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摘要:如今,我国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也随之渗透进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当前的电业行业也逐渐开始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自身的经营及管理,因而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也催生了大数据技术,这种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电力行业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为这一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阐述了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同时就如何防范此类风险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电力行业;大数据应用;安全风险
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对用电量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这就要求电力行业要加快内部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结构的调整,同时加强生产技术的革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电力行业的这一需求创造了条件,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各层面的应用将这一可能变成了现实。这不仅缓解了电力行业面对外界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上面临的压力,也为电力行业的生产经营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收益。实际上,在大数据技术给电力行业创造便捷与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风险,如何规避此类风险则是这一行业需要积极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一、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
(一)使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能耗并优化用电方案
随着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智能电表每日产生大量、不同类型的用电相关数据,以省为单位的用户用电数据可以达到几千万条,利用这些数据结合气象数据、用电信息、电费信息、企业生产数据及用户负荷等数据的价值,采用分布式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研究用户的负荷特性及用电行为习惯,构建用户用电意愿、业扩报装、环境因素、行业用电结构变化与电量变化影响关系的知识库和关系模型,可以对用户用电能耗进行分析和信息推送,最终引导用户合理优化用电行为。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能耗分析及用电方案优化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用能费用,保障客户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有利于电网削峰填谷,平稳运行,提升供电服务满意度。
(二)使用大数据提升物资管理水平
物资管理是电网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物资管理中需要对公司物资库存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当年项目投资的规模,定性的估算物资库存需求,安排相应的物资采购计划,并将物资采购数据录入公司的ERP、电子商务平台,生产管理系统、营销业务系统中,利用大数据关联分析技术,开展物资库存、物料需求与电网规模、结构、年限以及投资等信息的关联分析,研究其存在规律,获取合理的安全库存预估方法。最终实现仓储陈本最小化,提高库存合理性和资金使用率。
(三)使用大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电网中长期负荷预测是电力调度部门制定电源、电网规划方案的基本依据,其数据源涵盖气候、历史用电量、政策等方面,这些数据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机构部门中。利用分布式存储和数据采集技术,将这些分散的数据集中采集处理。而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根据用电信息采集数据、行业用电信息和产能信息等数据,统计分析行业的负荷用电信息,获取行业用电特征和单位规模用电量。结合政府用地规划数据和原有地理信息数据,预测地区用电负荷。通过将价值数据共享,一方面有利于中长期负荷预测数据查找的工作冗余,另一方面也为其他部门制定规划方案、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电力行业大数据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一)数据信息存在泄露风险
电力在其整个“发、输、变、调、配、用”的周期中,每个环节、每个瞬间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如在电网运行过程中通过各类传感器实时或定期获取设备状态信息,仅涵盖主网设备的情况数量级可以达到TB级。配网设备数据量更大,种类繁多,随着配网设备逐步集成到设备生产管理系统,数据规模将达到PB级;在营销客服领域目前仅用电信息采集一项,每年新增数据约90TB,客户服务数据全年预增7TB。这些数据均可极大促进电网智能感知、内部管控能力以及用户服务效率提升,但如果数据提供者对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使用过程中无法实施有效的控制,那么可能造成海量敏感数据泄露。例如,有些收集数据的本地收集终端还留存有数据,缺乏对留存数据的安全保护机制;本地智能终端与后台服务器之间缺乏数据传输安全机制,采集系统缺乏身份验证、权限管理、加密、完整性校验等安全机制等等都会造成数据破坏或泄露。一旦大数据被篡改、泄露,将会对电网生产、经营管理、用户服务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数据信息安全管理风险极大
数据安全管理问题,是我国应用大数据面临的最突出风险。虽然将海量数据集中存储,方便了数据分析和处理,但由于安全管理不当所造成的大数据丢失和损坏,则将引发毁灭性的灾难。由于新技术和新业务发展,对隐私权的侵犯已经不再需要物理的、强制性的侵入,而是通过各类数据更加微妙的方式广泛衍生,由此所引发的数据风险和隐私风险,也将更为严重。2016 年,某电网在推行网上增值业务的时候,第三方服务公司通过地方供电所提供的信息,开展业务代办服务,间接实现了信息收集,导致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发生。而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和信息监管的缺乏,导致数据所有者无法明确在信息记录的后台,有谁记录了信息,下载了数据,使从收集到生产、分析、发布等各个环节都没有数据隐私保护,电网用户的信息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危害。
三、对于防范安全风险的几点建议
(一)落实数据全生命周期防护工作
电力大数据来自于生产数据和运营管理数据,应针对其防护应重点从数据采集与传输、存储、使用等数据全生命周期开展安全保护工作。从数据采集到数据传输的加密保护,数据存储的可用性完整性保证,再到数据使用和恢复的准确性要求,期间应从政策制度要求到技术管控,全面评估关键数据所面临的威胁暴露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阶段防护策略,确保核心数据资产安全。转移数据防护重心,由“基础防护”向“精准防护”合理转变,解决价值数据安全“看不见、看不准、看不实”的问题。
(二)加强大数据安全管理力度
“数据安全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电力海量数据中不仅包括大量用户隐私信息,还涉及企业经营决策信息,甚至关系国计民生以及国家决策的重要信息。以用户隐私为例,如目前第三方交互支付平台缴电费过程中,对一些用户地址、联系方式等隐私信息进行部分隐藏式的显示,以避免信息泄露,同时隐私信息不提供第三方存储。在开展电力大数据的安全管理方面, 一是做好电力大数据建设的规范统一。制订电力行业统一的安全规范框架,各级各类信息的网络互联、数据集成、资源共享、全周期隐私保护均在统一的标准下运行,实现大数据管理和使用的正规有序。二是做好电力大数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电力大数据的不同类别,如营销数据、用电数据、预警数据等按照重要程度分类管理,设置不同的安全风险等级,制订安全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用户用电信息泄露的隐患。三是要提高电力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对企业存储的电力大数据类型和数据防护知识开展培训,让员工意识到数据的价值,充分认识自己工作中数据安全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周期性地进行安全攻击演练,提高防范效果。
结束语: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信息可以说是电力行业生产、运营以及管理的无形资产,电力行业在应用大数据开展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技术愈成熟,就愈发能促进行业的高效运营和发展。在此过程中,要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防范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使行业的运营和发展更加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宋璟;任望;王煜;佟鑫.浅析电力行业大数据应用及安全风险[J].中国信息安全.2017(09)
[2]严明良.电力行业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3]赵云山;刘焕焕.大数据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研究[J].电信科学.2014(01)
论文作者:皮晓东,杨建,孙开宁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数据论文; 信息论文; 电力行业论文; 风险论文; 电网论文; 技术论文; 用户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