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课堂是学生获得人生体验并跳荡着活跃的生命殿堂。因此开放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主获取新知,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主思考,积极探索;从而体验生命的快乐,学习的快乐。
一、开放自主学习的时空
“开放学习的时空”就是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独立学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参与训练,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由表达。
1.让学生有足够的读书时间
“读”是学生求索过程中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可爱的草塘》第五自然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茫茫地跟蓝天相接”这些句子,紧扣“草塘怎么会像大海呢?”这一点进行边读边想,再读再想,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使学生通过读书领悟到:草浪在阳光的照耀下“欢笑着”、“翻滚着”的动态美以及草海茫茫、无边无际,碧草蓝天连一片的静态美。
2.让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机会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发展的潜能,有生命的活力,而每一个生命都是唯一的,富有个性的。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致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和多变性,教师应放飞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向教材质疑问难。
因此,教学《草船借箭》时,我先让学生初步了解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之后给足机会让学生围绕“神机妙算”去读去议,去文中发现并互相质疑,提出相当有价值的问题如: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他是怎样神机妙算?结果怎样?课文题目为什么用“借箭”?是真的向曹操借吗?会还吗……?学生通过相互质疑并释疑,不仅掌握了读书方法,也体验到了“争锋相对”后的喜悦。
3.让学生有思考、表达的自由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有偏差,或者认识肤浅片面。这时老师应恰当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但能读懂许多内容,而且有时也能讲出一些相当深刻的见解。
比如学习《小站》有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把小站的‘小’和小站的布置写得具体细致,为什么不给小站取名字?也不告诉我们小站在什么地方?是否作者忘记了?”我引领学生联系小站为什么布置得这样精心再次读课文,学生经过细细的思考,明白了不写站名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祖国的大江南北有许多这样的小站。
二、构建开放课堂、尊重自主选择
要确立弘扬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欢乐,首要的是要构建开放的课堂,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状况,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师要不断地创造机会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尊重他们各自对课文内容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还给他们选择作业练习的权利。
如教学《四季的脚步》时,在引导学生精读第一节“春天的脚步”之后,要求学生把文中“溪水”、“绿草”和“鲜花”换一换。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自由地说说春天悄悄到来时各种景物的特点。接着让学生各自自由选择2至4节中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再同桌互读。朗读全文时,让学生根据各自的解读,自配动作,边读边演。最后安排几道练习供学生自主选择一题完成:画一画四季的美景,找一找四季的图片,唱一唱四季的歌儿,讲一讲四季的故事,背一背《四季的脚步》。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次选择的机会,有选择地说,有选择地读,有选择地演,有选择地练,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要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不以教师的观点代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如《跳水》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对船长的看法。本来认为肯定了船长的机智就可以了,没想到一个孩子很激动地发表意见:“我认为船长这样做太不对了,怎么能对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话音一落,教室里就议论开了,有的反驳,认为救孩子也要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还有的觉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这个孩子把思维的渠道拓宽了。我让孩子们想想还有比船长更好的办法吗?孩子们对所提的办法加以讨论,最后还是认为船长的办法最有效。从课始的交流到课末讨论,结果一致认同还是船长的办法好。这样使学生都在愉悦的颇有兴味的探索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开放语文课堂,把发现、质疑、讨论的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快乐。
论文作者:吴美翠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学生论文; 船长论文; 小站论文; 神机妙算论文; 课堂论文; 自己的论文; 过程中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