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漠河市人民医院 165399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抽选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经临床分析,明确诊断,予以及时治疗后,32例患者显效,22例有效,治疗显效率为57.1%,治疗总有效率为96.4%。结论 经全面分析,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能够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全年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多发[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52.3±1.2)岁。
2临床表现
2.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2.2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轻度咳嗽等,发生化脓性扁桃体炎可有明显咽痛。
2.3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
2.4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发生化脓性扁桃体炎可有扁桃体充血、脓性渗出。
2.5通常病程较短,症状持续若干天,有些症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尤其是咳嗽。
2.6主要的感冒症状通常在1~3天达高峰,1周内完全消失,但咳嗽症状可能持续较久[2]。
3诊断与鉴别诊断
3.1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病学、鼻咽部的症状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做出临床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行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
3.1.1血常规检查: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核左移现象。
3.1.2病原学检查: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诊断和病毒分离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咽拭子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3.2鉴别诊断
3.2.1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异常气味亦可引起发作,数分钟至1~2小时内缓解。检查: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2.2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在患病初期也可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3]。
4治疗
4.1对症治疗
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饮食要易于消化,特别在老年患者更应重视。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
4.1.1休息: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4.1.2解热镇痛:如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选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消炎痛)、去痛片、布洛芬等。咽痛可用各种喉片如溶菌酶片、咽喉片,或中药六神丸等口服。
4.1.3减轻鼻部充血的药物:包括去甲肾上腺素、羟甲唑啉或伪麻黄碱,能够在短时间内(3~10小时)缓解鼻塞症状。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时,可使用盐酸伪麻黄碱,也可用1%麻黄碱滴鼻[4]。
4.1.4抗组胺药:抗组胺药主要不良反应为镇静。感冒时常有鼻黏膜敏感性增高,频繁打喷嚏、流鼻涕,可选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等。
4.1.5镇咳剂:对于咳嗽症状较明显者,可给予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药。
4.2病因治疗
4.2.1抗菌药物治疗:单纯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有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咳黄痰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5]。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4.2.2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而且滥用抗病毒药物可造成感冒病毒耐药现象。因此如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发病超过两天的患者一般无需应用。免疫缺陷患者可早期常规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
5结果
5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经临床分析,明确诊断,予以及时治疗后,治疗显效率达57.1%,治疗总有效率达96.4%。详见表1.
6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另有20%~30%的上感由细菌引起[6]。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或为革兰阴性细菌。各种导致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的原因,如受凉、淋雨、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本病。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感。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不清洁的手接触了鼻孔或眼睛。
本研究中5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经临床分析,明确诊断,予以及时治疗后,32例患者显效,22例有效,治疗显效率为57.1%,治疗总有效率为96.4%。
综上所述,经全面分析,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能够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小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医药前沿,2014,(1):50-51.
[2]蔡玉婵,魏琦,尧荣凤,李智.4项炎性指标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检测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0).
[3]张小莉,洪舟.不同用药方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16):3296-3298.
[4]马俊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合理用药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29):79-80.
[5]刘晓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用药合理性调查[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
[6]董亚辉,陈源.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的情况调查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6,(30).
论文作者:陈玉岩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上呼吸道论文; 患者论文; 病毒论文; 细菌论文; 症状论文; 药物论文; 病程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