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于春梅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安镇院区精神科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患者临床症状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临床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胜一筹;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93.33%)与对照组(53.33%)相比,结果显而易见,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较为理想。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护理满意程度,护理价值高。

【关键词】住院精神分裂;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8-0312-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科疾病,会对患者心智造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情感、行为、知觉等方面存在障碍,患者自理能力下降[1]。大部分患者需要入院接受终身治疗,临床症状表现为偏执、思维障碍、攻击性、抑郁,且该病没有理想的预后措施[2]。相关学者称优质护理干预能为患者提供全方面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护理价值高。我院进一步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从收治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患者。

实验组患者年龄在29岁~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5±7.25)岁,其中女性患者7例,男性患者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9岁~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75±7.65)岁,其中女性患者6例,男性患者9例。

2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相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在实施生活护理之外,密切监测病患各项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维护病房秩序,保证所有病患的安全。

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健康宣教、生活技能、家庭支持、环境护理等方面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

(1)健康宣教:定期开展知识讲座活动,详细为患者解说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症状、注意事项。向患者分发宣传手册,介绍病症的防治知识,也可以通过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在发生幻听时,如何转移注意力,同时告知患者在感到恐惧和不安时,如何令自身心情放松。

(2)生活护理:定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精神压力,保证患者日常生活起居能稳定在正常状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内心世界的状态,以便在患者出现异常状况时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模拟现实情景对患者进行训练,强化病患的社会技能。

(3)家庭支持:定期开放探视,增加患者与家属接触时间,使患者能感受到家庭温暖,树立积极对抗病症的勇气与信心,提高自身价值意识。探视前,护理人员应向家属说明探视注意事项,向家属汇报患者目前的精神状况,鼓励家属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

(4)环境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干净舒适,给予患者舒适的休息环境,保持病室干净整净。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患者心境平和,整洁的环境也能令患者在焦躁时心情放松。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实时数据,通过临床症状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情况(思维障碍、攻击性、抑郁),同时对患者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为①非常满意、②较满意、③不满意,满意程度=(①+②)/总例数*100.00%。

1.4 数据处理

护理疗程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准确无误的输入至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对比方法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方法通过t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症状对比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分别为:

①偏执:思维障碍:实验组(5.55±0.58)分,对照组(7.98±1.88)分。

②攻击性:实验组(2.21±1.01)分,对照组(6.75±2.56)分。

③抑郁:实验组(1.52±0.27)分,对照组(5.35±1.97)分。

综合①②③,实验组临床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胜一筹,组间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详情如表1所示,实验组满意率为93.33%(14/15*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护理满意程度高,组间比较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情况[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精神科疾病,对患者心智造成影响,在情感、行为、知觉等方面存在障碍,临床症状表现为思维障碍、妄想、幻觉、偏执、具有攻击性等[3]。病情反复,患者需长期或终身治疗且可能无法根治。常规护理无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护理,临床效果不佳。相关医学学者称,优质护理干预能为患者提供全方面的护理干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4]。

优质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无微不至的护理,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给予患者护理干预。主动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勇气[5]。通过与家属的接触,鼓励家属与患者一同面对疾病,给予患者家庭的温暖。目前临床上并无精神分裂症完全治愈的案例,但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及家属强力的支持下,结合合理的护理,有比较理想的进展[6]。

本次研究通过优质护理,旨在研究患者通过不同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评分及护理满意程度情况。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临床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胜一筹;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93.33%)与对照组(53.33%)相比,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升护理满意程度,护理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梅丽.优质护理服务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3):293.

[2]周娟,陶亚琴,单建华等.优质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11):179-180.

[3]明庭美.优质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7):222-223.

[4]方蕾,刘洪燕.优质护理服务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2):191.

[5]高喜花.优质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比较[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5):251-252.

[6]蔡令艺,高小杰.优质护理服务与常规护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比较[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3):139.

论文作者:于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论文_于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