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维方式的现代化_系统思维论文

论思维方式的现代化_系统思维论文

论思维方式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时代对思维方式现代化的呼唤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思想、观念产生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外历史还雄辩地证明,任何大的社会变革,无不是以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其前导的。邓小平同志反复提醒全党和全国人民,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改革步伐。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人头脑被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以及过去多年“左”的思想意识紧紧束缚着。究其原因,当然有多种,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思维方式陈旧、落后,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市场经的要求。可见变革思维方式,实现思维现代化,已成为时代的强烈的呼唤。所以我们每个人,尤其是作为跨世纪接班人的青年一代,要迎接时代严峻挑战,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就必须真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就必须变革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使思维现代化。

那么,思维方式如何变革?怎样才能实现思维现代化?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弊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其次,对“全新思维方式”即现代化思维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是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反思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思维方式。传统思维方式也和传统文化一样,有精华也有糟粕。由于强烈的继承性,人们在吸收和发扬其精华时,往往把糟粕——局限和弊端也同时承袭了下来。其中对人们影响较深的有以下几方面:

1.思维逻辑绝对化。这种思维方式的基本公式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①所以它常常使认识和实践脱节,或是钻进死胡同里走不出来。一讲阶段斗争,似乎人类除了阶级斗争,其它什么都没有了。由此又自然得出:封建社会的一切都是反动的,其文化传统和伦理道德等都没有继承的必要;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都是丑恶的,其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也绝不能为社会主义服务。绝对化思维方式的再一种表现就是“一刀切”,路只有一条,标准只有一个。如前些年的“精神决定论”,今天的“金钱万能论”,都是绝对化思维的结果。这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是以思维活动中简单化为认识基础的,即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只“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②所以它实际上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是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独断专行的主要思想根源。

2.思维活动政治化。在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政治价值观常常左右人们的思维活动,遇事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政治”作为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延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人们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形成了实用理性思维的传统,处处讲人事、讲关系、讲顺从,甚至讲人身依附。在“突出政治”的岁月里,这些关系被空前的强化了,使人们思维的准则和焦点始终无法离开政治。于是,充满着错综复杂关系的客观事物,在一些人的眼里都只剩下“政治关系”了;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都被牵强附会地归结为“政治作用”。结果,不仅思维方式简单化了,思维主体被亵渎了,而且使不少人变成墙头草,心理畸变,价值观扭曲。

3.思维渠道封闭化。我国长期的自给自足的小生产和自然经济,造成了闭关自守、与世隔绝的状态,使人们的视野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区域里。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的社会存在,又造成了人们封闭保守的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至今仍顽固地占据着一些人的头脑。其突出表现,一是割裂时间与空间的联系,喜欢单纯做纵向或横向的比较;二是习惯于沿着思维是理性认识的轨道,在抽象的逻辑王国里转圈子。对活生生的多彩世界只能做经院式的模式化、简单化图解,使思维变得刻版、单调、公式化、凝固化。

4.思维方式公式化。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精神精华。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体现在诸子百家的哲学繁荣方面。在近代,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然而,这些精华却被一些人当成权威的绝对真理,把自己的思想紧紧地束缚起来,用权威束缚衡量一切,把一切都纳入权威的思维模式。这样,一个五彩缤纷、生动活跃的现实世界,在这些人的脑海里,又变得公式化、概念化了。加上有些人的无知、偏见和私欲,又把权力同这些“绝对真理”搅在一起,观念只准一种,方法只要一个,只需要你按已有的原则和观念去规范思维。

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科学,正是它强烈、鲜明地反对庸俗化和僵化。马克思从他开始政治活动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就说过:“真理是普遍的,它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大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③毛泽东也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④遗憾的是,有些人,在这里恰恰背离了马克思主义,他们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成教条,并设置许多思想禁区,造成了束缚思维的枷锁,使许多人思想麻木,观念凝固。这不能不认为是我国在解放后的二十多年里,几次大的失误和受挫的主要原因之一。

5.思维轨迹单一化。世界是由多种多样的事物构成的,所以反映客观存在的思维也必须多样化。思维轨迹的多样化,是人类不断开拓新的认识领域和增加认识深度的重要前提,也是思维的本质属性。然而在不少人的头脑里却仍保留着单一化大统一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带来的是思想的贫困和认识的僵化。他们唯书、唯上,满足于“照抄、照搬、照转”。这不仅与党的思想路线要求相去甚远,而且会成为深化改革、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拌脚石。

从以上对传统思维的反思中,我们已不难看出,陈旧、落后的思维方式不仅不能适应社会变革和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是认识片面、思想僵化、决策失误、实践受挫的主要根源。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努力改善思维结构,变革思维方式,实现思维现代化。

三、现代化思维方式的结构和特征

现代思维方式的结构和特征是什么呢?

列宁说过:“要真正的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⑤现代化思维就是能够使思维触及并准确地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的系统辩证思维。这种思维具有由客观到主观、又由主观到客观的全面的辨析功能和灵活的调节功能。这种辨析和调节功能越强,思维主体的综合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优化组合能力也就越强,也就越能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变化规律。所以现代化的思维结构应该是全方位网络式系统化的。所谓“全方位”,就是思维领域涵盖时间和空间、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所谓“网络式”,就是思维线索多渠道式目标有序组合。所谓“系统化”,就是思维活动以系统整体为着眼点,以组成系统的各要要素的结构与层次以及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为侧重点,以系统整体目标优化为目的。这种全方位网络式系统化的思维结构,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整体性。整体性是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现代思维发展的基本趋势。虽然传统思维方式也强调整体性,但常常带有混沌直观、思辨猜测的特点。现代的整体思维,完全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当我们站在科学的基础上,对“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进行“深思熟虑地考察”时,“首先呈现在我们在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科学思维必须注意掌握“相互作用”和“种种联系”的“总画面”。⑥从辩证思维的发展看,马克思时代主要强调了发展过程性,列宁时代主要强调了对立统一性,而在今天,可以说整体性已成为辩证思维的主要特征。

2.开放性。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有生命力的系统必定是一个开放系统,所以现代辩证思维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思维科学告诉我们,人们思考问题总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进行。这种相互联系的时间和空间通常被称为思维的参照系。开放型思维方式,就是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参照系,纵横兼顾。从时间上看,思维振幅是由历史、现实和未来三部分组成。开放性思维,不仅要研究历史,注重现在,而且要探索未来。从空间上讲,思维范围越广越好。开放性思维就是要尽量扩大思维范围,让思维触角突破传统的隔离圈,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发散到各个领域。在世界进入新技术革命,信息时代和国际经济大循环的今天,只有开放型思维才能广泛地吸收各种信息,使思维的综合性和有序化建立在坚实雄厚的物质和理性的基础之上,从而推动思维活动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3.互补性。互补性思维是以客观事物的互补现象为思维的引发点和落脚点,使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有机结合,各显其长,互补其短,以求取得创造性和互补效应。列宁说过:“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统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同一的、是相互转化的”。⑦互补性正是同一性的逻辑发挥。一方面,同一性为互补性提供了客观前提,没有同一性就谈不上互补性;另一方面,互补性又是同一性的具体实现方式,没有互补性,同一性就失去其丰富的内涵。同时,互补性又以排斥性为前提,只有互相排斥的两方都只能显示出整体中的一部分,互相不能代替,才有互补的需要,其互补的总和才能描绘出一幅完整的真实的辩证图像。

4.整合性。现代思维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思维活动至少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等形式。在此基础上,人们又进一步明确了思维活动是一个多维整合的过程。所谓整合,就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同一与变异矛盾的统一。整合思维是抽象普遍性向整体相关性的一种跃迁,是一种多元构同的动态思维过程。这是把认识对象放到一个“整体——部分”的网络系统中加以考察,既把认识对象看成由部分构成,又把它看成是有机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还把它看成是处于客观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部分。思维的整合性不仅要求揭示客观对象各个部分的质,同时还要求揭示其与环境的内在联系。从一般情况看,抽象思维是从规定性方面把握客观事物,形象思维是从形象方面把握事物,而整合思维则是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以及其它思维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新的把握事物的方法。只有在连续的、立体的、系统的和相容的思维整合中,才能形成一种信息交流和转换的反馈机制:形象思维接受了抽象思维提供的概念、数据、公式等信息,便浮想联翩,产生相应的思维表象;抽象思维接受形象思维提供的表象信息,便更加富有活力,从而进一步去获取新的概念,数据和公式等,如此往复反馈,多维整合,循环升华,人们就会一次比一次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和特性。整合性思维不是被动地复现表象,而是把表象重新组织安排,加工整理,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模型或概念。

5.开创性。开创性是现代社会的主旋律,也是现代化思维的最显著特征。传统思维追求无悖论性,把矛盾排斥在外。现代思维则以悖论为逻辑起点,把思维看着是解决认识中矛盾的根本出路。所谓开创性思维,就是在思维领域里敢于碰硬,敢于破旧立新、推陈出新,追求“独到”和“最佳”。

随着大科学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实践和认识的领域不断地发生深刻变化。新科技革命的兴起,新方法论的发展,新学科的诞生,都已经远离对客体的感生直观,在今天,人们只靠感性直觉来上升为概念已经远远不够了,思维触角必须扩展到直觉范围以外;人们只靠已有经验材料来产生理论也远远不够了,还必须依靠思维的抽象和整合创造出新的理论。当今的很多新理论、新概念、新模式、新假设,都证明了这种开创性思维的普适性和重大功能,为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开拓了新途径、新领域。如自然科学方面的“夸克模型”,社会科学方面的“一国两制”等,都是开创性思维的重大成果。可以说开创性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层次,也是现代化思维追求的最高目标。

注释:

①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7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55页

⑤《列宁选集》第四卷第45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0页

⑦《列宁全集》第38卷第111页

标签:;  ;  ;  

论思维方式的现代化_系统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