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伦 安岳县中医医院 心病科 642350
【摘 要】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和对照组(利多卡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81.6%),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3%)低于对照组(18.4%),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胺碘酮;慢性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110-01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率高、起病急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急性和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其病情发展迅速,同时伴随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目前采用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取得了颇为显著的疗效。本研究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39~74岁,平均(52.4±7.1)岁;梗死部位:前壁:19例,前侧壁15例,前壁下壁4例;心功能等级:Ⅱ级20例,Ⅲ级15例,Ⅳ级3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36~78岁,平均(53.7±6.9)岁;梗死部位:前壁18例,前侧壁14例,前壁下壁6例;心功能等级:Ⅱ级19例,Ⅲ级17例,Ⅳ级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心功能等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采用静脉推注的方式,开始保持1~4mg/min的滴注速度,持续给药,直至室性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滴注速度的调整,保持1~2mg/min的滴注速度。一般来说,1h内滴注的剂量不超过300mg,24h内滴注的剂量不超过1200mg,持续静滴60h~72h左右。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在10min钟内静脉推注150mg胺碘酮+20mg生理盐水,前6h保持1mg/min的滴注速度,6h后调整剂量为5mg/min,直至患者病情明显改善,进而口服胺碘酮(200mg,3次/d)[2]。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评价为痊愈、显效和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表示计量,(%)进行计数,资料通过t值和X2检验,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对比,满足P<0.05两组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痊愈22例(57.9%),显效14例(36.8%),无效2例(5.3%),治疗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痊愈12例(31.6%),显效19例(50%),无效7例(18.4%),治疗有效率为81.6%。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观察组患者出现心动过缓1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对照组患者出现心动过缓2例,恶心呕吐3例,浅静脉炎1例,心衰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造成患者心肌缺血和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3]。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当中,利多卡因和胺碘酮是临床上主要的治疗药物。利多卡因虽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症状,但是不能长期维持药效,患者在使用利多卡因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心动过缓、恶心呕吐以及浅静脉炎等不良反应[4]。相对而言,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方面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室性心律失常症状的同时,可以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5]。
本组研究当中,选取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分别应用碘胺酮和利多卡胺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6%,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共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提升了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余祖善,缪荣华.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4,04:4-6.
[2]户生信,李军龙.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32例[J]. 陕西医学杂志,2010,08:1059-1060.
[3]石洪文.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J]. 中国实用医药,2016,06:175-176.
[4]蔡清亮.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2015,01:112.
[5]曲晓东. 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急诊电复律后胺碘酮的应用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111 -112.
论文作者:黄伦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心律失常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利多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两组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