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适度工业化发展战略_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

中国适度工业化发展战略_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

中国的适度工业化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发展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适度工业化”的提出及涵义

对于全球人类不可能全面建设工业化,人们已经有所认识。例如,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布朗的《B模式》等书,都认为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全球人类不可能全面建立工业化,必须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在《中国不应追逐发达的工业化》一文中,我又论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人口大国难以实现发达的工业化的原因,提出中国不要追逐发达的工业化以免陷入工业危机而招致经济社会衰退。所以,明确地提出建设“适度工业化”,表明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建设发达工业化的不可能和不可取,并放弃了建设发达的工业化。

概括地讲,适度工业化就是“比较发展而又不过度的工业化”。具体地讲,适度工业化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第一,适度的工业化开发,这主要是指对工业资源的有控制开发和使用,以避免陷入资源困境及其带来的危害;第二,适度的工业化生产,这主要是指不追逐发达的工业化生产,不过度依赖工业化实现经济发展;第三,适度的工业化消费,这主要是指改变和优化消费结构,抑制和降低对工业化产品的需求和消费,从动因上控制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及其对工业资源的过度开发。总之,是工业化经济的有控制的适度发展,是能够持续较长时期的发展,以免陷入工业危机,以便顺利地开拓新工业化。

建设“适度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是因为:第一,我国至今也未完全实现工业化,我们还不可能完全跨越工业化而直接进入新工业化;第二,开拓和建设新工业化离不开工业化的基础作用;第三,不论是继续建设工业化还是为开拓新工业化准备条件,都必须放弃追逐发达的工业化并积极防止陷入工业危机。由此可见,建设适度工业化的目的和作用就是:1.持续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2.防止陷入工业危机;3.积极为开拓新工业化准备条件。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不高度警惕,中国在21世纪前20年就可能开始陷入由能源和主要原材料短缺形成的工业危机。

建设“适度工业化”并不足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在建设“适度工业化”的同时积极开拓和建设新工业化。在21世纪前20年和前50年,我们必须把建设“适度工业化”和建设“新工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21世纪中叶中国所实现的现代化,应该是适度工业化与较发展的新工业化的统一。到21世纪末,工业化将发生转变,新工业化将逐步成为主导生产方式和主导文明。所以,从中国21世纪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总体来看,适度工业化发展战略是一个初级发展战略,新工业化发展战略则是高级发展战略,只有二者的统一才能形成完整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但是,适度工业化发展战略是一个基础性发展战略。

二、建设适度工业化的基本原则

中国所要建设的“适度工业化”是有着自身特点的工业化,是能够走向更高文明发展水平的过渡性质的工业化。走这样的“适度工业化”道路,需要坚持一些特定的基本原则。

1、发展原则。建设适度工业化的最基本原则仍然是发展原则。发展原则告诉我们,建设适度工业化不是放弃发展,而是寻求新的更可靠更有效的发展方式。所以,建设适度工业化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的,而只是一个初级目标和初级发展战略。同时,建设适度工业化的发展原则必须坚持“以资源定发展”和“以环境定发展”,即以资源的多少和环境的容量来确定发展的规模及速率,包括开发规模、生产规模、消费规模的发展及速率,决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允许范围而过度发展。

2、抑制原则。抑制原则是建设“适度工业化”的基本要求,没有抑制原则就不会有“适度工业化”。抑制原则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抑制人口、开发、生产、消费等各方面各环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率,也就是人口规模要适度,资源开发和消耗要适度,生产规模要适度,消费规模要适度,经济增长要适度,等等。贯彻抑制原则的具体方法主要是节约,通过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节约来落实抑制原则,来调控和缓解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

3、生态化原则。中国的工业化必须吸取传统工业化的教训,坚决纠正生态恶化的态势,把生态化原则贯彻到工业化进程之中,使生态保护与工业发展相协调。这就必然要求克服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过度干扰和破坏,使工业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决不能以生态的严重破坏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这就是生态化原则所要求的“适度工业化”,即生态化的工业化。

4、信息化原则。现在,人们经常把信息比与工业化相分割,认为信息化是比工业化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实际上,一种文明形态的本质在于它的物质生产方式,信息化主要是整合人与人、人与机器,并未直接沟通人与自然物质生产对象,它发生的作用主要在控制环节上而不在直接物质生产环节上。所以,单靠信息化尚不能构成比工业化(对宏观天然化学物质的采掘和加工制造)更高级的物质生产方式,它的作用目前还主要在于提高工业物质生产力。因此,信息化并不是比工业化更高级的文明形态,而是工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信息化是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关键和核心。通过信息化,中国的工业化才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那么,信息化了的工业化是否与“适度工业化”相背离了呢?“适度工业化”的根本内涵在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的“适度化”,在于对自然环境干扰的“适度化”。信息化了的工业化固然提高了生产率,却也提高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当然这还只是一种可能性,可以通过贯彻抑制原则与生态化原则而避免信息化了的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信息化也可以提高贯彻抑制原则与生态化原则的能力,能够更好地避免工业化带来的各种弊端。因此,应把信息化原则与抑制原则、生态化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建设适度工业化。

5、对接原则。首先,对接原则要求必须从新工业化的更长远目标适度地变革工业化,使之向新工业化要求趋近,这就使工业化“适度”地变成了新型工业化。其次,对接原则要求工业化发展要为新工业化的拓展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和奠定必要的基础。在新工业革命已经兴起的大背景下建设工业化,应把重点放在为新工业化奠定基础上,而不应只局限于工业化自身,不应把工业化再看成唯一目标和最高目标。所以,对接原则也是一个重要的“适度工业化”原则,它保障了工业化可以较顺利地长人新工业化或较容易向新工业化转移和发展。

总之,建设“适度工业化”,要坚持以发展为前提,以抑制化、生态化、信息化为核心,以与新工业化对接为导向。

三、中国的适度工业化体系

在未有完全建立起新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经济体系之前,中国只能也必须建立“适度工业化”的经济体系。“适度工业化”既是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也是中国工业化的目标模式,作为目标模式它还是一个过程,它是21世纪20年代基本实现工业化之后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时的中国工业化模式。当21世纪中叶新工业化逐步发展起来之后,工业化就进入了转变和衰退期。“适度工业化”作为一种工业化模式构成了一种经济和社会体系,具有一些重要的特征。由于工业化的一般特征已为人们所熟悉,在这里我们主要从“适度工业化”与普通工业化不相同的地方做一些阐述(表1)。

表1 中国的适度工业化体系

┌────┬───────┬─────────┬───────┬───────┐

│\ 项目│ │ │ │ │

│ \│ │ │ │ │

│内容\ │价值特征 │经济特征 │文化特征 │生态特征 │

├────┼───────┼─────────┼───────┼───────┤

│基 │ │国家整体实力强大;│ │ │

│本 │适度的工业经 │农业比重小、服务业│科技教育文化 │人口零增长、资│

│内 │济增长、崇尚节│比重较大、工业比重│发达,退步走向│源利用率高、限│

││约、生活富足而│适中并因新工业化 │ │制自然开发、生│

│容 │ │ │产业化│ │

││不过度│而退步下降;城市化│ │态环境良好│

││ │比例高、大中小适宜│ │ │

├────┼───────┴─────────┴───────┴───────┤

│主要特征│适度的工业资源开发,适度的工业化生产,适度的工业化消费│

├────┼─────────────────────────────────┤

│备注│适度工业化与较发展的新工业化,就是21世纪中叶的中国现代化 │

└────┴─────────────────────────────────┘

1、价值特征。一切经济体系都有一个价值尺度内核,“适度工业化”体系也不例外。高度发达的工业化追求工业经济的无限增长和享乐至上的消费方式,这内含着追求消耗资源的无限增长。“适度工业化”则以工业经济限量(适度)增长、崇尚节约、生活富足而不过度为价值特征,并积极地向新工业化的创造为本价值观转变,这内含着保护自然、维护大自然总体进化的价值追求。这一价值内核,决定着“适度工业化”体系的其他特征。

2、经济特征。这其中又包括三方面的要素。其一,突出综合国力和科技经济质量,倡导绿色GDP,尤其认为工业化框架内的GDP增长是有限度的,也是应该适度加以限制的。其二,强调各产业间的平衡和结构合理。农业的比重要下降,工业的比重要上升到适当比例,但需要探索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新类型和生产新方法,尤其要大力倡导循环生产和循环经济,追求工业化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把节约化、循环化生产作为适度工业化的最佳生产模式,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关系。此外,服务业的比重要较大幅度地上升。其三,农业劳动力比重要下降和城市化比重要提高,这要与产业结构相对应,但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新工业革命的因素。农业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要合理,尤其不能过度地向工业转移,应重点向服务业转移和新工业化转移(例如向生态建设产业转移)。城市化是工业集约化生产所造成和必需的,中国的城市化也应适度,应以中小城市建设为主体,大中小城市比例要适宜,这将有利于对新工业化的适应。

3、文化特征。这主要包括教育、科技两个方面。适度工业化在教育、科技上并不要求抑制,但要求产、学、研的密切结合。教育、科技与生产和服务的大趋势是走向一体化,逐渐形成有机整体。所以,要大力倡导科技产业化和生产科技化,这还将有利于公共财富的生产。教育和科技投入要逐步提高,与物质再生产投入同等重视。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研发人员的比重、经费投入比重都要有一个较高水平。

4、生态特征。首先是人口规模要稳定,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尤其要控制人口增长,努力实现人口零增长。其次是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倡导循环生产和循环经济。同时要大力建设“自然保护区”,以大力开发为荣的时代已告结束,未开发不等于不研究、不发展,只是不去消耗和破坏它,应逐渐限制人类在地球上的生产生活消耗区域。中国作为地理大国,应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做出较大贡献。

下面,我们尝试着提出一个中国适度工业化的主要指标体系(表2)。

表2 中国适度工业化的主要指标

┌────┬──────────┬─────────┬──────────┬──────────┐

│\项目 ││ │││

│ \│适度开发│适度生产 │适度消费│ 对接新工业化 │

│内容\ ││ │││

├────┼──────────┼─────────┼──────────┼──────────┤

││(1)淡水资源的开发 │(1)工业增加值占 │(1)工业品消费<服 │(1)工业化开发与新 │

││利用率<40%;(2) │GDP比例<40%;

│务消费;(2)绿色消 │工业化开发反比例│

││矿物能源开发或利│(2)工业增长率< │费率>60%。│转变率;(2)工业化 │

││用增长率≤0,能源

│GDP增长率,GDP增 ││生产与新工业化生│

││开发或利用增长部│长的部分由新工业 ││产反比例持化率;│

│ 基│分由新开发的物理│产业(高科技产业)││(3)工业化消费与新 │

│ 本│能源来承担;(3)矿 │和服务业的增长来 ││工业化消费反比例│

│ 指│物原材料循环利用│承担。││转化率;(4)三大转 │

│ 标││ ││中每年1%的速率反

││率>50%。 │ ││化按21世纪100年 │

│││ ││比例进行,从2001│

│││ ││年到2100年完成工│

│││ ││业化向新工业化的│

│││ ││转变。 │

├────┼──────────┴─────────┴──────────┴──────────┤

│总体│(1)以资源和环境的限量确定发展规模和速率。 │

│指标│(2)在2050年代实现的现代化中工业化和新工业化各占50%,人均GDP13000美元以上。

└────┴──────────────────────────────────────────┘

1、适度开发指标。建设适度工业化的重点在资源开发的环节,从发展和抑制相统一的原则看,对资源既要开发利用又要加以适度控制,如果单从推进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无节制地开发资源,就难以避免陷入资源匮乏的境地。适度开发资源的本质就是最佳控制,在保障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同时尽量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资源适度开发指标主要包括:(1)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40%;(2)矿物能源开发或利用增长率≤0,能源开发或利用增长部分由新开发的物理能源来承担;(3)矿物原材料循环利用率>50%。

2、适度生产指标。适度工业化的经济体系必须控制工业生产的规模和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重点要逐步转移到新工业产业和服务业上来。适度工业生产的指标主要包括:(1)工业增加值占GDP比例<40%;(2)工业增长率<GDP增长率,GDP增长的部分由新工业产业(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增长来承担。

3、适度消费指标。建设适度工业化必须控制工业化的发展规模,而关键又在控制消费的环节,因为正是消费规模制约着生产的规模。工业化的适度消费指标主要包括:(1)工业品消费<服务消费;(2)绿色消费率>60%。

4、对接新工业化指标。适度工业化不足以建设现代化,必须在建设适度工业化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工业化,所以,适度工业化的建设务必与新工业化相对接。对接新工业化的指标主要包括:(1)工业化开发与新工业化开发反比例转变率;(2)工业化生产与新工业化生产反比例转化率;(3)工业化消费与新工业化消费反比例转化率;(4)三大转化按21世纪100年中每年1%的速率反比例进行,从2001年到2100年用一个世纪的时间完成工业化向新工业化的转变。由此看来,在2050年代所实现的现代化应该是工业化和新工业化各占50%,而决不仅仅是工业化。当然,如果从2021年开始计算工业化和新工业化反比例转变的话,那么2050年代所实现的现代化中工业化和新工业化的比例就应该分别是70%和30%;到21世纪末,新工业化实现程度就是80%,但也算基本实现了新工业化。

四、建设适度工业化的战略措施

第一,必须及时明确地提出建设“适度工业化”。随着工业化困境的加重,建设发达工业化的不可能性将十分明显。但工业危机的发生有很大的滞后性,一旦陷入危机就会引来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难。所以,必须尽早认识清楚中国不能建设发达工业化的原因,必须及时地明确地提出建设“适度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必须制定一系列建设适度工业化的原则、指标和措施,以避免陷入工业危机,并积极地开拓新工业化。

第二,工业化经济增长控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移战略。必须控制工业化经济的过热增长。为了有效地控制工业化经济的适度增长,必须划清工业化经济与其他经济的区别尤其是与新工业化经济的区别,因为后者正是需要大力发展的经济。工业化经济主要包括采掘、利用、依赖矿物资源尤其是紧缺资源的工业部门,以及高污染的工业部门。控制这些部门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有计划地适度开发矿物资源、适度利用矿物资源,途经是适度控制投资和消费规模。尤其是要大力减少生产和消费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产品。从长期发展看,决不能过度依赖工业化经济的增长(即过度依赖消耗矿物资源)来发展社会经济,这是靠不住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移,则包括从高消耗资源的粗放式经营向节约资源的集约化经营的转变、从重数量型经济向重质量型经济的转变以及从工业化经济向新工业化经济的转变,以保障工业化的适度发展。

第三,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战略。避免工业危机和控制工业化经济过度增长,必须依靠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第三产业作为服务产业对矿物资源的依赖最小,调整经济结构主要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尽力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此外,第三产业的供求弹性比较大,附加值要高于一二产业,并能吸纳较多劳动力,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将更有效地提高社会经济生活的数量和质量。但是,服务产业终究要受物质产业的制约,不可能独自发展。所以,从长远讲必须大力开拓和发展新工业化的物质生产,这就是说,经济结构要从工业化为主导转变为新工业化为主导,从根本上调整社会的产业结构。总之,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基本原则是:逐步减少乃至摆脱对矿物资源的依赖,以及逐步减少乃至根除对环境的污染。

第四,资源节约与资源多元化战略。为了在新工业化开发出更深层次的资源之前保障工业化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适度利用有限的工业资源,这就需要实行资源节约战略。我国的资源利用率很低,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提高和节约空间。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资源节约,要下大力气抓节能、节材、节水等工作,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此外,我们还必须实施资源多元化战略。资源的多元化,包括资源形态的多元化,如能源的多元化,也包括资源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如石油输出地的多元化。目前,我们正处在资源转型时期,工业化的主导资源肯定会被新工业化的主导资源所替代,但在替代之前,会有一个资源多元化的过渡时期。大力开拓资源尤其是能源的多元化输入渠道也很重要,这是保障资源安全尤其是能源安全所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第五,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战略。环境保护的工业化措施有很多,这包括减量使用原材料、洁净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质排放等。环境保护的最终渠道要依赖新工业化的深层循环生产(在小分子和原子层次进行的循环生产),但循环也有浅层次的,浅层循环生产则属于工业化生产,例如把废弃物体简单分解开来加以循环利用,这样的浅层循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废弃物质对环境的污染。

第六,实施适度工业化战略的保障措施。(1)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建立起必要的科技支撑,以保障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移、资源的高效节约、资源的多元开发、环境污染的有效防治等,努力避免陷入工业危机和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2)统筹适度工业化和新工业化的发展,由中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适度工业化和新工业化的建设不可分离。仅仅依靠适度工业化连经济的持续增长也难以维持,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所以,在适度工业化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地方,必须大力开拓新工业化,例如新能源的开发、深层循环经济的建立等。(3)政府主导与市场拉动相结合,政府应当制定积极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各项建设适度工业化战略的落实,例如制定绿色GDP指标、鼓励使用绿色能源等,同时积极利用市场有效配置各种资源,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加强国际资源和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工业化困境。在全球化的今天,不论是资源问题还是环境问题都已不同程度地成为全球性问题。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支持,以尽力减少资源、环境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

标签:;  ;  ;  ;  ;  ;  ;  ;  

中国适度工业化发展战略_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