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应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_生态文明论文

高校德育应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_生态文明论文

高校德育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强对论文,德育论文,生态论文,高校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1]这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生态文明。作为培养社会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生态文明观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生态文明教育与高校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所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这一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任务,高校德育应责无旁贷地承担。

一、协调发展中生态文明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明形态。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面对工业文明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众多的学者开始重新认识生态问题,并提出生态文明概念。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改造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发展成果的总和,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环境的共处相融。”[2]

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个目标。胡锦涛在广东考察时也指出,广东要做到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生态文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要求宏观地把握经济发展与社会资源的关系,要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与后代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的关系,在改造客观环境的同时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现代与后代等诸关系的和谐与最优化。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相对独立,是一个独立的文明形态。在协调发展中,生态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生态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会议的中心议题。现在,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勾画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是建立在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基础上的,生态问题始终是关注的焦点,其基本点是人类是地球的人类,自然是人类发展的母体,要求人类重视自然,要把发展建立在合乎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总结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产生的。它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良性循环,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共生共荣。良好的生态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这好比是皮与毛的关系一样,“皮之不存,焉有毛哉”。自然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大系统,人类只是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可能离开自然而独立存在和发展。人类的任何发展,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等方面都离不开自然的馈赠,只有依靠于自然才能创造。现在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人口爆炸、环境恶劣等的问题,是人类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而造成的恶果。如果系统链中出现问题,那相互依存的条件都不存在了,人类又有何以谋求自身的发展呢?只有建立在充分尊重生态系统中的诸要素的存在发展权,以良好的生态循环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又以经济的发展促进生态的建设,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

其次,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基础。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崇尚自然。它一方面要求人们要有良好的生态伦理,珍惜生命,珍惜生态,平等对待人类社会以外的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自觉保护身边的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禁止不必要的生态破坏行为,另一方面要求人类自身要有良好的生态消费观念,权衡利用资源的得与失。我们知道,生态系统遵循着系统互动规律、耗散结构规律与物质守恒定律,人类所消耗的必然是从自然中索取,盲目地追求高消费只会将有限的自然资源更快的耗尽,生态链条就越加不牢固。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必须善待地球资源,遵循平等原则、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结合原则,现代与后代资源共享原则等。而生态文明所蕴含的生态伦理和消费观念,正是可持续发展精神理念。只有具有良好的生态伦理与消费观念,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步伐才能继续向前。

再次,生态文明影响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基础。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明形式,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相互影响的,而且对后者起着重要作用。离开了生态的良性发展,我们在改造自然而取得的物质成果会成为无根之基;没有生态的良好发展,人性的光辉无以体现,人类的一切精神成果将会是无本之源,而没有合符自然规律的社会演化,政治文明也将是空话。正是从这些角度出发,我们说,生态文明对于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在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中,离开了生态文明的建设,那我们就很难达到协调发展。

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观是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

(一)生态文明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的主要形式,大学生应该有此观念并要具有良好的生态道德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中,创造出了丰富的人类文明模式,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人类的三种文明形式,是人类现代化的主要内涵。随着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的不断使用,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环境进行重新的审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式摆在人们的面前,使人类生活进入全新的文明时代。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生态文明与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生态文明是21世纪的文明主要形式之一。

未来的发展是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的。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应当有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观念,把生态文明作为自觉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自觉培养良好的生态道德。这种生态道德区别于以人和社会为本位的传统道德,是以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人与人为本位的,要求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还负有对自然进行保护和发展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新型道德,强调的是人类平等观念,主张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存不等,利益平等和发展平等。

(二)良好的生态文明观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与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并构建起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已成为人们的一个基本理念并执着遵循的一种行为。现在的大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大部分的大学生正在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认识领域,加深对自身发展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无可否认的是,部分在校的大学生仍然抱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对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不珍惜,也对未来的发展缺乏认知的规划,这种状态,势必影响到他们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

生态文明要求人们重视并遵守协调原则,在文明社会中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与共同发展。这其中包含着对以往人的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尤其是对文明价值的全新诠释以及对社会发展的科学理性观察。这种价值观念和协调发展的理念,对大学生个体而言,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所以,教育大学生并让他们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可以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随之转变的同时,让他们对自身成长的各阶段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树立起协调发展的观念。而要在一生中各阶段做到协调发展,通过学习汲取必要的知识营养以适应社会发展是唯一的途径。因此,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通过不断地思考并努力实践自身发展的协调一致,最终可以让大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可以拓展高校德育教育内容

高校德育过程是一个价值引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过程。笼统来说,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其中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包含对传统道德精华的传承与创新,也包含对外来道德价值的批判与吸收。

作为生态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道德,要求尊重与爱护自然,要有自觉、自律意识与平等观念,要顺应生态规律,倡导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这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生态道德把道德适应范畴扩大了,把道德诉求扩展至人类与自然生物和自然环境的方方面面,强调了生态伦理原则。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于高校德育来说,这个内容是必不可少了。不但如此,生态文明中所蕴含的辩证的哲学观和价值观,同样也是高校德育应该需要的内容。正是从这点出发,我们说,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拓展了高校德育的内容。

三、加强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

从上所述,我们认为,生态文明对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的观念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借鉴和指导作用,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高校应当重视这个工作,把之作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和健全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明确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建立在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同的基础上,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必然选择。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首要的工作是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所谓生态文明观,即在谋求人类发展的同时,要保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平衡、协调和统一的观念,[3]包括生态文明的哲学观、价值观、伦理观、社会生态发展观及绿色科技观等。其中生态文明的哲学观、价值观和伦理观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会对现在进行的大学生德育起着促进作用。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就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这三个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类文明的进程,以远大的目光和全球意识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对立和统一;教育学生充分认识人类在地球这个自然体系的定位;教育学生要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自然的万事万物;教育学生树立起协调发展、平衡发展的思想观念。只有在理论上充分对生态文明进行理解,才能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观。

(二)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

生态文化建设不仅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进文化的体现之一。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要大力开展生态文化建设活动。一是要抓好学生生态知识的普及工作,利用校园宣传、网络服务、课堂教育、党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各种生态知识普及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科学和人文知识中充分认识生态发展的规律,提高对生态发展的认知。二是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生态道德规范并在德育活动中加以灌输,并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把生态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三是充分利用高校科研优势,创造先进的生态文化。高校在理论的探索方面有着很好的优势,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或以生态发展的角度考虑科技的创新,并把理论研究成果或科技成果反馈与社会,直接或间接推进生态文明的进程。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能直接分享教师的研究成果,而且能切身感受社会对生态文化的认同程度,有利于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四是建设学校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从生态系统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学校就是一个生态子系统。在学校中建立起相互尊重的人伦关系,爱树惜草的良好传统,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德育养成环境。对学生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三)教育学生以生态文明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青年学生胸怀大志,对自己的未来都有一个理想的远景规划,但不少学生往往存在着急于求成,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价值判断作为处事的原则,缺乏对社会系统整体价值的认同,缺乏必要的奉献与合作精神等问题,这也是在目前德育工作着力解决但仍然存在的问题。如果教育学生,能以生态文明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充分认识自然大系统、社会系统和个体的关系,充分认识个体价值要在社会价值中才能体现,以开放的、动态的和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的发展,做到保持良好的平衡心态,自觉追求与人的协调及自身发展的协调,则上列的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而且能很好地树立起协调发展观与终身学习观,更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自觉培养。

标签:;  ;  ;  ;  ;  ;  

高校德育应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_生态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