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层教学与初中物理论文_刘建开

论分层教学与初中物理论文_刘建开

刘建开 云南省腾冲市第六中学 679114

【摘要】分层教学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分组实验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将学生分层,设计多层次的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进行分层指导,从而使全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获得物理知识与实验技能的活动,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使学生学习的潜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物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2-095-01

一、理论依据:

1.1 因材施教理论

现代教育学对因材施教涵义的解释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实验是以学生的操作、学习为主,教师的检查、指导为辅,是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进行的。分层分组实验教学依据学生学习智能层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真正体现尊重主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

1.2 学习动机理论

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不仅影响着学习的量与质,而且也是一个贯穿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的活跃因素。学生所学知识太难或太容易都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实施分层教学,分层布置教学任务,这些任务具有一定难度,足以刺激学生智力进入活跃状态,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最佳心理状态,最终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不断地向着知识的高峰攀登。

二、分层分组过程:

2.1 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能力分层

在完成初二物理第一章教学任务之后进行测验,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调查了解其他学科成绩,综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动手能力和学习态度,并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发展意识将学生按层次分组。

A层:基础扎实,学习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成绩优秀的学生;

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学生;

C层: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无心听课,成绩差。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成绩、表现和要求,实行层间滚动鼓励制,鼓舞学生的实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2教学目标分层

基层目标:按大纲要求,养成良好的物理实验习惯,弄清实验目的、内容及有关的原理,认识仪器,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进行规范实验操作,并进行实验现象及数据的观察记录。

中层目标:在完成基层目标之后,自行设计数据表格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概括总结得出物理规律或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高层目标:除了达到中层目标的要求,还可以拓展一些实验或提出一些问题并自行通过实验或探讨得出结果,高质量地完成实验报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物理分层教学模式策略

以获取成功体验为核心、分层教学为手段,构建了基于提升有效成功体验的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纵向分层根据学习水平将学生按照比例1:3:4:3:1由高到低分割为层次一、二、三、四、五共五个层次,并在不同层次的基础上分为A、B、C级别的班级,根据学校人数确定每一级的班级的个数。由于细化了分班的层次,可以保证每一个班级初中生水平呈现较密的级差分布。这样的分层保证了同一班级初中生水平相差不至于过大,有利于榜样的选择和竞争的持续,减小学生所设目标的间距,通过小目标的达成保证学生成功体验的不断获得。

(2)横向互动获得较高成功体验的学生需要高强度的竞争和更有成就感的成功体验,成功体验获得不足的学生需要能够获得成功体验的环境。有的学生更适合竞争较强的学习环境,有的学生更适合竞争较温和的环境。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别和心理因素的差别,在教学中适时地将A级班中的2、3层次的学生与B级班中的2、3层次的学生进行层次变动,将B级班中的3、4层次的学生与C级班中的3、4层次的学生进行层次变动,加强学生与环境的适应性。

(3)班级座位分布的分层

在班级整体分层策略中已经将学生的层次级差进行了更密的排列。在进行班级座位分层时,学生的水平是以均匀的间隔进行排列的,根据学生排名顺序以S形进行座位排列。对于其中一名学生,他的前后是与他成绩相差一名的学生,前后同学的差距非常接近,在与前后水平接近的同学竞争中,更容易产生超越与被超越的过程,成功与需要成功的体验频率更高。座位排布左右的差距较大,便于帮助学生树立级差相对更大的目标,促进学生在小目标和大目标的达成中循序渐进地进步。由于学生群体水平变化不是同步的,需要根据不同学生水平的变化适时地对座位排布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学生周围环境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成功体验的获得,促进学生进步。

(4)探究教学的分层

探究教学采用两人探究小组的方式,一般的探究教学都采用四人小组的方式,由于小组人数过多,小组成员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同学在小组中只承担了聆听者的角色,没有承担表达者的角色。两人小组中,成员在聆听者与表达者的角色间互换,增强了探究的效果,使小组成员都能参与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困难的探究任务对于困难的探究任务,根据班级座位分布的分层,对每一排的学生进行两两组合。较难的任务更需要思辨的过程,不同水平的学生想法是不同的,对每一排进行左右组合,使水平不同的学生在讨论中产生认知冲突,互相了解对方的想法,低水平的学生也能够学习高水平学生的思路,更有利于问题的成功探究,以达到成功体验的获得。

(5)课堂提问的分层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依据回答问题所需要的认知操作,可以将提问分为六种类型:事实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用较低层次的问题对较高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能达到获得成功体验的效果,但是反之则不然。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问题的类型和难度有清楚的把握,对学生水平和思维方式有清楚的把握,在课堂提问中保证问题与学生层次的匹配,充分发挥提问提升成功体验的效果。

总之,在目前教学改革中,分层教学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属于个别化教学的一种,同时与孔子倡导的“因材施教”原则也相吻合,其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科学的运用分层教学,最大化的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兴全. 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育,2016(9).

[2] 徐锦. 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J].创新教育,2019(9).

论文作者:刘建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0

标签:;  ;  ;  ;  ;  ;  ;  ;  

论分层教学与初中物理论文_刘建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