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德育与情感教育_情感教育论文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德育与情感教育_情感教育论文

思想品德课如何实施道德情感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品德论文,道德论文,情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道德情感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诸多途径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着不能替代的作用和不可低估的优势。从1991年秋开始,湖北省教研室组织开展了“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成效。本文就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概括性的阐述。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是指个人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观念去评价具有道德意义的人或事,或由于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态度体验。道德情感教育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一定的教育影响,促其在情感领域发生特定方向上的变化,表现出新的品质,导致新的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原有不健康情感的消除,从而培养起相应的道德情感的过程。

在学校教育中,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多种。例如,有关学科的教学,活动课程的教育,学校德育活动等。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实施道德情感教育中具有其它途径不能替代的作用。其一,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功能。其二,道德情感教育内容是思想品德课教材和教学内容中的重要方面。其三,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中有许多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其四,思想品德课教学特点和原则突出地体现了情感性。其五,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教师、课时、教材、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作为保障,有利于道德情感教育取得实效。此外,思想品德课开课以来,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方兴未艾。无论从关于教学目标的研究,还是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注入情感因素,体现育情功能,发挥教学的整体效应也日益成为教改的主流并代表着改革的方向,这不仅为深化此类研究积累了经验,也说明了这一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教学规律的探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基于以上认识,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特点和现状,我们在研究中提出了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几点设想和思路:第一,以“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作为指导思想;第二,分析每课道德情感教育因素,把握具体的情感教育内容,规划每课道德情感目标;第三,进行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选取有效的道德情感教育方法;第四,对学生道德情感发展水平进行有效测评,随时调控教学过程。

二、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道德情感教育内容

思想品德课教材是教学中师生双向交流的中介和凭借,也是蕴“理”、含“情”、示“行”的特殊的论据性材料和教学载体。以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教科书为例,全套教材12册共100多篇课文, 如果以道德情感教育因素作为视点,进行宏观分析,不难发现全套教材具体包含的道德情感教育内容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和广泛性。纵观教科书,其包含的道德情感因素不仅丰富多彩、具体生动,而且几乎凝聚了人类高尚道德情感的方方面面。其中有热爱祖国的情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热爱人民的情感;热爱集体的情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人—物”关系的情感”;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情感;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情感;追求良好品格而引发的情感;等等。

在具体分析每课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时,我们发现分散在每课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内容上体现出了一定的序列性。我们将其归纳为以下10个方面的内容和序列:1.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热爱祖国的情感;3.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4.热爱人民的情感;5.热爱集体的情感;6.责任感;7.热爱家乡的情感;8.同情心;9.怜悯心;10.自尊心。

小学低、中、高各年级在情感教育内容上各有侧重点。以小学低年级为例,教育内容是以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心中有他人的情感为主体的。学习的责任感、心中有他人的情感、劳动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在小学低年级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据统计,心中有他人的情感,占整个小学低年级情感教育内容总量的27.3%,学习的责任感和爱劳动的情感两项各占18.2%,三项合计达63.7%。这是因为这些情感是对人的一生影响较大的几种情感品质,是其它情感教育的基础。

三、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中的道德情感目标

根据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有关理论,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是由道德认识目标、道德情感目标及道德行为目标三方面构成的。在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要求下,完整地规划出每课“知、情、行”三项目标是实施情感教育,获取整体效益的关键。而三者中,以情感教育目标的确定最为困难和重要。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教学多年来未完全站在教育目标的高度上来认识和研究道德情感教育问题。同时,道德情感在人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过程中起中介和桥梁作用,其目标的确立和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发挥情感的作用和功能,促使教学获得整体效益。

在研制每一课道德情感目标时,我们在实践中一般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充分挖掘出每课的道德情感教育因素,这是准确拟定情感目标的基础;第二步,研究每课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目标,对道德情感目标实施初步定位;第三步,“上承认知目标、下联行为目标”,确立每课具体的道德情感目标,并确立本课达到的水平层次;第四步,用可操作性的语言对具体道德情感目标及层次加以描述,并形成“知、情、行”相互对应的整体教学目标。

在制定每课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时,道德认识及道德行为目标的水平层次是十分明确的,对道德情感目标而言,我们在实验和研究中依据有关目标教学的理论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将其理解为三个由低到高的水平层次:接受→反应→态度。三个层次的具体含义如下。

接受,是指学生对于某种教育目标存在的感受性,即注意或留心教学内容的程度。学生感受到某些现象和刺激的存在,并不排斥这种存在。一般在实际操作中以A级来表示,并多用“注意、思考、 兴趣……”语句来描述其具体内容。

反应,这一类情感目标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它标志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已进入自觉主动的状态,学生对教学内容及其相应的教学活动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反应。在具体操作中,B级一般用“感受、乐意、不愿、体验……”词语来具体描述。

态度,是一种稳定的情感品质,意味着学生的情感活动已不受特定的教学活动或情境因素的诱发和制约,明显地受制于某些价值观念的支配,能经常出现。在目标参照表中为C级,一般用“表示、热爱、憎恨、同情……”词语来描述。

四、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一般规律

在道德情感教育的研究和实验中,我们以道德情感教育理论及思想品德课教学原理作指导,对教学中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一般规律作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我们认为,道德情感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中实施道德情感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道德情感教育一般规律必须突出反映以下原则:以情激情原则、优化学生道德需要原则、扩展和深化学生自主感受和自主体验原则、“激情”与“明理”和谐互动原则以及循序渐进反复强化原则。

“以情激情”原则是根据情感具有感染性的特点而提出的。这是构建在“以情感人、情理交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原则的基础之上,揭示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施道德情感教育总的指导思想。其核心内容是指出了情感教育中必须明确:无论是人的情感,还是物中蕴含的情感因素,都会对特定的人产生影响。

优化学生道德需要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特点以及动机和需要,并在教学中加以正确区分和引导。这是因为人的道德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就是主体的道德需要。

深化学生自主感受和体验的原则是强调教学要引导学生发挥感官功能,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充分感受和体验丰富的情感教育信息,这是因为教学中激起学生多方面的感受和体验是相应道德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生长点”。

所谓“明理”与“激情”和谐互动原则是根据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而确立的教学策略。它要求教学必须真正做到“情理交融”,达到道德认识的提高及道德情感的培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目的。

循序渐进、反复强化的原则,揭示了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总是循着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轨迹发展的。教学中必须反复强化教育、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培养学生健康而丰富的道德情感的目的。

五、思想品德课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道德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遵循道德情感教育原则,依据道德情感教育目标,运用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学生道德情感实施定向培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每课教学过程中是按一定要素的组合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环节和结构的。这些要素和环节的构成也是整个教学结构中的一部分。在研究中,我们根据教育的一般规律和教学的特点,从情感教育的角度将其过程概括为“情感引发→情感体验→情感深化→情感投射”四个基本环节。这些环节是分别与明理过程、导行过程相互匹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

情感引发:借助开课的第一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的环节。

情感体验:是指在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产生与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多种内心体验的环节。

情感深化:在学生产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某一具体人和事进行抽象、概括和升华,使学生对这一类道德现象产生较为稳定的态度。

情感投射:这是集中发挥情感功能的环节。它指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自身积极的情感倾注、投射到一定的客体上,达到巩固学生情感的目的。

在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探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情育情法:是指凭借教师和教材之情唤起学生之情的方法。运用此法必须强调两点:一是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感染作用。

以形育情法:是指运用具体而直观的形象,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的方法。此类方法中主要有直观引情、以图育情、榜样激情等多种具体方法。

以境育情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和创设一定的具有情感色彩的生动情境,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引起共鸣、产生体验,并获得情感的方法。运用此法必须注意二点:一是情境创设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二是情境必须生动具体,富有感染性,以形象为主体,音、形、境相互配合。

以行育情法:“行”即实践。实践是情感转变和形成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运用此类方法有以下两种思路:一是以“动”育情(“动”即活动);二是以“练”育情(“练”即行为操练)。

除上述一般方法外,还有以“理”育情、以“美”育情、自主体验育情等。

六、思想品德课实施道德情感教育的效果评价

我们一直坚持开展以“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价”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和实验。对学生道德情感发展水平的测评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测评的过程既是对教育效果的评价过程,也是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过程,同时还能反馈调节教育教学过程。

在道德情感的测评方面,我们主要研究和明确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测评的基本要求。1.测评的方法要科学、准确,易于接受和操作。2.测评过程应该注意发挥导向性、调控性、激励性等多种功能。3.测评的结果要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4.测评的标准要规范、科学,以确保测评的可比性。

第二,测评的主要形式。1.测验式:分诊断性和形成性测验两种。测验式以编制的测试题为测评工具。试题主要有:是非题;选择题;情境题。2.报告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行为和态度作自我报告。报告分隐名式报告和署名式报告两种。3.会谈式:分个别会谈和群体会谈两种形式。4.观察式:直接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并记录学生的可观察行为、情感表现及发生的特定环境。

第三,测评结果的运用。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各种测评结果除作为统计及记录、归档外,还要做好以下工作。1.归因分析:对分册及学年测试的结果应将实验班与对比班测试作对比分析,并结合有关道德认知测试成绩作相关分析,以此验证实验假设。2.调控教学:对分课、分单元测试结果要作出教学质量的分析,提出教学改进的意见或建议。3.追踪分析:根据确定的个案,对比前后测评的结果,尤其是相关道德情感序列的结果,作出个别教育的经验报告或总结报告,以丰富教育方法的内容。

对于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研究和认识是以我省五年的实验研究为基础的。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常采用以下作法。第一,制定道德情感目标确立相应的水平层次。第二,分析学生道德情感的现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设计体现情感教育的完整教学过程和结构。第三,选择行之有效的育情方法并相应归入一定的教学环节之中。第四,开展对学生道德情感的测评工作,以此调控教学过程。

为保证实施的常规化,我们从道德情感教育的角度逐课制定了“实施道德情感教育参照表”。此表在课堂教学中仅是教案的一部分,必须归到“明理、激情、导行”完整的教学结构和过程之中去。

标签:;  ;  ;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德育与情感教育_情感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