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思考
梁辉
(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摘 要: 随着“互联网+”计划的提出,可以给高校思政课带来更多的机会与方式。在目前,高校思政课的采取方式往往十分单一,学生对思政课不重视,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面对这一严峻的状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反思如何不让思政课的主观思想受到削弱。本文主要对思政课与“互联网+”的结合进行思考,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思政课;机遇;挑战
从2015年开始,国务院印发了相关意见对高校思政课的建设提出意见,强调学校应该加强思政课对学生的教育,切实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体系走进课堂”。现在,虽然有一些高校已经开始了思政课的建设工作,但是在其它学校中仍有一些学生与老师对思政课不停吐槽。这大多都是因为思政课的内容主要是讲授社会主义时代的精神以及发展背景等,课堂内容较为枯燥,老师的讲授方式也十分单一。所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高校老师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优化,让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中有更多的兴趣[1]。
一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面临的机遇
(一) 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推进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目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状况往往会出现学生与教学内容零体验、零接触,这对于老师的教学工作是十分困难的。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给学生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搭建桥梁,是一个十分不错的机遇。从现在的情况分析,高校的学生往往对流量明星、八卦新闻以及真人秀等内容十分感兴趣,学生都会在课余之间相互讨论自己所获得的内容以及新闻,还会在微信朋友圈进行转发。高校老师可以在这一个基础上先对热点新闻内容进行查找,然后对这些热点内容进行更深度的挖掘和分析,并结合思政课的主要内容对这些热点内容进行深层剖析[2]。“互联网+”的教学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由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课堂会变的更为生动有趣,对学生的思维开发也有积极作用。另外,高校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热点内容进行点评讨论,转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地位,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老师可以抓住这次机会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学生也可以更享受在课堂中学习的过程,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接受也更为简单[3]。
(二) 扩展了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带给教学方式最大的改善就是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打破了传统模式中的壁垒,让更多的人对于教学模式有了更为全新的认识,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让知识更加开放,人人都能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随时随地都能对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进行查阅和学习。因此,利用“互联网+”带给知识学习的开放性,高校老师可以创建公众号、QQ群、贴吧等交流平台,编辑思政课的信息与学生进行交流,并鼓励学生多进行讨论,高校老师也可以通过后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掌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将课堂学习转移到互联网中,因为学生的上网频率十分频繁,相信会不时地看见思政课的内容,并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点开和了解。后台的数据统计可以让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明确的掌握,随后再根据学生学习不足的地方进行备课,并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而不是以往的盲目进行学习,十分浪费学生老师双方的时间,也让整个课堂显的较为枯燥乏味[4]。
(三) 推动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创新
当学生进入大学后,已经有了学生给高校老师评教的系统,学生可以通过这一系统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改善,对整个教育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十分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育的质量改善,这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评价不再仅是学生对于老师的评教系统,还可以对评教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改善与升级。在“互联网+”时代下,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与内容会出现较大的改动,这就对老师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考验。高校老师需要尽可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中的新型教学模式,还需要将原本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与时代靠齐。并且在“互联网+”时代中,高校老师与学生之间会有更多的交流空间,老师也需要通过更多的交流来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弥补从前出现的不足。这些内容都将可以成为评教系统的评价内容,然后高校老师能够有针对性的去改善,对于高校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5]。第二,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作出数据统计平台,然后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捆绑在一起。这一平台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及时掌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对于数据较差的关系可以及时提醒和改良。这种数据平台所呈现出的结果会更加直观,如果能够将数据做成表格或饼状图进行比较,作用会更加明显[6]。
二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 面对各类多元化价值观,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
在“互联网+”时代下,各式各样的价直观会渗透在互联网的信息之中,而高校生都处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纪,还不能分辨清楚价值观的好坏,所以高校老师要尤其注意,始终教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观念。但是,目前出现误入邪教、法论功等有意破坏民族和平宗教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些学生甚至还会浪费自己年轻的生命。对于这一情况,各个高校老师必须提起警醒。尽管“互联网+”时代带给了学生更多的学习平台,但是老师还是要强调学生接受信息的好坏,对于传播有害信息的人员应给予举报,并告诫同伴再次遇到这一情况立后马告知老师进行处理。在平时也要举办红色专栏,向学生传播正能量的事迹,引导学生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7]。
(二) 坚持课堂教学为体,保持课堂教学的充分性
“互联网+”的教学课堂中,我们需要注意起主导作用的仍是讲师而不是大屏幕。通常在使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时,高校思政课老师都会播放一些短片来代替自己口传亲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仅仅通过播放短片,学生依然无法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具体了解,老师依然是在课堂中的主导角色。所以各个高校在以后的思政课课堂中,依然要主要老师的补充和讲解,而不能一昧的放在多媒体上面,尽管它可以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但是对于内容的理解方面,依然没有老师进行一旁的讲解有效。所以高校老师需要将二者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9]。
表6所示,试验2、3、4组血清干扰素-γ和白介素-2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试验3组和试验4组血清干扰素-γ含量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试验3组和试验4组血清干扰素-γ含量无显著(P<0.05)差异。试验2、3、4组之间血清白介素-2含量无显著(P<0.05)差异。随着日粮中松籽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清干扰素-γ和白介素-2含量有增加的趋势。
(三) 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教育主导性作用
“互联网+”平台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平台少的难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校老师进行授课时仍需要以课本为主,“互联网+”平台智能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辅助工具,一定不能完全抛弃书本。在以往的例子中,许多高校老师在教学时为了节省精力,都会使用互联网系统进行讲授知识,所使用的课件有时也会在网上进行搜索。虽然这对老师十分便利,但是它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很难被接受,学生大多都是在课堂中短时间内可以很准确的记忆,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完全忘记所学内容,留不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高校课堂中,老师仍需要坚持将课本放在第一位[8]。
三 结语
高校思政课的建设十分重要,它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作用,所以每个各校都要提起重视。在“互联网+”时代中,对于思政课的改善也是一次机会,高校老师应该积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争取让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10]。
“那个治库工程咱能帮着吆喝?”“治库工程咱得甩手,那破事,钱再多也不能帮他瞎吹。我了解了下,魏昌龙这人在当地口碑不错,你再下去捣鼓篇人物专访。你文字功底好,转行搞新闻上手快,不错。陵矿这个版是你拉来的,按规定你提成10%。”
1.人员素质低。基层队伍中,特别是村防疫员大多为临时雇佣人员,年龄偏大,不能独立完成移动智能识读器的信息录入和上传工作,严重影响畜禽标识数据库建设工作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马晶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获得感[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40(S1):47-50.
[2] 王卿华.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传播力研究,2019,3(05):175.
[3] 郑淑贤.“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66.
[4] 刘雪.“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3):108-110.
[5] 杨颖华.基于MOOC的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探析[J].才智,2019(17):26-27.
[6] 颜雅惠.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06):170-171.
[7] 王馨莹.思政课手机互动软件应用效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8] 金蓓蕾.基于“互联网+”的思政教育改革途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5):34-36.
[9] 赵洁.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新西部,2019(12):148-149.
[10] 万燕,向达兵,吴琪,张珏,王跃华,姜良珍,邬晓勇,孙雁霞.互联网+科研并重下“生理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42):30-32.
本文引用格式: 梁辉.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7):64-65.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7.032
作者简历: 梁辉(1969-),女,汉族,内蒙古呼伦贝尔,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互联网+”论文; 高校思政课论文; 机遇论文; 挑战论文; 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