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方法研究分析论文_王丽霞

湖南旺旺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间我院接治的12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救护理;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nalysis method of the emergency care of 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its effects.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between August 2012 and November 2012 between our pick for the clinical records of 12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Results:after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emergency response,hospital reac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treatment effect is significant,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raniocerebral injury;Emergency care;The effect

颅脑损伤包括头部颅骨骨折、脑损伤、软组织损伤等,在全身各部位损伤中约占1/5,但致死率最高,具有多变、突变、易变等特点。该病患者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昏迷、意识模糊等,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还会导致残疾甚至死亡。有效、迅速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对于控制病情、减少死亡和挽救生命十分重要[1]。本研究将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间我院接治的6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急救护理,现做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间我院接治的12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男40例,女23例;年龄9~72岁,平均(41.72±7.93)岁。对照组63例,男42例,女21例;年龄13~68岁,平均(42.06±6.8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检查完患者生命体征后立即送至院内。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1)出诊护理。迅速到达现场,评估伤情并处理,疏通呼吸道,保证氧气供应;将昏迷者的头部向一侧倾斜,清除口鼻中的分泌物和异物以免防误吸而窒息。(2)护理措施。建立静脉通道,补充各种药物和血容量,严密监测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如果痰液黏稠,可先用10ml无菌生理盐水稀释痰液后再清除。每次吸痰时间应少于15s,连续吸痰次数少于3次,吸痰间隔供应纯氧。若患者应用呼吸机,则应及时更换呼吸机管道或每日消毒1次。术前准备头部备皮、抽血、备血、各种皮试及导尿等,检查患者身体有无合并伤。术毕马上送回病房,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的变化,补充营养,减少探视,防止交叉感染。若患者发生脑疝则应快速静滴250ml 20% 甘露醇,应用可穿透血脑屏障的抗生素以避免颅内感染,保持患者舒适体位,注意导尿管及引流管,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以及体积。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和按摩受压部位以免压疮,保持床铺干燥、平坦。(3)病情观察与护理。监测患者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间隔30min测量上述指标一次,当脉搏慢而有力、血压上述,则说明颅内压增加,这是马上出现危象的先兆,应予以重视;(4)连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包括传导阻滞、左室高电压、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等,心电图在短期内恢复说明已良好控制病情,心脏电生理和心血管状态开始逆转和稳定。(5)术后护理。时刻观察病情变化,避免颅内于术后再出血,明确瞳孔和术前意识情况,术后瞳孔回缩程度和时间,意识障碍有无恢复。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将全麻术后患者的头部向一侧倾斜,以便脑静脉回流和外排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对气管切开或插管的患者吸出痰液,吸痰时间应少于15s,参考分泌物的量来确定间隔时间。若患者的痰液粘稠可给予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处理以改变痰液粘稠度。为避免呼吸道粘膜被痰痂阻塞和干燥,可将湿化液滴入气管,0.2ml/分,帮助患者咳嗽、拍背、翻身等。护理后,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等救治时间。

1.3疗效评定 当患者症状消失、身体良好恢复,未见相关后遗症,康复出院时为显效。当症状缓解,患者可以自理生活时为有效;当症状无好转,无法自主生活甚至死亡时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相关数据用SPSS17.0分析,计数、计量资料( ±s)间的差异用x2、T 检验比较,P<0.05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30%、69.84%,相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x2=4.6601,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具有发展迅速、病情隐匿、致残致死率高、复杂性强等特点,难以有效临床救治。脑组织损伤程度严重影响预后的决定性因素,若无法进行有效、及时的处理和干预,患者的颅内压会迅速增加,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积水而发生脑疝,从而致死,故一定的急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2,3]。护理目标为提供最佳条件以迅速恢复脑功能,防治并发症,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减少死亡[4]。抢救该病患者的最佳时间通常在0.5h之内,各项诊疗和护理措施应迅速完成以进行下一步的治疗,保证患者生命安全[5]。

本研究探讨分析了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急救护理可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心、肺、脑的成功复苏争取时间,充分、仔细地准备急诊手术,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增加治疗效果[6]。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进行急救护理时,医护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因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病情严重程度均不同,故为了增加急救护理的效果,需严密监测病情,分析损伤特点,之后采取个性化的急救措施,以此获得最佳急救护理效果[7];(2)具体、全面地采取急救护理措施。因该病患者常合并骨折、创伤等其他疾病,故急救护理时,还需护理并发的疾病,防止患者发生更危险的情况[8]。

综上所述,急救护理可为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医院反应时间,利于挽救患者生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萍,石书萍,赖敏. 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及护理[J].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09):2283-2284.

[2]陈绮坚,吴秀娟,唐君. 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措施[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03):129-131.

[3]徐婷.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3):117.

[4]王青,程明芝. 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637-638.

[5]刘慧.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效果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1):1544-1545.

[6]王梅,张政香,浩育盈.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颅脑损伤急救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4,35(02):390-391.

[7]刘文霞,刘静,史娇艳.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06):217-218.

[8]邓卫丽. 急性颅脑损伤82例院前急救护理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43-44.

论文作者:王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方法研究分析论文_王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