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成功运用--张家港市两种文明协调发展的哲学思考_张家港论文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成功运用--张家港市两种文明协调发展的哲学思考_张家港论文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成功运用——张家港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哲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张家港市论文,辩证法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协调发展论文,两个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重申,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并郑重宣布:中央确定把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作为十四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视,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如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需要各地创造和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这里刊出张家港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哲学思考,可供参阅。

一、物质和精神相互转化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唯物辩证法揭示的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过程和根本原理。张家港市的实践生动地体现着这个过程和原理,它令人信服地表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而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也可以转化为生机勃勃的社会生产力。两者互相促进,互相转化。

张家港市的前身是沙洲县。1962年建县,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发展之快,发展之好,令人惊奇,使人感奋。1991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32亿元,1994年达到了152.5亿元,三年翻了两番多, 跃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二位。这是一个奇迹——一个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神州大地的奇迹!这个奇迹是怎样产生的呢?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一致认为:“张家港市经济建设能取得如此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他们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立足张家港的实际,根据张家港人民的意志、要求和愿望,总结干部和群众的实践经验,着力弘扬了一种精神,这就是江泽民总书记亲自题写的“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16个字的张家港精神。弘扬张家港精神是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功。而张家港奇迹就是张家港精神的灿烂之花结出的丰硕成果。

张家港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基本内容就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张家港人认识到:就经济抓经济是不懂经济的表现。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作基础,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空中楼阁,但是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物质文明也上不去,即使取得一些成绩,也不可能巩固,迟早要“塌方”。因此,只有两个文明一起抓,才能“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正是在这种正确认识的指导下,张家港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他们在用张家港精神创造奇迹的道路上,表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一是敢闯敢冒的竞争意识。1992年初,秦振华同志担任张家港市委书记,第一次主持常委会就提出了一个使人吃惊的发展目标: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建超昆山,样样工作争一流。消息传出,一时舆论大哗,在苏南这块群虎争雄的地盘上,素有“苏南的苏北”之称的张家港,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谈何容易!但张家港人硬是从本地实际出发,万众一心,奋勇拼搏,如期实现了“三超一争”的目标。从此以后,张家港每年都要提出一个只有奋力拼搏才能实现的发展目标。正是凭着这种敢闯敢冒的精神,他们这几年争得了20多个全国和全省的先进称号。二是强烈的时间观念。 张家港人在时间问题上有着十分精辟的见解。他们说:“过去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现在是3年河东,3年河西,有时甚至是3 个月河东,3个月河西。”因此,张家港人的拼抢意识特强。 他们平常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抢”。他们说:“市场竞争不等人,不争不抢是庸人,错过时机是罪人。”正是靠抢抓机遇、抢占制高点这种拼抢精神,他们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抢建成全国唯一的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一条33公里长、 70米宽的高等级张杨公路,还办起了一些大企业,“抢”到了一批大项目。上级领导和外地来参观的同志都感慨地说:“这是张家港精神创造的张家港速度!”三是办大事、创大业的意识。张家港人深深懂得,社会化大生产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必须破除几千年来形成的小农意识和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思想,确立起办大事、创大业的大家风范。张家港市原有8个生产汽车的厂家,规模不大、内耗不小, 一年仅压价销售就损失6000万元。市委、市政府决心实施企业兼并,“扎木成排”。其中自然遇到不少阻力。“不换脑子换位子”,毅然撤换了3名正副厂长, 组建了牡丹汽车集团。目前,全市已经建成省级企业集团62家,并正在重点培育一批企业集团,力争在全国同行中成为“单打冠军”。计划到2000年,沙钢集团、汽车集团、“欧洲精纺城”的年销售收入均力争超过100 亿元。张家港人不断地描绘着两个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张家港精神是推动他们各项事业突飞猛进的强大动力。

二、软件和硬件相映生辉

所谓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是纯精神的东西。精神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物质文明建设作基础,其本身也需要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就是说,精神文明建设也有软件与硬件之分。如果把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称为软件建设的话,那么,加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础设施,营造整洁优美的环境则是硬件建设。软件和硬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缺一不可。张家港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坚持软件和硬件一起抓,也是一种“两手抓”的表现。

张家港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从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治理脏乱差开始的。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他们根据建设新港城和使之成为良好投资环境的要求,陆续出台了不准摩托车进城、拖拉机不准在主要公路上行驶、垃圾袋装化、会场和影剧院等有关公共场所不准吸烟、路边店不准有招手女郎等规定。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不断提高,文明水准努力攀登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在苏州街上,有人看到两位姑娘边走边吃桔子,她们把桔子一瓣一瓣送进嘴里,剥下的皮则一次又一次地送进挂在胳膊上的塑料口袋;于是议论说:“这肯定是张家港人”。上前一问,果然不错。张家港人现在的文明程度,从这件小事中可见一斑。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措施。加强精神文明硬件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育科学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张家港市的领导认为,物质文明建设需要投入,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投入。通过层层统一思想,全市上下较好地确立了“两个文明要同步发展就要同步投入”的观念、“各级领导要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负总责”的观念和“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要依靠全社会”的观念。他们通过千方百计地加大财政拨款、广泛发动社会资助和积极扶持教、科、文系统自办产业,逐年加大了投入。仅1992-1994年,全市投入教育的总经费就达3亿多元,用于文化设施的投入近8千万元,用于卫生事业建设的投入7千万元。大量的投入,使教科文卫事业迅速发展。全市 1985年普及初中教育,1991年全面实施了9年制义务教育,规划1998 年普及高中教育;全市有各类科研所100多家, 涉及七大高新技术领域;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点星罗棋布,设备齐全,为培养人、教育人、陶冶人创造了良好条件。

抓城镇建设,营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是张家港市加强精神文明硬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张家港人在实践中深切体会到,人可以改造环境,环境也可以影响人、改造人,对提高人的素质和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环境的改造和建设上,张家港人花了大量的心血、智慧和力量。3年来,仅市区就先后拆除旧建筑100多万平方米,新建300多万平方米,改造、新铺城区道路24条。整个城区水、电、 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被海内外客人啧啧称赞的一华里多长的商业步行街十分悦目怡人。在这里,看不到一个行人抽烟,没有一辆机动车和自行车,找不到纸屑、痰迹,也没有人大声喧哗。整个城市“绿、美、亮、净”,简直是一座匠心独运、新颖美丽的大盆景。外地来参观的人,无不为之赞叹,也无不受其感染。一个外地的参观团临离开张家港时,将吃剩的一大包瓜皮果壳,几次推开车窗想扔出去,但在张家港境内竟觉得无一处能扔。直到汽车上了轮渡,才扔进了长江。试想,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的张家港人,其思想情操怎能不受到陶冶,并随之升华呢?!

三、教育和管理相辅相成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这是一个改变和克服人们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过程,一句话,是改造人的过程。改造人和改造物不一样,必须入理又入情,有理又有情。在这个过程中,张家港采取了热情教育和严格管理相结合的办法。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传家宝,也是我们的优势。张家港的各级领导深深懂得,要引导人们一步一步地走向现代文明,必须从狠抓思想教育入手,引导人们先在思想上来一番“革命”,确立起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推行新规定、提倡新风尚才有基础。否则,即使一时奏效,也难以持久。张家港市的宣传教育工作很有特色。一方面,他们始终注重大力营造“高扬主旋律”的大气候,大力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这几年,张家港市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既有很大的声势,也很扎实。“热爱张家港、建设新港城、奉献在岗位”的主题教育深入到各行各业。爱国家、爱港城、爱单位、爱岗位已融为一体。许多深入考察过张家港的人都曾评价他们“经济上开拓,思想上高尚”。所谓“高尚”,就是崇尚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气氛很浓,反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气氛很浓。另一方面,他们十分注意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到每一项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具体事、具体人。杨舍镇在动员拆迁工作中,有位70多岁的老太太不愿搬迁。“动迁办”的同志先后20多次上门,苦口婆心地劝说仍无效果。最后,设法请她坐上小汽车,在市区大街小巷转一圈,到新的居民区看一看,老人看到她居住了几十年的老镇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居民住宅楼又舒适又漂亮,终于高兴地离开了旧居。

当然,说服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向长期以来形成的陈规陋习告别,对不少人来说毕竟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宣传教育工作若不与严格的管理相结合,就会苍白无力,推行的新规定就有可能成为“泡沫工程”;只有使两者有机结合,把倡导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融于各方面的管理制度之中,使思想道德教育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相辅相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张家港市十分重视抓规章制度的建设。在这方面,他们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管理路子。一是确立科学的管理目标。他们对每个市民提出了行为规范要求,对16个行业从业人员明确了职业道德规范。对城市建设、环境布置、秩序管理等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二是建立强有力的管理队伍。他们先后建立了城管、卫生、绿化、环保、工商、物价、交通、治安等12支管理队伍。去年又成立了100多人的巡警监察大队, 日夜进行巡逻纠察。对违反规定的,一律照章处理,有的被罚款,有的要义务值勤一小时。三是健全管理监督机制。除了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外,全市还聘请了近万名离退休干部、职工、教员和各界代表担任文明新风义务监督员。四是采取配套的管理措施。他们在每一项管理工作中都坚持了有堵有疏、堵疏结合的原则。如垃圾袋装化,除了各户备有垃圾袋外,他们还定点设立垃圾桶,每片建有垃圾房,郊外建有填埋场,并有专人转运,环环相连,流程顺畅。再如,规定不让摩托车进城后,他们在城郊主要路口都建立了寄存处,并备有中巴车、客货两用车和自行车,入城的人既可以安全存放摩托车,又可各按所需乘坐或租用不同的交通工具进城。

四、农村和城市比翼齐飞

张家港市的领导认识到,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着力抓好城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对外可以树立良好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对内可以起到辐射作用,带动整个地区的文明进步。但他们又深深懂得,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对于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县级市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不抓好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也不可能巩固和发展。因此,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既注意抓好城市这个“龙头”,又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使农村和城市比翼齐飞。

抓工业带农业。张家港是乡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他们较早悟出了“无工不富”的道理,并早于其它地区捷足步入了工业领地,逐步走上了农村工业化道路。但是,他们没有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来发展工业,而是坚持走以工助农、以工补农的路子,使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他们凭借强大的工业经济的实力,反哺农业,平均每年都要向农业投入5000多万元,从而不断改善了农业的基础设施,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市已建立45万亩永久性农田保护区和一大批丰产方,建成永久性沟渠14.6万米,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达69%。粮、油、棉总产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单产在全省名列前茅。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农业“要有两个飞跃”的科学论断,张家港市的农业已面临“第二个飞跃”,他们正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加快适度规模经营的步伐。

抓城镇带乡村。张家港市这几年在市区集中抓了“创四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化管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市区的文明新风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农村发散,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现在,在不少村里,也跟城里一样实行了垃圾袋装化、公共场所不准吸烟等规定。在城市带动农村的过程中,张家港市特别重视抓好集镇这个中间环节。随着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一大批集镇脱颖而出,有的已初具规模,致使不少外地来参观的人到了张家港的某一个镇就误以为到了市区。在文化建设上,全市26个镇都拥有万册图书馆、影剧院、录像发行站、多功能活动中心和一支业余文艺演出队。市、镇两级经常组织送戏、送书下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满足广大农民富而思乐、富而思文的需求,并以此陶冶人们的情操,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抓职工带农民。乡镇工业的崛起,吸纳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在张家港市24万多个家庭中,基本上已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纯农户,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在工厂务工。张家港市的各级领导早就清楚地认识到,下功夫提高广大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对于推进他们自身由旧式农民向现代企业职工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改变广大农民的素质结构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因此,张家港市一直十分重视加强乡镇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用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道德观念武装和教育工人,扎扎实实地组织工人学理论、学科学、学技术,倡导文明新风,使广大职工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这些离土不离乡的职工,又以其言行影响着家庭和亲友,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种子”和“酵母”作用。有些工厂还规定,工人在工厂要当选优秀职工,其家庭必须是“文明家庭”。

通过上述措施,张家港城乡之间的痕迹已经淡化,差距在逐渐消失。许多深入考察过张家港的人评价说:这里的农业与工业一样发达,农村和城市一样漂亮,农民和工人一样文明。在张家港市的广大农村中,治安状况良好,封建迷信活动基本绝迹,人们安居乐业,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领导和群众相互促进

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种工作,都必须采用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办法。如果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和引导,群众的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这是党的历史经验总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工作方法上的具体运用。张家港市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也是张家港市的领导和群众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结果。

随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议在张家港市召开,“一把手抓两手”这一具有鲜明特点的经验已经传遍了神州大地。这是我们党多年来坚持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新鲜成果。张家港市以市委书记秦振华为代表的各级党政一把手以对两个文明建设负总责的高度责任感,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性意见到一些具体项目的实施,从人的思想教育到一些规章制度的制订和贯彻执行,都主动考虑、密切关注、直接参与、抓住不放。上上下下都坚持对两个文明建设的目标同时规划,分工同时明确,任务同时下达,检查考核同时进行,从而使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做到了认识、工作、措施、资金、人员“五到位”。正如有些会议代表在考察了张家港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实绩之后所说的:“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

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如何把领导的积极性与群众的积极性结合起来,使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决策变成82万人民的自觉行动,同样十分重要。其中,张家港市的广大党员、干部起到了很好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江苏省党建工作先进市的张家港市对党员的教育抓得很紧,对党员的要求非常严格。每月15日的党员活动日雷打不动,每年一次的党员冬训富有成效,不少基层党组织还经常开展“当初入党为什么?现在为党干什么?今后为党留什么?”的讨论,不断增强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张家港市在干部政策上始终坚持“表扬创业者,支持改革者,鞭挞空谈者,惩治腐败者,大胆启用开拓者”,切实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建设起一支勤政为民、廉洁奉公、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在张家港的广大群众中,传颂着许多干部感人至深的事迹。有的忘我忘家,有的带病坚持工作,有的多少年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节假日。正是由于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一切依靠群众,这也是张家港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所遵循的原则。他们为了吸引群众参与各项创建活动,十分注意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同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益处。通过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他们在全市开展了多层次的创建竞赛活动,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机关到基层,从城市到农村,从单位到家庭,都纳入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之中,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在这些活动的评比标准上,坚持先进性、导向性和群众性、普及性有机结合:凡属先进性的,贯彻“以少带多”的原则;凡属群众性的,则贯彻“以多促少”的原则。为便于操作,评比标准都力求细化、量化、硬化。考核评比的结果,分别不同情况给予精神和物质的赏罚,这样,既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各单位领导的责任感,使精神文明建设“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限时达要求”。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中国希望的田野上出现的张家港这个典型,不仅使我们具体而实在地看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雏形,增强了希望和信心,而且使我们深切感到,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深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辩证法思想必将日益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手里的锐利武器,从而更加自觉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标签:;  ;  ;  ;  ;  ;  ;  ;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成功运用--张家港市两种文明协调发展的哲学思考_张家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