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对首发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对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然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精神病患者家属SCL-90均有某些因子高于国内常模。而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某些因子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心理护理有利于家属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心理状况 SCL-90
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权威统计,我国精神病发病率在1.3-1.4%,总数达1600万人,其中重症患者600万,精神病患者的支出占全国各种疾病总支出的20%。精神疾病不但给患者造成痛苦、困扰,也给患者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烦恼和无奈。进入21世纪,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精神病患者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爱,与此同时,精神病患者家属尤其是首发精神病患者家属却受到忽视、歧视,他们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经济、生理、心理各个方面的压力。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帮助这个群体,本研究通过问卷的形式对首发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作了调查分析,并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首发精神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共198例(男90例女108例),年龄21-67岁,平均39.03±7.18岁,文化程度为文盲到本科学历不等。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干预组共108例(男40例女68例),年龄23-65岁,平均37.25±8.21岁,对照组共90例,年龄21-67,平均36.75±7.49岁,干预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2天之内,由医生对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然后填写问卷;对照组直接填写问卷,之后再进行心理干预。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所有对象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指导,采用无记名方式独立完成填写;对于不能阅读的家属,在专业人员解释下指导填写。
1.3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1]按5级计分,分析指标包括:总分(≥160为阳性),阳性项目数(≥43为阳性)和9个因子分(≥2为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2. 结果
本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干预组还是对照组,首发精神病患者家属SCL-90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2];对照组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5项因子与常模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干预组中仅抑郁和焦虑2项因子与常模有统计学差异(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中躯体化、抑郁、焦虑3项因子有统计学差异(P<0.0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首发精神病患者家属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并伴有躯体不适、人际关系敏感等心身不健康状态,不仅影响家属自身的正常生活,也不利于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治疗。
有关精神病人亲属的心理状态较为普遍的问题有如下几方面:1.隐瞒病情,希望保守秘密,具有这样心理的家属很多,主要表现为怕家里有人患精神病会被人们看不起,未婚青年怕影响恋爱婚姻,父母有病怕影响子女的婚嫁,待业的怕影响工作的分配,有工作的怕被辞退或影响工资调整等,凡此种种,都是因为对精神病缺乏正确的认识。2.相信迷信,延误治疗。3.对住院治疗有许多担心。4.对疾病预后无信心,担心复发或病情加重。
精神病患者患病对于患者家属来说是一个应激事件,而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缺乏,加重了他们的应激水平,增强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和应激水平。我们针对家属的种种担心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教育性家庭干预:1.精神疾病的一般知识,如何防止复发:2.药物治疗的基本知识,如何正确的惊醒医药监护:3.如何应付患者的异常行为:4.如何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3]。
通过对家属的心理护理,显著改善了他们的不良情绪,降低应激水平,不仅有利于患者家属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提高了他们应对精神疾病的能力,为以后与精神病患者相处,促进患者康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四版.背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69.
2.金华,吴文源,张明园.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263.
3.舒良.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68-69.
论文作者:李军花,李海根, 郭蓓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7
标签:家属论文; 心理论文; 精神病患者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精神疾病论文; 因子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