的实际需求。
在自媒体时代,由理性认知到价值共识是指青年群体在培育的作用下,对所接收到的信息内容经过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上升,由表及里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意义、地位、作用和价值的掌握和理解,进一步产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同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可以为青年群体提供有解释力的思想体系,引导青年群体在互联网中正确认识和评价社会现象,消解青年群体对社会冲突的紧张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价值共识。这种共识,不仅是指政治共识和价值共识,还包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种从理性认知到价值共识的形成,是青年群体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想原动力。
三、自媒体时代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重维度
(一)由理性认知到价值共识是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想原动力
定植后要加强管理,检查人员要对定植苗以及植株之间的间距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太密或者太疏,影响茄子的生长。
王钟陵《中国京剧史略论》[3]将中国京剧史划分为五个时期,按照时间的纵向发展描述了京剧的形成与上演情况,并用部分篇幅探讨了话剧对京剧的影响以及京剧小剧场的生存状况。结尾处对京剧的现状与未来前景进行了表述,作者认为京剧面临的困境也不会将它推向“死亡,”京剧会在很长的时期中不会被替代。
(二)由内容共识到情感共鸣是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心理催化剂
心理的认同是青年群体通过内容共识对价值观认同和情感一致的主观体验与感悟过程。在自媒体的背景下培育青年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经由内容共识到情感共鸣的认同理路,只有青年群体发自内心的自愿接受,产生信任、肯定等倾向性心理体验,建立在内容共识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效果才能更加显著。这种从内容共识到情感共鸣是青年群体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心理催化剂。
(三)由从众践行到自觉践行是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行为指示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外化的过程,即价值观的践行。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在自媒体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生成和转化的意义,不止于简单地模仿、学习正确的行为和表象的从众践行,也不止于通过把握事物的存在状态和运动方式来建立价值情感的倾向,要将其定义为自身言行的行动指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作为一种认识和行为反馈到自媒体活动中,利用点赞、分享、搜索、评论等网络互动手段,继续循环作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这种由从众践行到自觉践行的过程,是评判青年群体是否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标准,是青年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行为指示灯。
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将思维聚焦到课文的重难点上,以便更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一个自卑的孩子多么需要关心鼓励,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和鼓励。对“微笑着面对生活”这句话的理解也变得水到渠成。问题的提出,一要直指关键处,直奔重难点;二要精准,利于学生“以问促读”“以问促思”。
【本文系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自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机制研究”(16JD71004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喀什大学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
标签:青年群体论文; 情感共鸣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自媒体时代论文; 喀什大学论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