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观察论文_朱玉辉

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观察论文_朱玉辉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血透室 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终末期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根据原发病是否存在DN分为DN组(n=30)和非DN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第1、3、5年的存活率、死亡原因、并发症、内瘘使用情况及血浆白蛋白、透析前肾功能等指标。结果:DN组第1、3、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90%、83.3%和66.7%,明显低于非DN组(P<0.01);DN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N组(P<0.05);内瘘失功能的发生率显著多于非DN组(P<0.01)。结论:原发病为DN的终末期患者较早进行血液透析,且充分透析,并加强护理,减少透析并发症发生可明显提高DN患者生存质量和远期生存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护理

DN患者达到终末期诊断标准时需要接受长期血液透析治疗,但由于DN患者病情的特殊性,这类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远不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血液透析患者,故如何提高DN患者的透析质量,是目前血液透析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为此,本研究将我院近五年来收治的部分原发病为DN的血液透析患者和其他非DN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特点的比较,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DN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远期生存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根据原发病是否存在DN分为DN组(n=30)和非DN组(n=30)。其中DN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0-75岁,平均(45.3±13.3)岁。非DN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5-74岁,平均(46.1±12.9)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高血压肾损害5例、多囊肾病2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用患者均采用金宝和费森透析机进行血液透析, 每周透析2-3次,每次4h。根据每个患者情况给予降压、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叶酸、维生素、活性维生素D3等治疗措施,DN组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两组患者首次透析前血肌酐(Cr)、尿素氮(Bun)以及透析后并发症(心功能不全、透析低血压、高血压、低血糖、脑血管意外、感染)、存活情况、死亡原因,测定两组患者血白蛋白值。

1.3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N组第1、3、5年的存活率分别为90%、83.3%和66.7%,明显低于非D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DN组存活2年以上的患者和2年内死亡患者首次接受透析前Cr、Bun比较存活组Cr、Bun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DN组和非DN组在整个透析期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DN组心功能不全、透析低血压、低血糖、感染、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护理

3.1 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

本组结果显示透析2年以上患者的首次透析前Cr、Bun水平明显低于2年内死亡患者,故应向患者说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的心、脑、肾、眼底血管均同时受损,一旦出现肾功能不全,常进展迅速,即使是肾功能损害早、中期,也可出现明显的尿毒症症状和难以控制的水钠潴留。另外,DN患者由于机体代谢异常,体内多种酶的功能缺陷,加上长期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影响氮质代谢与肌酐的生成,因此所测的血肌酐值,往往低于实际所代表的肾功能[2]。因此,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肾功能衰竭者相比,DN 患者更提倡早期透析治疗,即肌酐清除率在15-20ml/min时即可考虑透析治疗,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尿毒症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经透析后大部分患者尿量减少,从而可减少蛋白从尿中丢失,进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要耐心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讲清患者的病情及血透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介绍透析成功的患者交流经验;告知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虽然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但近年来随着透析水平的提高,并发症发生机会已大大减少,且大部分并发症都可防治, 从而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2 保持良好的血管通路

DN 患者存在广泛的血管病变,弹性差,壁厚且不平直,不易建立血管通道和穿刺。DN 组内瘘重做机会比非DN 组显著增高。因此, 在DN 早期就要建议患者保护好准备做内瘘的手臂,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和各种注射,以免影响以后内瘘的建立。当肌酐清除率降至25ml/min时行内瘘建立手术,内瘘启用时间以8-12周为宜,尽量避免早期使用。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争取一针成功,首选绳梯式穿刺法,使血管均匀扩张,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3]。对每位新做瘘的患者及家属,发放内瘘自我护理的资料,并详细介绍保护内瘘血管的目的、方法,使患者在院外自觉维护内瘘部位的安全,出现疼痛、震颤消失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3.3 控制血糖水平

高血糖及透析中血糖的波动是DN 患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首先要加强血糖检测,然后按医嘱个体化使用胰岛素,特别要警惕低血糖的发生。一般血糖水平控制在空腹不超7.0mmol/L,餐后2h不超过10mmol/L为宜。对刚刚开始透析的DN 患者尤要密切观察有无烦燥不安、饥饿感、心悸等低血糖症状;指导患者进餐定时、定量、优质,准备少量糖果、点心,以备急用。认真、细致地观察患者表现,并与低血容量所致的低血压相鉴别。本组有9例患者曾在透析中发生低血糖,经调整透析前胰岛素用量后无低血糖发生。

3.4并发症的护理

透析中低血压DN患者由于植物神经变性,神经调节功能下降,血管顺应性差,易发生低血压。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是DN 患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4],是引起透析中低血压的首要原因。护士应反复向患者讲明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的危害, 建议患者在透析间歇期要限制水分摄入, 两次透析期间体重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4%。血透时泵速需由慢开始,逐渐加速,开始以60ml/min的速度进行,根据血压及机体反应,逐渐增加至150-260ml/min;有进餐习惯的患者进食开始即减慢血流量20-40ml/min,直至透析结束,可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透析2h以后进食及透析结束前易发生低血压,最好在透析2h内进食。严密监测透析中生命体征变化,当患者出现头晕、胸闷、打哈欠、出冷汗、恶心等不适,测血压平均动脉压下降超过30mmHg时应考虑透析低血压, 立即给予高渗盐水及减少超滤率和血流量等处理, 对易发生低血压者透析前减量或停服一次降压药。此外,序贯钠透析、低温透析、持续升压药泵入也是预防低血压的措施之一。

综上所述,DN血透患者并发症多、存活率低。医务人员必须做好健康教育、细心观察和护理,强调早期透析、充分透析、控制血糖,养成良好的生存习惯、饮食习惯,加强营养,减少透析并发症。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90.

[2]汪关煜.如何选择终末期DN的替代治疗[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3,12(4):346-358.

[3]杜春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0):1832-1834.

[4]林璟华,吕少芬. 进餐时减慢血流量预防高龄血液透析患者

中低血压的发生[J].实用医学杂志, 2011,27(5):850-851.

论文作者:朱玉辉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特点观察论文_朱玉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