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张留锁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张留锁

摘要:众所周知,人对建筑的需求发展是一个在时代条件制约下不断妥协并延伸的动态过程。在生态理念不断推广的大背景下,在地域性建筑中融入生态理念成为当前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做具体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地域文化;建筑设计;应用

引言

建筑的功能与空间设计趋势与时代特点及人的需求息息相关,未来的建筑方案也将会融入越来越多的基于需求的设计理念与技术体系。理清建筑的发展需求与趋势,并将这些理念或技术通过最佳的方式向用户展示、让用户轻易理解和欣然接受其要点,对建筑设计与咨询是一个挑战。

1地域性建筑基本内涵

地域性建筑基本内涵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地域性建筑是指一类具有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诸多特点的建筑物,其深刻蕴含了当地民众的情感和依赖之情。地域性建筑充分展现了特定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痕迹,也展示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当地民众对“家”观念的充分认可。在历史发展潮流之中,地域性建筑能经久不衰并保留其独特的吸引力,如凯旋门、北京天安门、卢浮宫、故宫等,均保留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对民众产生巨大的额吸引力。

2生态地域建筑评价依据

生态地域建筑评价依据主要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1)建筑成本。生态地域建筑的建设必然会产生相关成本,如原料、再生建设、处置成本等。生态地域建筑一般会利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和措施降低建筑成本,进而提高建筑的整体效益,例如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措施会有所改进,提高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选用集约度较低的材料进行建设施工等。(2)建筑性能。生态地域建筑对性能的要求要突出生态特征。传统建筑性能要求具备安全性、实用性、方便性以及突出建设难易程度,生态地域建筑性能除了具备上述传统特征外,还要清晰反映出生态特征和建筑目的,便于设计者能权衡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和差距。(3)环境影响。生态地域建筑的环境影响主要考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失及付出的代价多少。这些代价和损失一般通过评估环境污染、资源损耗、物种多样性弱化等指标进行综合考量。为此,生态地域建筑综合效能的提高必须利用科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优化,尽可能降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或破坏。

3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对地方传统建造技艺的传承与再现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之一是对地方传统建造技艺的传承与再现。建筑是地区的产物。聚居在一个地区的人们不断认识本地特殊的自然条件,积极钻研建筑技术以满足不同的生活需要,其经验日积月累,世代相传,总有独到之处,也自然形成了地区的建筑文化与特有的风格。地方传统建筑技术是当地先民为适应地域自然条件而逐渐习成的生存手段,它在受到自然因素影响的同时也与当地的文化因素及社会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具有经济适宜、可操作性强、人文色彩浓烈的特点。它为传统地域建筑提供了创造条件,是造就传统地域建筑风貌的重要非物质因素,亦是地域文化留下的宝贵遗产。故在当代建筑的地域性创作过程中,从设计任务的实际需求和工程造价的控制出发,因地制宜地选用一些蕴含地域情感与智慧的地方技术,不失为一种在有限建设条件下营造地域特色、延续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以某地区为例,该地区盛产竹子,当地民间的竹构技艺历史悠久、精湛高超,竹筏育制场中毛竹储存仓库的设计方案便集中反映出建筑师对该传统建造技艺的珍视与传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该建筑单体全部采用当地竹材制成,其结构体系充分借鉴了当地乡间砖窑普遍采用的传统竹结构做法,通过绑扎、插销、套筒穿插等方式将竹子构筑成一榀榀桁架外加斜撑的结构单元,使竹材硬朗又富有韧性的特质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以轻盈的形态实现了较大的内部空间跨度,建筑的外部形态也随之自发形成。屋面、墙体、门窗等建筑的其他部分亦采用竹片铺拼而成,并作封边处理,格调统一,朴素大方。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通风以及方便毛竹搬运,竹门均采用转门或上悬开启的形式,构思巧妙,独具匠心。整个建筑造型简洁,结构合理,具有很强的建构逻辑与艺术表现力,满足业主所提出的成本较低、建造快速、施工方便、功能实用、生态环保的设计要求,而且用竹材构筑仓库亦从另一个方面展示了该地区传统的竹材加工工艺,是对竹筏育制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功能的极佳补充。针对竹材易腐、易遭虫害的缺点,建筑师还设计了一套完整的防腐、防虫措施:采用大出檐以避免竹材因阳光直射导致开裂,在屋面下增设防水卷材;采用凸出地面的混凝土点式基础隔绝潮气;对竹材及场地进行防虫预处理……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使用年限,有效实现了传统建造技艺的传承与改进。除了待建的毛竹储存仓库外,已经建成的办公宿舍楼亦在细部层面留下了当地其他传统建造技艺的痕迹。例如门窗由当地木匠于现场手工制作;台基采用当地传统的干垒毛石做法;砌块墙体的转角处理采用当地乡间砖房常见的钝角交接方式。竹筏育制场对地方传统建造技艺的传承与再现不仅为建筑增添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更是赋予了建筑强烈的人文气质与场所精神,使建筑在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生产及展示空间的同时本身也成为了一件融入地方传统技艺的展品。

3.2审美上结合科学性和艺术性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之二是审美上结合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设计工作的时候,让美学艺术发挥出应有的特点和价值。这融入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的设计不能仅仅是关注空间的安排和运用,在材料和结构上也要进行科学的设计,保证拥有一定的科技性美感。这会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高效性。在把这两个方面进行密切结合的情况下,就会让现代室内设计工作的美感得到完美体现。

3.3建造与材料选取上的地域特征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之三是建造与材料选取上的地域特征。建筑的营建模式是自然发展与民族智慧沉淀下来的精华。它的建筑构法与材料选用往往受当地的气候环境、地理地貌、生产技术等关键因素的制约。某地区常年干旱,黄土资源丰富。建筑就地取材使用了生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结合适度的木材进行建造。从某种程度来说,由地域特性所决定的营建形式和材料选取,可以使建筑达到最大化的自我调节。同时,也最大化的保护环境和达到建筑生态化的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材料的合理运用,现今该地区建筑营建所使用的主要结构是生土墙木构架结构。构筑方法有两种:一是生土夯筑;二是生土砖砌筑。生土的热惰性大,传热速度慢,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夜晚释放出白天吸收热量,减弱早晚大温差对室内温度的影响。

3.4使用者积极参与建设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之四是使用者积极参与建设。生态地域建筑项目完成后主要供当地居民或使用者使用,而使用者作为环境污染的制造者,本身就要积极参与生态地域建筑的建设工作,从设计开始,与施工方充分探讨,提出自身的建议和意见,这样可提高生态地域建筑的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参与者积极参与其中,也有利于实现生态地域建筑与当地居民的融合,确保生态地域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总之,在民族文化、乡情民俗、建筑语言的规范和约束下,不同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建筑文化传承,从某种方面来讲就是建筑地域文化的一种展现。因此,我们要多注重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薛振.生态建筑技术地域性应用策略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9(6):45.

[2]刘雪林.生态建筑技术地域性应用策略探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8):63.

论文作者:张留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3

标签:;  ;  ;  ;  ;  ;  ;  ;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张留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