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车组撒砂装置现车改造方案的探讨论文_朱立强,郭小行,张义文

摘要:针对动车组撒砂装置没有砂量观察装置,检修人员无法查看砂箱内的砂量,不能及时添加砂子,影响撒砂装置功能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种对现车撒砂装置的改造方案,一种为在砂箱上增加观察窗,一种为增加电子砂量显示装置。对两种现车撒砂装置的改造方案分别进行了描述,并说明了两种方案的优缺点,为下一步撒砂装置的改造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动车组,撒砂装置,现车改造

机车车辆制动力的施加依靠轮轨间的黏着实现,而轮轨间的黏着系数除受车辆的运行速度及轴重影响外,还受轨道和车轮踏面状态(生锈、油脂或尘埃)的影响[1]。当轮轨黏着力小于车轮制动力时,轮对将产生滑行,严重时会造成车轮踏面擦伤,影响列车的运行品质和运营安全。向轨道撒砂作为一种改善轮轨黏着状态的有效方式,已被广泛认可并应用于国内外铁道机车及动车组[2]。故为提高列车的运营品质和运营安全,动车组均设置了撒砂系统,撒砂系统有砂箱、撒砂控制系统、撒砂软管及喷嘴组成。某些动车组没有设置砂量观察装置,检修人员不能直接看到砂箱内的剩余砂量,不知何时需要添加砂子,造成司机操作撒砂时,砂箱内无砂。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要求,现研究在现有动车组上安装砂量显示装置的方案。

1撒砂系统现有方案

现有某型动车组在01、08车第1根轴和03、06车第1根和第4根轴设置撒砂装置,具体

配置见图1。

2 撒砂装置改造方案

由于头车砂箱采用铝板与车体前端焊接为整体,中间车砂箱采用不锈钢板拼焊,砂箱上没有设置观察窗,故无法在外侧直接观察到砂箱内的砂量,头车可以打开砂箱盖观察,中间车由于砂箱结构,不能从砂箱盖处观察,因此有必要对现车撒砂装置进行改造,增加砂量观察装置,以便及时提醒检修人员及时注砂,防止司机撒砂时无砂可撒的情况。制定了两种撒砂装置现车改造方案:增加砂量观察窗和增加电子砂量显示装置。

2.1 增加砂量观察窗方案

2.1.1头车砂箱改造方案

在砂箱上增加透明观察窗,同时需要在该观察窗的对应裙板位置上安装透明观察窗,可以通过这两个观察窗查看砂箱内的砂量,故需要对砂箱和裙板进行改造,砂箱改造有两个方案。

2.1.1.1方案一

现车砂箱底部有一个工艺口,上面使用一块不锈钢的盖板通过螺栓固定封盖,可使用现有的工艺开口,对不锈钢盖板进行改造,在盖板上开长条孔并安装有机玻璃,最后再将改造后的盖板安装在工艺开口上,经计算,该视窗下限容积约为有效容积的4%,上限容积约为20%,可见该方案所能够显示的砂位范围为4%~20%,具体结构见图4。车体裙板须在砂位视窗对应位置增加观察窗,如图5所示,观察窗位置已在裙板的下沿,裙板强度会受到削弱,还会出现振动等问题,使裙板产生裂纹,且视窗安装位置比较低,位于车头区域,因此存在被异物击打破碎的风险。 故该方案不可行。 2

2.1.2中间车砂箱改造方案

中间车砂箱吊装在底架前端下方,砂箱注砂口外侧是底架自带的弧形板材,和底架型材一体,无法在其上开口并安装观察窗,故将砂箱的砂量观察窗安装在侧面,检修时可通过转向架侧观察砂箱中的砂量。需要将砂箱拆卸,返回生产商处进行改造,在砂箱侧面开长圆口,并在砂箱外表面焊接砂箱观察窗安装座,然后将双层有机玻璃视窗用螺栓固定在安装座上,砂箱改造后需进行气密性测试,改造后的砂箱结构见图7。该砂位视窗的下限容积约为有效容积的30%,上限容积约为80%,因此该方案所能够显示的砂位范围为30%~80%。

优点:改造方案操作相对简单,工作量小,周期短、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需要对砂箱结构进行更改,操作难度较大,改造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同时由于手工开口并焊接,工艺精度无法保证,可能导致砂箱变形,影响砂箱气密性。

3增加电子砂位显示装置方案

3.1 电子砂位显示装置原理

电子砂位显示装置主要由砂位传感器、砂位显示器及相关连接电缆组成,通过砂位显示器指示灯可分阶段显示剩余砂量,各部件的连接关系如图8所示,砂位显示器电气原理如图9所示。

因此砂箱安装电子砂位显示装置需要砂箱提供砂位传感器接口,底架增加砂位显示器安装接口,电气增加供电接口及配线。

3.2头车改造方案

需要对砂箱、车体、裙板和电气布线进行更改。在砂箱有效容积90%和50%处打两个孔,并焊接砂位传感器安装座;砂位传感器安装在该安装座上,砂位显示器需要吊装在车下,需要在司机室底架边梁下焊接C槽,在裙板对应的位置开口并安装观察窗,头车该位置裙板重新投产,在“总风管截断阀”和“注砂口”检查门之间加一个大小为50X95的观察窗,用于观察电子砂位显示器状态,具体见图10。

需要为砂位显示器接电源线,电源线为DC110V,而CRH3系列动车组撒砂伴热电源为AC230V,无法为砂位显示器供电,故只能从车上电气柜引线。可启动电气柜到车下车载电源箱的备用线,备用线线号为990802.01和990803.01,备用线位于设备舱内,在备用线附近增加分线盒,用于电源线的分线,线缆出分线盒后,经过BB174/3,BS04,BB171/1和BB174/4,BS13,BB171/2的路径分别到达终端箱的右侧和左侧砂位显示器,详见图11;砂位传感器线束直接接到砂位显示器上,电气柜内新增砂位显示器供电空开,电子砂位显示新增供电电路见图12。

3.3中间车改造方案

需要对砂箱、裙板和电气进行更改。将砂箱拆卸,返回生产商处改造,在砂箱的适当位置(砂箱容积90%和50%左右处)打两个孔,并焊接砂位传感器安装座;砂位传感器安装在该安装座上,砂位显示器需要吊装在车下合适位置,可吊装在设备舱内一位端和二位端的两侧,现车在底架边梁上焊接C槽,砂箱开孔位置见图13,设备舱一位端一位侧和二位端二位侧的第1块裙板进行改造,调整裙板锁位置,开口并安装观察窗。设备舱一位端二位侧和二位端一位侧的第1块裙板,由于牵引电机通风机有通风需求,所以该裙板带有通风格栅,无法再增加观察窗,因此观察窗位置只能向车体中心移动。

根据车型不同,需对每个安装砂箱的车辆进行核实,根据速度传感器安装座的位置确定砂箱的打孔位置,防止速度传感器安装座遮挡砂位传感器的出线。确定打孔位置后,做好标记,将砂箱拆下,返回生产商处按照标记打孔并焊接砂位传感器安装座。砂位显示器安装在设备舱内,砂位传感器线缆从砂箱引出,连接到砂位显示器上,砂位显示器的电源线从车上电气柜引出,电源线启用电气柜到车下车载电源箱的备用线,备用线线号为990702.01,备用线位于设备舱内,在备用线附近增加分线盒,用于电源线的分线,线缆出分线盒后经车下线槽和绑线架到达砂位显示器,线束采用波纹管防护。砂位传感器线束横跨转向架区域,在BS01和BS16型腔开孔,孔大小参考尺寸为150mm*50mm,并且去除开孔附近底架阻尼浆,粘接边缘防护;线束采用波纹管防护。线束出型腔到设备舱隔墙,在隔墙开直径21的圆孔,安装尼龙软管接头,与传感器软管连接,并进行密封处理;电气柜内新增砂位显示器供电空开,砂位指示器电源线供电原理图见图13。由于砂位传感器线缆和电源线是成品电缆,为方便维修便于拆卸,需要在型腔内布置线缆,在型腔开孔外预留插头,一端从砂位传感器引出,通过插头与型腔内线缆连接,另一端型腔外通过插头与砂位显示器连接。

优点:

(1)砂箱内的砂量可以通过指示灯直接观察,红灯亮起时及时添加砂子;

(2)司机可以在司机屏上查看砂箱内的砂量,及时知道砂箱的砂量。

缺点:

(1)头车砂箱和车体是一体的,无法拆卸,只能在现车手工打孔并焊接,由于该面是弧面,并且手工打孔,无法保证孔的位置及尺寸精度,一旦打废可能会无法修补,造成砂箱报废,对车体伤害较大;同时打孔产生的铝屑进入砂箱不易清除,随压缩空气进入撒砂装置,会造成撒砂装置堵塞;焊接砂位传感器安装座仅能在外侧现场焊接,可能造成砂箱变形,影响砂箱的气密性。

(2)在底架隔墙上打孔,需要核实具体位置,由于现车隔墙上已经安装了管路和线缆,手工打孔一旦破坏其他部件,将会造成很大影响,同时空间狭小,操作较为困难,无法保证打孔精度,影响安装。

(3)现车底架型腔开孔、穿电缆操作困难,工作量大。

4 结论

通过以上对两种增加砂位观察装置现车改造方案的对比分析可知,第一种改造方案即增加观察窗方案(方案一)相对容易,操作简单,但由于裙板结构制约,不可行;增加观察窗方案(方案二)需要对砂箱结构更改,操作相对简单,且对电气系统无影响,改造成本较低,改造周期较短;第二种改造方案即增加电子砂位显示装置较为困难,操作难度大,涉及车体、裙板、电气、制动系统的改造,改造成本较高,改造周期较长,操作风险较大。动车组运用部门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韦皓.动车组超低黏着轨面制动防滑性能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2017,39(9):67-73.

[2] 马永靖,张笑凡,郑魏婧. 城际动车组压差式撒砂系统设计简介[J].铁道车辆,2017,55(1):13-15.

[3] 申鹏,王文健,张鸿斐,郭俊,刘启跃. 撒砂对轮轨粘着特性的影响[J].机械工程学报,2010,46:74-77.

论文作者:朱立强,郭小行,张义文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关于动车组撒砂装置现车改造方案的探讨论文_朱立强,郭小行,张义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