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_郑由周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_郑由周

郑由周 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 355000

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9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口服止血药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消化内镜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有效缩短出血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镜;临床效果;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急症,它指的是屈氏韧带以上的肠、胃、食管出血,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且大多伴随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多由血容量减少引起)[1]。上消化道出血起病快,病死率高,据相关部门统计结果显示,其病死率高达8%-13.7%[2]。因此,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讲,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9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9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其中,男53例,女45例,年龄在22到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74±4.8)岁;病程为1到10天,平均病程为(4.21±1.26)天;54例血红蛋白<70g/L,44例血红蛋白≥70g/L;病种:57例消化性溃疡,14例胃粘膜糜烂出血,19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Diculafoy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种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口服止血药予以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抗休克、输血、抑酸和止血等治疗措施,并且让患者口服凝血酶以及去甲肾上腺素治疗。

观察组:对患者采用消化内镜下止血治疗。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先对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病灶的患者,则应采用0.1‰肾上腺素注射压迫止血或凝血酶,并且采用去甲肾上腺素予以治疗;对于伴随胃粘膜糜烂出血症状的患者,则应采用高频电凝止血治疗,且应用冰水洗胃,确保病灶区的干净,灶局部注射1:10000肾上腺素分四点注射,出血停止后拔针。

1.3 疗效评判标准

①显效:患者在治疗1周内,吐血、黑便等症状消失,且血压脉搏恢复正常,胃管内引流液清亮透明;②显效:患者在治疗1周内,吐血症状消失,黑便颜色减轻,血压脉搏正常,胃管内引流液颜色变淡;③无效:患者在治疗1周后,呕血、黑便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血液循环衰竭。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例数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49 26(53.06)13(26.53)10(20.41)39(79.59)

观察组49 31(63.27)16(32.65) 2(4.08) 47(95.92)

X?--1.0480.4416.0766.076

P-->0.05>0.05<0.05<0.05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疾病一般发病急,且病情发展速度快,如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能会造成病情恶化。在传统治疗中,内科医生大多采用止血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种治疗方法的药物起效比较慢,甚至有一部分患者因为止血效果不佳,最终不得不采用外科手术治疗[3],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同时带来生理上的损害。近年来,内镜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它可以直接观察到出血病灶,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比如局部药物注射、电凝等[4],提升治疗效果。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治疗,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药物止血治疗的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消化内镜予以治疗,效果显著。

虽然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良好,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用,尤其是大量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患者,由于内镜插管会加剧病情,因此不宜采用消化内镜治疗。通常情况下,消化内镜治疗的适应症如下:血液系统疾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管畸形、上消化道手术治疗归因局部再次出血等[4]。为了保障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需要遵循其治疗原则:尽早纠正休克、稳定生命体征,然后争取在24h之内控制出血。此外,在治疗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治疗。比如对于严重贫血患者,首先应进行抗贫血治疗,将其血红蛋白补足至70g/L后再进行内镜止血治疗;对于配合度较低(如存在狂躁情况),在治疗过程中需仔细操作,确保动作轻柔等。

综上所述,采用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有效提升止血成功率,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了保障其治疗效果,应考虑其适应症,并且遵循治疗原则。

参考文献:

[1]杨莉芹.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4,16(01):31+36.

[2]宋学平.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9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2,21(07):47+30.

[3]姜海波.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9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7(05):42-43.

[4]李莉,谭跃,黎振林等.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15(02):159-161.

论文作者:郑由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0

标签:;  ;  ;  ;  ;  ;  ;  ;  

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论文_郑由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