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临床评估论文_贺晶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临床评估论文_贺晶

贺 晶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心内一 天津 300140)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老年群体随着年龄增加,机体的各项机能开始逐渐衰落,自身免疫和抵抗能力逐渐减弱,因而大大增加了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1]。临床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作为一种解热镇痛药物,其具有较好的血小板抑制凝聚功效,因而在临床上多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明显。

【关键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冠心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438-02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发病群体[1]。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显示斑块,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血管腔阻塞或狭窄,使得出现缺氧、缺血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产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临床对其的治疗研究工作从未终止[2]。阿司匹林属于抗血小板类药物,其被广泛应用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当中,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3]。本文就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方法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问题展开综述。

1 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现状

1.1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在动脉血栓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的功效,是一种理想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药物,尤其在冠心病预防、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和作用[4]。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是不可逆性的阻断环氧化酶,并对花生四烯酸到血栓素A2的转化过程进行抑制,从而降低血小板聚集,有效预防血栓形成[5]。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机体肠胃黏膜的防御机能降低,因而在使用该药物后极易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因而临床上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时,通常选用阿司匹林肠溶剂,并且对于药物的使用剂量应严格控制,大于65岁的冠心病患者,药物维持剂量不应大于100mg,防止剂量过大,造成更为严重的胃肠道出血不良反应。可通过阿司匹林使用同时加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方法降低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等的发生率。

1.2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临床上使用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主要有西洛他唑、双嘧达莫等,其具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等生物活性,主要是通过使血小板环磷酸腺苷增加来实现对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抑制。相关研究显示,其相对于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冠心病来说,三联抗血小板可使不良心脏事件以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且能有效控制肠胃道出血并发症[6]。

1.3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ADP受体拮抗剂主要是氯吡格雷,其能够不可逆抑制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与ADP结合,从而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老年冠心病患者通常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的治疗方法,以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2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2.1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局限性 目前临床上通常将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进行联合用于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当中[7]。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后,部分患者5年之内仍有可能复发血栓。血栓复发风险主要来源于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当中,该部分不能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抑制,因而极易复发血栓。另外,临床应用阿司匹林还会出现肠胃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即使使用剂量较低,仍会出现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氯吡格雷是一种不可逆性噻吩吡啶类的ADP-P2Y12受体拮抗剂,其可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非竞争选择性地进行结合,从而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有效降低动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物,临床部分冠心病人使用该药物会出现抵抗,使得药物治疗效果大大降低。相关研究发现,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几率更大,且联合用药会使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肠胃道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增加[9]。

2.2阿司匹林抵抗作用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措施

2.2.1阿司匹林抵抗作用发生机制 一是依从性对阿司匹林抵抗产生的影响。相关研究以及数据显示:大部分心血管病患者对阿司匹林的依从性较差,而依从性差往往是临床用药中极易被忽视的问题[10]。相关研究显示:冠心病行冠脉支架置入治疗出院后有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的治疗无反应,经阿司匹林给药后大部分均有反应,此部分患者仅为阿司匹林不依从,并非存在生物学阿司匹林抵抗[11]。二是使用剂量对阿司匹林抵抗产生的影响。实验室相关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低剂量使用可血小板环氧化酶进行有效抑制,但研究中还发现阿司匹林抵抗情况的发生与低剂量阿司匹林使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数据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使用剂量低于每日75mg,则临床疗效无法确定[12]。如对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抵抗者阿司匹林平均服用剂量较未发生阿司匹林抵抗者显著降低,因而阿司匹林剂量是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重要影响因素。三是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COX-2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联用时,即可能出现由于药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造成阿司匹林药抵抗情况的发生。如萘普生可对阿司匹林对血小板COX-1功能及活性的抑制造成干扰;布洛芬可对阿司匹林造成的血小板不可逆抑制进行拮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研究还发现,他汀类药物使用也会阿司匹林抵抗情况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会有所提高[13]。

2.2.2阿司匹林抵抗治疗措施 针对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机制,制定相应的措施对阿司匹林抵抗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阿司匹林抵抗的治疗措施有提高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增加使用频率、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等。通过改善阿司匹林治疗后患者的反应性,有效降低阿司匹林抵抗情况的发生。一是提高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由于不同个体之间会存在不同的阿司匹林治疗反应,因而针对不同患者应使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以达到血小板抑制的理想效果[14]。临床研究发现提高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可有效改善阿司匹林抵抗作用。二是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相关研究发现,提高阿司匹林治疗中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亦可使阿司匹林抵抗情况的发生率有效降低。三是增加药物的使用频率。相关研究发现增加药物使用频率亦是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降低的有效手段[15]。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用药的频率化学合理确定,以减少阿司匹林抵抗情况的发生。

3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伤口愈合、抗感染、止血以及抗炎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就老年冠心病患者来说,血液中血小板凝集率的上升是冠状动脉血管阻塞加重的重要表现,该种情况的发生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和血管管腔的疏通。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在动脉血栓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的功效,是一种理想的冠心病预防和治疗药物,其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也存在抵抗和不良反应情况,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小东.血小板功能及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检测的研究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2011,32(4):120-124.

[2] 朱英姿,蒋跃绒.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44-45.

[3] 蒋志丽,李艳芳,王乐,等.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性别差异[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2):115-118.

[4] Lassar TA,Simon DI,Croce K. Optimizing antiplatelet therapy follow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clinical path-ways for platelet function testing[J].Rev Cardiovasc Med,2011,12(1):23-33.

[5] O'Donoghue ML,Bhatt DL,Wiviott SD,et al.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atopaxar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Circulation,2011,123(17):1843-1853.

[6] 陈韵宇,洪泽文.高龄冠心病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的安全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6):61-62.

[7] Rogers KC,Faircloth JM,Finks SW,et al. Use of cilostazol i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J]. Ann Pharmacother,2012,46(6):839-850.

[8] Choi YH,Suh SH,Choi JS,et al. Triple vs. dual antipalatel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renal dysfunction[J].Circ J,2012,76(9):2405-2411.

[9] 孙彤,唐海沁,黄晓晖,等.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3):334-336.

[10] Sue Kirkman M,Briscoe VJ,Clark N,et al. Diabetes in older adults:a consen-sus report[J].J Am Geriatr Soc,2012,60(12):2342-2356.

[11] 陈航.抗血小板药物新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1):105-109.

[12] 韩常宝,贾宁,王海玲.新的P2Y12抑制剂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1,17(11):1705-1708.

[13] 沈松萃,仇兴标.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 (2):266-268.

[14] 朱英姿,蒋跃绒.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可行性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44-45.

[15] 杨兆宇,崔瑾.老年冠心病介人术后长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3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183-2184.

论文作者:贺晶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7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  ;  ;  ;  ;  ;  ;  ;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老年冠心病临床评估论文_贺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