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心理更脆弱,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好孩子论文,脆弱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前不久,上海一家心理咨询中心调查所得出结论:那些平时在家在校很乖巧,读书很用功,身居重点学校的好孩子,在心理上往往比一般孩子更脆弱。
同学习困难的孩子相比,重点学校孩子在心理上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重点”症候:
——孤独,导致内心极度封闭。一些孩子虽然成绩不错,但整天与书作伴,谈心无伙伴,因为同伴竞争厉害“少说为妙”,父母自作主张“话不投机”。某市重点中学的一名高二女生,父母一个在国外,一个在研究所工作,良好的家境和居住环境成了高度孤独的天然场所,虽然成绩高居班上榜首,但仍然“孤独难熬”。她说,在家对付孤独,只能把音响开得十分响,别人可能为我庆幸,可我自己却在内心哭泣。
——任性,导致情绪变幻无常。一位家长说,昔日的“小皇帝”由于有成绩为资本成了“小霸王”。有一次,她的儿子在上课时回答不出问题,另外一个同学回答了,结果下课时,她的儿子就同那个同学发生了争执,回到家后,更是大发脾气,东西乱掼。她好言相劝,但没有作用。“他这样对待平时对他最好的人,我实在伺候不了。”一位心理咨询医师说,任性有时成了这些重点学生的“标记”。
——脆弱,导致心理障碍频生。一位在小学从2年级到5年级都担任中队长的女生,因差2分未进市重点,到了区重点,班上学生没选她当班干部,情绪变得一塌糊涂。另一位好学生受不了挫折仅仅是因一次考试迟到,结果心理产生了疙瘩,从此一蹶不振,数学成绩从90分滑落到不及格,甚至产生了不愿上学的念头。
有位教育心理专家指出:不少家长以孩子成绩好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老师以学生学习好而轻视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而背负“重点”的学生因自身的“地位”而不能正视,这种“三不碰头”,使这部分学生的特殊心理成了“遗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