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和谐内部审计环境的探讨_内部审计论文

构建我国和谐的内部审计环境思路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部审计论文,思路论文,和谐论文,我国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审计环境是指内部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内部审计活动完成其自身职能的基础。不同的审计环境将对审计工作产生不同的影响。部门、单位内部的组织方式、业务活动、工作程序、管理水平、领导意识等是内部审计所处的微观环境。国家法律、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是内审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审计随着审计环境及其构成要素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在实务工作中,内部审计目前正面临着如何克服障碍,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实现自身发展和职能完善的迫切需要。

(一)将内部审计纳入法人治理机制框架,从根本上解决内部审计独立性、客观性问题,同时发挥内部审计管理和治理的双重职能

内部审计在本质上属于受托责任问题,是受托责任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控制机制,它可以评价和改善受托责任系统。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将内审纳入法人治理结构的高度,从治理和管理两个层面对内部审计的立足点和职能进行探讨,改变高校内部审计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提高内审的独立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进化。需要产生了内部审计,发展和变革的需求推动了内部审计从“为管理而审计”转变为“对管理进行审计”。对内部审计部门而言,其组织地位及其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单个审计人员面临的利益冲突(即对客观性的威胁),一些组织发现,建立一个完全自主的内审部门并向组织的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类似机构等高层报告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

针对新的要求和中国目前内审所面临的发展机遇,首先要按现代管理的要求强化机构治理,建立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将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进行有机组合,构建内部审计环境框架。同时,独立性是审计的基础和灵魂,是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从事内部审计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得以有效的发挥。以高校审计为例,《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工作要求独立、客观、公正,为保证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地位,在高等院校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势在必行。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办学模式和经费筹措渠道更加多样化,高校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和外向化。高校必须尽快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关系和管理行为。为确保高校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促进管理效益的提高,有条件的公立高校和民办高校完全可以参照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强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该审计委员会受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管理或者受学校党委节制,在审计委员会下独立设置审计处室,由高校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审计处室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工作范围不受管理部门的限制,对日常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直接提交校长办公会议研究解决。对高校经营审计的结果则纳入治理职能及监督体系,形成直接向党委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的机制(附图)。

附图 高校内部审计的法人治理机制框架

(二)转变职能、丰富增值和管理型审计的内涵,构建和谐的内审环境

研究内部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根据需要及时变更审计范围和发挥作用的方式。在项目安排上,不能只围绕财务收支,更主要的从管理顾问的角度上,最大限度地满足领导的需要。如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等领导的需要就很迫切。另外,实现内审环境良性循环,不仅要知道需要做什么,还应该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盲目夸大审计职能,不顾自身条件和客观限制做一些自己根本做不到或根本做不好的工作,不仅对单位无益,也损害了审计的形象。内部审计要适应形势发展,实现同微观环境的良性循环,首先应当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同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的性质有所不同,牢固树立内部意识,实现审计思路的转变,从思想上解决同审计环境的相容性问题。站在本单位的立场上,维护本单位的合法利益,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产生的动因比较复杂,但内部审计应不断促使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好部门领导的参谋,对外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对内主要依据内部管理程序和规章制度监督和评价单位内部的各项活动,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针对内审环境的现状,结合内审职能及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内审要大力改善审计环境,主要还得靠内部审计自身的努力。一方面彰显内审的各项职能;另一方面要利用科学发展的思想,转变职能,拓展内审发展的思路和方法,构建和谐内审环境,丰富增值和管理型审计的内涵。创造我国和谐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内审人员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以自身的职业努力和内部审计行为建立良好的审计形象和审计文化,推动内审环境的和谐发展及内审职能的转变。

审计机构要在独立、客观、公正、严谨、廉洁、保密的原则下建立审计运行机制,保证审计质量,把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是内审工作的基本要求。

1.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平台。和谐有效的内审环境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沟通渠道畅通。审计情况报告会是内部审计人员与领导层沟通的直接通道;审计业务研讨班是审计同行间相互联系学习的机会;每项审计业务开展前的审计公告是接收群众意见的平台。有效的沟通是防范风险和发挥职能的有效工具。

2.理顺关系,为内部审计提供优质的审计客体。审计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经济监督活动,又是一项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常规性经济监督工作。它需要审计单位领导的重视、被审计单位和人员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中的监督机制,从某种意义上学,接受审计的单位不一定存在问题,没有接受审计的单位也不一定不存在问题。这就要求人们在充分认识审计作用的前提下,以一种正常的心态来接受审计主体所依法实施的审计,并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理解、支持与配合,和谐的审计环境为审计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审计条件,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构建和谐的内部审计环境,关键在于理顺关系,为内审提供优质的审计客体。

3.用好人才,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管理知识等多层素质,具备较强人际交往技能和沟通能力,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选好人才,用好人才,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内部审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内部审计应在选人、用人以及审计项目资源配备上建立一整套合理的机制,使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管理层次、工作水平得到强化,确保有能力、有才干的审计人员能充分发挥智慧和作用。要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内部审计职业准入制度,建立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后续教育。系统地有计划地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高层次业务的培训,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经济理论、审计业务、政策法规、现代科技、计算机等知识和工作水平。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认知技能和行为技能(见附表),力求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树立正直、忠诚、严谨和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个人属性。

4.研究审计环境,探索有效发挥监督作用的新方式。审计环境是相对的,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研究审计环境,适时调整审计工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重视对内部审计环境的研究,要根据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及时变更审计范围和审计目标,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在现有的环境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内部审计应在制订审计计划和审计准备阶段。科学地进行审计项目选择和安排,在围绕财务收支方面查错纠弊的同时,更应从促进内部控制和管理效益的角度上,内部经营管理监督评价,最大限度地满足领导的决策需要。实现内部审计环境良性循环,不仅要求内部审计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地位,还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方式。

附表 内部审计人员所需技能

技术技能

根据既定规则熟练地工作

知分析/设计技能识别问题或界定任务并构建

技 典型的解决或执行方案

能鉴别技能 在不确定的重要条件下做出

复杂、有创意的判断

行个人技能 能很好地应对挑战、压力、冲

为 突、时间紧迫和变化的环境

技人际技能 通过人际互动取得收获

能组织技能 利用组织网络来取得收获

5.加强制度建设,为内审工作提供制度保证。COSO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制度为了基础的经营目标而存在,与经营活动融为一体”。内部审计应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全过程,不但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者,制度执行的监督者,还要作为制度的修订者。其次要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对关键控制和程序进行监督,并保持内控系统的有效性。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对内部审计的领导体制,机构设置和内审人员及被审计单位的责、权、利和工作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制度保证障。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审计工作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和审计行为,严格按审计准则的具体规定开展各项审计工作,避免审计的随意性。通过制定、完善《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办法》、《审计复核制度》、《重要审计项目业务审定会制度》、《审计质量检查评估和考核制度》《审计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内控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的审计业务工作体系,促进审计业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维护审计的独立性,通过查处大案要案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6.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单位领导成员和被审计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和工作人员也要转变观念,突出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与单位领导和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协调,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得到单位各级领导和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要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透明度,让广大职工群众了解、信任内部审计,并积极提供帮助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实现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以及全过程审计为主的观念转变;实现由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传统审计向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观念转变。要立足微观抓好“审帮促”,着眼宏观力求“管控防”,寓服务于监督之中。通过审计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减少违规违纪行为。在开展传统审计工作的同时积极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能。内部审计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理论,掌握新知识,增强创新意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确保审计工作高效、顺利开展。

我国内部审计主要是以传统财务账本为基础的财务审计,主要依靠事后的查错纠作弊,无法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所以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对传统查错纠弊的事后监督审计模式进行提升和转型,使我国内部审计工作方式转向以内控评价和风险评估为目标,以控制制度为基础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参与的监督与服务,实现被动防御向积极控制转变,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转变。同时要以化解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强化成本管理,整合资产,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重点,实现我国内部审计的管理、增值职能。

总之,通过多方面改革与完善,使内部审计由被动接受到自发设立,从处处遭到冷落到成为经营管理人员的良师益友,实现内部审计同微观环境的良性循环是关键。这样的良性循环需要内部审计工作者、部门领导等方面共同努力以及整个审计内部环境的改善,但更主要的还是靠内部审计适应环境的变革和思想意识的转变。有为才有位,内部审计不但在查错纠弊,维护财经纪律,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增进组织价值方面发挥作用,更应在完善管理,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加强风险管理上发挥“谋士”的作用,才能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

标签:;  ;  ;  ;  ;  ;  ;  ;  ;  ;  ;  

构建我国和谐内部审计环境的探讨_内部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