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包括很多分部分项工程,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不容易。文章笔者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多年,现通过实例,对做好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主体结构; 施工;质量管理;高层建筑
前言
当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其具有以下特点:垂直高度高、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序繁杂、隐蔽工程多。主体结构部分构成整个建筑的框架,如果施工出现质量问题,会对整个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甚至出现倾斜、变形、塌陷等情况,造成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因此,必须做好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每道工序的质量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既定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提升建筑物施工质量。
一、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1、项目介绍
某商住楼项目,由1栋25层的高层建筑和数栋多层建筑组成。25层建筑物总高度76.6m;附有一层地下室,建筑面积53985㎡,建筑总高度76.6m;,采用静压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结构工程需要涉及多项目不同专业和工序进行施工,本文仅对其中施工测量、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进行分析。
2、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2.1 施工测量
做好施工前的施工测量工作,是确保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的基础。做好“三线”控制即对标高线、垂直度、轴线的控制。
标高线控制。
每楼层要安设至少四个预留孔,定好标高线后,开始引测,参照附近楼层标高,采用水准仪等专业测检测仪器进行复核。
(2)垂直度控制
与设计要求为依据,确定主体结构具体位置,设定边角柱,并采用激光仪和加重锤等专业仪器进行双重检测,确保结构垂直度准确。
(3)轴线控制
按照施工规定,测量人员对测量数据进行复核,确保准确无误后,
确定预埋钢板的点位,并进行标记。并采用激光经纬仪等仪器进行引测作业。
2.2模板工程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板,保证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和安全。本主要工程部位所采用的模板种类和规格如下:
(1)柱、梁板:采用七夹板,50X100木方;(2)楼梯: 七夹板;
(3)柱、梁接头:木模板。
作为混凝土施工过程的关键内容之一,必须做好模板工程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支设模板体系时,要符合以下条件:(1)强度、刚度、稳定性满足规定设计要求;(2)保证结构及构件的规格、尺寸、形状和各位置间的准确;(3)拆装简便;容易进行安装及绑扎钢筋;(4)接缝严密不出现漏浆。
为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增加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方便装饰粉刷,在本工程施工过程当中,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梁、楼板模板,可同时满足三个楼层塔设需要。
塔设模板过程中,为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和支撑强度,要在梁、柱相应位置,每相隔一定距离,就安设对拉螺栓,防止炸模问题出现。
本工程采用钢管支撑早拆模体系,可使施工进度加快,缩短材料周转时间。
在地上安设梁、柱、支模架立杆时,应用垫木把杆底部填实,确保沉降。跨度不能小于4.0m,梁起拱高度为梁板跨度的0.3%,当拆模试块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才可拆除梁底模。
2.3模板的拆除
在确定砼强度设计规定要求后,可拆除模板。(见表1)。拆除前先与监理方沟通,经同意后,可进行拆模作业。
表1 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砼强度要求
2.4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施工,是高层主体结构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混凝土结构中主要受力材料是钢筋,钢筋质量是否合格,会对混凝土结构内在质量及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构成直接影响。
必须加强对钢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工作,确保用于施工的钢筋质量达到设计和施工要求。按照设计和施工图纸要求,选用钢筋规格和型号。
进行钢筋绑扎时,钢筋间交汇处,应用20~22号的钢丝绑扎,并保证钢筋绑扎紧固,钢筋绑扎应保证接头错开布置;
连接钢筋时,要确保荷载构件布置合理,并按照 “支座下铁,跨中上铁”的原则进行,位于接头处的钢筋,要保证交错叠合,梁柱和扎板钢要紧固。
值得注意的是,梁或柱交叉处,会安设有大量钢筋,要做好对钢筋的标注工作,并采用支架,把钢筋固定好,确保钢筋整体稳定性。
此外,由于梁、柱节头处钢筋密集,必须要有核心箍绑扎,如条件所限不能绑扎时,可把箍筋分成两个,待绑扎完成后,再搭接10 d焊接成封闭箍;按设计要求设置受力筋保护层, 层的厚度按规定执行。
为防止钢筋偏移,要在柱竖筋的楼面位置加焊一层相同规格的定位箍和定位筋;要等安装配管(如水电管线、预应力钢筋套管等)工作完成后,才能进行楼层负筋的绑扎。绑扎楼板负筋时要加Φ10 钢筋马凳,纵、横间距以1.0 m为合适;绑扎负筋作业完成后,不能在负筋上面踩踏,避免负筋位置因踩踏出现偏移。
板钢筋除靠近外围两行相交点、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绑扎牢固,在确保受力钢筋正确的前提下,板钢筋中部的相交点可采用间隔交错的方式进行绑扎,绑扎要紧密牢固。
钢筋安装作业完成后,根据规定,要检验其安装质量。
检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钢筋安装是否符合施工图规定,安装的钢筋数量、直径以及安装间距是否正确;负筋位置是否存在编移问题;
②钢筋接头位置、搭接长度以及混凝土保护层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③钢筋绑扎、安装位置出现的误差,是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合模前要对钢筋成型后进行隐蔽验收。确保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后续工序施工。
2.5混凝土工程
主体结构施工中,混凝土工程施工是关键工序,其施工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的质量。
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因此,在混凝土施工期间要要经常对坍落度进行检查,运送商品混凝土要根据规定的时间和路程进行,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商品混凝土,要按规定时间进行搅拌,搅拌时要有安排专人负责跟进其质量,确保符合施工要求。
2.5.1泵送混凝土控制要点
在进行泵送混凝土时,要把足量的混凝土放入料斗内,确保其高过缸筒口上10mm到料斗口下150mm之内。吸入效率要适当,混凝土泵送要连续进行。
2.5.2浇筑混凝土
(1)进行剪力墙和柱子混凝土浇注时,应在墙上和柱头搭建下料平
台,将混凝土堆放在平台上面,再采用人工作业,用铁锹把混凝土铲入模内,分层下灰和振捣。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前,要先在墙根部和
柱浇注一层同等级水泥砂浆,浆的厚度为30-50cm。
(2)浇筑梁板混凝土时要连续进行,要保证在前层混凝土凝固之前完成后层混凝土浇筑,要高度重视屋面及每一层卫生间的混凝土浇注情况, 不能出现施工缝,保证混凝土密实度,保证施工质量,防止渗漏。
(3)要预先设定施工缝位置,
施工缝要预设在结构剪力较小的地方,方便施工。要控制施工缝的处理时间,宜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才能进行。
2.5.3振捣混凝土
为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均匀,应采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可采用直插及斜插方式进行振捣,振捣时要遵循快插慢拔原则进行。要注意防止振棒碰及钢筋和预埋件,造成其位置偏移。
振动过程中不断观察混凝土变化情况,当混凝土捣实后,即停止振捣作业。
2.5.4混凝土养护注意事项
⑴混凝土浇注作业完成后12小时内,在混凝土表面上加盖麻袋等设施,并定时洒水养护。
⑵如果设计对混凝土没有防水要求,养护时间至少达到7天,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有抗渗要求的,养护时间至少达到14天。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才能在混凝土上面行走及施工作业。
地下室柱、墙混凝土带模养护7天以上,养护期间从混凝土顶部浇水。
拆模后,覆盖麻布,进行浇水养护,让立面结构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三、结束语
加强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已成为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上述主体工程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预先制定了有效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措施,并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工程竣工后,已通过有关权威部门验收,确认施工质量达到优良,目前已顺利投入使用。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层和超高层不断涌现,施工技术更加复杂和难度也更大,这需要我们广大施工管理人员,不断总结经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确保施工质量达标,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空间和环境。
参考文献:
[1]董仲阳,陈晨,浅析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居业,2015,16
[2]崔海勋,浅析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管理技术,经营管理者,2015,30
论文作者:谢乐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结构论文; 主体论文; 作业论文; 工程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