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摘要:当前,我国电力事业发展速度势如破竹。随着电力企业改革深入,物资作为核心资源的地位更加突显,为电力生产及安全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保障。电力企业实施集约化物资供应管理后,单一招标采购方式已经转变为仓储、配送、合同及采购等供应链的管理。在供应链管理中,采购管理更为重要,成为连接物资供应与生产需求的桥梁,为了提高供应链效率和实现供应环节的无缝连接,强化采购管理极为关键。但是,电力物资供应自身的特点,使其对采购物资的质量有极高的要求,也增加了物资供应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然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电力物资供应管理也将迎来新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大数据;电力物资;供应服务管理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国家电网公司不断加强配电网建设,也对配网物资供应效率和设备质量均提出明确要求。大气污染传输通道治理的“煤改电”工程、精准扶贫的“光伏扶贫”工程等,政府对物资供应时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地区缺少省级中心库支撑,配网物资供应链体系建设缺失重要一环,配网物资集中配送、应急保障能力严重不足,无法发挥统一存储、集中抽检、按需领用或配送的集约化运作优势。
1相关概念阐述
1.1大数据管理
大数据是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的软件工具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的大量数据的集合,通常具有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数据价值密度低、数据产生和处理速度快的特点。大数据管理正是对庞大数据信息进行专业化处理,实现数据增值的手段。
1.2物资供应管理
物资供应管理是指对企业采购、仓储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其目标是以最优服务、最低成本满足企业的物资需求。而电网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内容较丰富,包括物资合同管理、物资调配管理、仓储配送管理等众多环节。
2大数据背景下电力物资供应面临的挑战及机遇
供应链是多个节点企业构成的战略联盟方式,通常有一个核心企业,其余节点企业需要在需求信息驱动下,经供应链条中各企业的分工合作,利用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等方式来确保供应链的增值。电力企业的物资供应环节主要有:制订生产计划、预测需求、采购、原材料供应企业、运输、仓储及生产供应等环节。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给电力物资供应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极大挑战。当前,在成本管理、订单管理及需求计划等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尤其是在市场营销领域及需求侧的管理方面的应用较多,而在物资供应及采购方面的应用则很少。所以,在电力物资供应管理中,不但要在需求预测中应用大数据,还应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采购及供应领域中,以有效地提升电力物资供应管理的价值及效率,从而为电力企业生产运营提供重要的物资供应保障。
在物资供应管理中供应链管理环节,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实施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挑战,如受到技术层面及外部环境、管理层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则是无法控制的因素,因为社会动荡及环境、自然灾害等因素所致的供应链延迟交货等问题较为常见,也难以有效预测。尽管此种因素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但其给供应链带来的后果则是不可逆转的。当然,在物资供应链的管理中,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成熟度也是供应链运行效率的反映。若要提升其运行效率,则需实现供应链环节各个企业间的数据共享,构建共同的数据平台。当然,也存在泄漏数据而造成供应链破裂的风险。此外,在管理层因素方面,其所带来的影响更加多元和复杂,不但涉及管理客户关系,还涉及管理供应商等内容。可见,在大数据环境下,电力物资供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其影响而构建新的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已经显得极为必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物资供应服务管理提升策略
3.1建立以物资调配平台为核心的物资供应保障机制
3.1.1集成物资供应业务数据
将物资供应全流程业务数据集成于物资调配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统一管理监控。通过运营跟踪,对物资全供应链各环节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多维度跟踪展示,及时预警进度滞后的业务;通过资源调度,展示库存资源分布情况,准确掌握全省各仓库可用物资状态,实现库存物资的精准、高效调拨;通过业务监控,对供应商用电量、业务规模、供货金额进行多维度展示与分析,掌握供应商物资生产情况,及时预警可能存在的供货、经营以及转包风险等。
3.1.2实施物资差异供应策略
基于物资调配平台数据分析结果,构建差异化的物资供应管理模式。主网项目实施项目制管理,设立物资供应项目组,对接工程施工和物资生产“两个现场”,实时跟踪管控全业务流程,协调解决物资供应问题;配网项目实施协议库存管理,对一定时期内采购需求进行预测,通过招标或非招标方式确定协议供应商、采购数量和采购金额,根据实际需求,以供货单方式,分批或分期要求供应商按期按量供货。
3.1.3建立闭环评价管理机制
依据专业管理的远期目标,构建物资供应服务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物资调配平台对业务指标数据进行跟踪评价,并建立“评价—分析—改进”的闭环评价管理机制,及时查找供应管理短板,及早制定改进提升策略。
3.2构建以需求预测为导向的物资计划管控机制
3.2.1搭建精准预测模型
梳理年度需求计划的关键影响要素,统计分析历史出库量、库存水平、需求响应时间等之间的关系,建立需求量的关联网络。同时,考虑协议库存物资需求随时间波动的特点,构建协议库存需求预测模型。
3.2.2建立需求预测跟踪反馈机制
将需求预测结果反馈至物资需求部门,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际执行结果的一致性,综合需求部门对预测情况的反馈信息,通过调整项目投资量、物资需求计划等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提高需求计划制订与执行的准确性。
3.3建设以现代物流技术为支撑的供应链运作机制
3.3.1开展物资赋码
应用二维码技术,统一电力物资身份编码,实现对物资全寿命周期的有效跟踪和管控。同时,通过数据读写功能,扫描终端设备将二维码记录的业务数据同步至系统,生成可视化报表及图形,形成永久性、可追溯的台账信息。
3.3.2远程监控运输全程
物资配送车辆安装GPS定位设备,并保持开启状态,通过GPRS/GSM传输系统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传输,实时监控与GPS绑定车辆或物资信息,包括车辆当前位置、行驶轨迹、行驶速度、停车记录、物资在途状态等,实现对配送时限、路线、里程、速度、方位、报警等信息的采集。
3.3.3应用移动终端
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到物资部门、供应商和项目单位的物资履约工作中,在ERP/ECP系统支撑的基础上,物资管理系统向上可与供应商生产系统对接,将履约计划与排产计划有效衔接,履约计划变更及时反映到供应商排产计划上,实现排产计划的弹性变更;向下可与项目管理系统对接,履约信息的实时动态更新为项目单位的及时、准确领料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传统履约作业向移动化、智慧化履约的转变。
结语
总之,信息化时代,各种数据呈几何状增长,大数据技术在电力物资供应保障体系中的应用蕴藏着极大价值。在电力物资供应保障体系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其采购及需求进行有效预测,可提升物资供应效率,降低其成本和实现供应链的智慧性,进而提升电力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尹明,朱毅,郑一,等.基于大数据的物资供应趋势研究[J].管理观察,2016(33):43-47.
[2]曹晓航.电力物资供应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措施分析[J].中国市场,2017(30):140-141.
论文作者:李新秀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物资供应论文; 物资论文; 数据论文; 供应链论文; 电力论文; 需求论文; 计划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