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社区党的建设研究_流动人口论文

边缘社区党的建设研究_流动人口论文

边缘社区党建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边缘论文,社区党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59(2011)04-0050-0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出现了大量的边缘社区,即城市化占用了农村的土地,原农村社区居民集中安置居住而形成的社区。这种社区正处于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过渡的状态,在空间形态以及管理体制上都具有城乡混合性质。边缘社区的出现,对党建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在苏州若干个社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边缘社区党建问题进行研究。苏州的城市化进程很快,而且失地农民的安置都采取集中居住的形式,因此存在大量的边缘社区。就苏州市边缘社区党建进行研究,对于我国其他地区边缘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同样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边缘社区党建面临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挑战

边缘社区的出现,不仅是一个空间转型,同样是一个社会转型过程。伴随这种转型过程,大量的新的社会问题显现,给党建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经过调研,总结如下:

(一)社区内部居民的分化与矛盾问题

一般而言,作为转型的边缘社区是一种集中居住的社区模式,即原有的几个村落迁移到一个辖地社区,集中安置居民,进行空间重构,实现土地利用的规模效应。然而,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几个村落向边缘社区的空间转移往往不是同时进行的,而有一个时间上的错位。在时间错位的过程中,我国土地价值以狂飙之速增长,其结果是后来移居入住的居民得到的土地补偿较多,往往成为坐拥几套房产的食房利者,而最初移居的居民得到的土地补偿远远少于前者,从而成为相对意义上的贫民。对于这种贫富差异,一些得到补贴相对少的居民在心理上不能接受,仇视、上访和要求重新补偿的行为一直存在。同时,多个村落居民共同集中于一个新社区中,而原有各个村落的富裕程度和集体资产的拥有量是不同的,这种集体资产的福利在集中居住以后仍以分红的形式延续。这就使得一些原本对生活相对满意的群体,在其他富裕村落居民的包裹与映衬下,原有的满足感和幸福开始丧失,在心理上形成落差,从而引发不满和仇视。社区党组织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解决社会矛盾,居民的分化与矛盾问题无疑使社区党组织任务加重。

(二)本地居民与外来流动人口的矛盾问题

当前,不少边缘社区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原因在于:首先,边缘社区一般都位于城乡结合部,区位条件相对较差,对于外来打工人员而言,租金相对较低。其次,边缘社区是农民拆迁后形成的,之前都进行拆迁补偿,由于居民原居住面积比较大,因此住房补偿面积也比较大,有的拆迁户可以得到两套以上的住房。把多余的一套或者几间住房出租出去,是许多边缘社区居民谋生的重要方式,但这样一来导致外来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由于外来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在生活习惯、语言以及文化上存在差异,二者之间往往容易产生矛盾。同时外来流动人口本身的矛盾也比较大。因为外来流动人口往往以地缘为向心力,形成不同的地域群体,群体内的人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但这样一来,往往导致不同地域群体流动人口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如何能使外来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社区之中,以及如何增进不同地域的外来流动人口群体问的相融相敬,是社区党组织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边缘社区社会网络重组问题

在以往以村落为单位的传统农村社区中,居民彼此之间是一种熟人关系,社会网络清晰稳固,居民们很容易预知和掌控本村的安全风险以及发展动态。而在边缘社区中,多个村落的居民集中于一个新社区,居民除了要面对原有的村民熟人,还要面对“半熟人”甚至是“陌生人”,尤其是社区里的陌生人往往流动性强,具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边缘社区居民人际网络面临着重组与重构,社会资本下降,这也对党建工作与党组织开展工作带来挑战。

(四)区容卫生问题

当前,在边缘社区中,区容环境卫生问题普遍比较严重,突出的表现在基础设施被破坏、空间滥用比较严重、垃圾乱扔乱排、流浪猫与流浪狗屡禁不止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社区转型有着密切的关联:原有的农民习惯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空间突然变化,但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不可能一下子转变,因此居民对空间出现了不适应,导致区容环境卫生问题的增多。例如农民习惯于自家房前屋后有一块菜地,时常去耕种侍弄,而新聚居点没有这样的菜地,农民时常感到无所适从,尤其一些老年的农民,更是感到百无聊赖,有时就毁坏绿化去种菜;农民习惯养家禽家畜,而新聚居点没有这种空间,于是就有偷养家禽家畜破坏区容现象的发生;农民原先分散居住时养的猫、狗等,由于集中居住而被抛弃,造成了“流浪猫”、“流浪狗”现象……另外,区容环境卫生情况的不容乐观,与外来流动人口较多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本地人口相比,外来流动人口对社区的归属感更差,因此保护区容环境的自觉性相对比较低,再加上有的社区管理不善,一部分外来人口甚至租住车库居住,更影响了社区的区容环境卫生状况,激化了本地人口与外来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这种局面的出现,无疑也给党组织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五)“食利群体”问题

边缘社区以及与之相伴的拆迁补偿,造就了一种“食利群体”,即不依靠劳动,只依靠租房或者往亲戚工厂投资的“食利”阶层,而拆迁补偿以及拆迁补房就是这些“食利群体”的经济基础。这些“食利群体”整天无所事事,不少人终日沉溺于打麻将、上网打游戏或者聊天。当然,对于这部分人自身而言,他们可能生计无忧,不愁衣食。但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而言,将造成适龄人力资源的损失。另外,人的最本质的价值之一是劳动,长期的无所事事,与劳动无缘,也就失去了人存在的价值,长此以往必将会在心理和社会认同方面出现问题。这些游离社会劳动之外“孤岛式”的居民一旦认知上出现分裂,很容易引发破坏性的社会问题,为此边缘社区“食利群体”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使这些游闲的“食利者”能够重归劳动,做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这需要党组织做很多工作。

以上这些问题,基本上是集中居住后产生的,属于伴生边缘社区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给社区党建以及党组织的工作开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二、边缘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面临诸多难题

边缘社区的出现,不仅带来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同时也给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而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一)党组织的重组问题

边缘社区的空间转变,不仅导致了居民社会网络的变化,也使党员以及党组织的社会网络发生变化。没有集中居住以前,各个村庄的党组织自成一体,相对稳定。而集中居住以后,各个村落的党组织纷纷解体,再重新融合成新的社区党组织。任何一个组织肌体的解体与重组,在带来新活力的同时,也会衍生新问题与新冲突,与以前相对稳定的村落党组织相比,边缘社区重组后的党组织,需要进行更多的人际磨合与工作对接。

(二)党组织的功能转换与激励缺失问题

在集中居住以前,农村社区的功能是全方位的,社区是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公共事务的复合体。而集中居住以后,由于改为城市社区建制,与农村社区相比,边缘社区的功能比较单一,仅仅局限在社会管理方面,而其他方面,例如公共设施的提供等,都由政府统一安排,经济实体功能基本上消失殆尽,就连仅存的集体资产的分红,也已经由专门的公司负责。社区的“空间”相对缩小,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空间也在缩小。

这一转变造成了党员群体激励的缺失问题。在以往的农村社区中,社区建设与居民的切身利益,包括党员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这在很大程度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例如党组织要指导与协调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与发展,这与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也与党员收入以及党组织的建设密切相关。另外,在原有农村社区体制下,由于拥有集体资产,不少社区对党员参加组织活动,都予以一定的工分奖励。集中居住后,村集体解体,这种工分奖励也就不复存在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建设。

(三)流动党员问题

当前,边缘社区党组织还面临着流动党员的问题。首先,在边缘社区中,有很多外来流动人口,按照相关规定,外来流动人口中的党员应当参加社区党组织举办的活动。但是流动人口党员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特征,往往难以参加相关活动。当然,一部分流动人口党员,即使流动性不强,由于对社区没有归属感,也不愿意参加活动。其次,不仅外来流动人口,很多本地人口,实际上流动性也比较大。例如在不少社区中,一些本地党员把房屋出租给流动人口居住,自己又在城市其他地区买房居住或者租房居住,这样,这部分党员能否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也就成了问题。流动党员问题对社区党组织的管理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快速地摸清流动党员的情况,如何增强流动党员主体身份认知,调动其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如何利用亲情化的做法增进流动党员的社区归属感,如何使“隐性”的流动党员主动回归家园等等,都需要积极探索。

(四)党组织与其他组织的磨合问题

当前,在边缘社区中,党组织还面临与其他组织的磨合问题。在集中居住以前,农村社区的主要组织有三个:村党组织、村委会以及村经济组织如股份合作公司等,而且这三个组织往往是高度耦合的。集中居住以后,原有的组织都面临着解体与重组。同时,由于转型纳入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边缘社区又衍生了一些新的组织,如居委会、社会工作站、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等,党组织面临着和这些组织的磨合问题。仅以党组织与居委会之间而言,集中居住后,居委会进行了重组,人员都进行了重新招募与组合,党组织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居委会,原有的工作思路与方法难以为继。党组织与社会工作站、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等组织的关系也同样如此,都需要重新磨合,需要一个耦合过程。另外,由于集中居住后社区管理体制骤变,因此当前社区内各个组织之间的定位比较混乱,组织之间的权限与界限也比较模糊。党组织的职责是领导这些组织开展工作,这样的一种局面,对于党组织协调与领导各个组织开展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三、进一步加强党建,发挥党组织在边缘社区中作用的工作思路

边缘社区空间的变化,不仅使得社会问题增多,同时也弱化了党组织自身的建设。而且我们看到,社会问题的增多与党组织自身建设的弱化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当前我们应强化边缘社区党组织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作用,加速边缘社区转型。鉴于边缘社区自身的困难以及资源的有限性,因此一方面,社区党组织要修炼“内功”,另一方面,应积极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边缘社区党建工作,必须从社区的具体实际和面临的问题出发,不断创新与探索。

(一)明确党组织在集中居住社区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党组织在社区各类组织机构中的主导作用

在社区组织架构中,党组织究竟应担当什么角色?这是探讨社区党建一系列重要问题时首先必须认清的基本问题。毫无疑问,社区党组织必须担当领导核心的角色,领导各个组织共同致力于社区建设,这里的社区包括边缘社区。在以往农村社区中,受传统政治体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内涵的影响,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管理职能高度重合,党组织往往是社区唯一的实际领导者和管理者,社区实行的是高度的统一化管理。边缘社区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构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社区管理体系,即建立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工站、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合作的社区组织,共同承担社区事务管理。在边缘社区各类组织机构中,社区党组织也应对其他各类组织机构负有政治上、组织上的领导功能,应当引领社区各类组织在政治上永远保持先进,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区以及整个社会的坚强堡垒。

此外,边缘社区党组织领导功能还体现在党组织对社区党员和群众的宏观领导上。社区党组织对党员和群众负有思想政治上的宣传领导作用,为此要对居民适时地进行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实现政党的宣传教育功能。同时,社区党组织要对社区的文化建设给以正确领导,以先进的社区文化引领社区民众。总之,边缘社区党组织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切实发挥其在社区居民中主导作用,提高其凝聚社区居民的向心力。

当然,党对社区的领导并非是对社区事物的包揽,社区党组织要根据社区工作实际,合理划分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界限与空间,党组织既要做统筹全局的工作,对社区其他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与支持,又不能越俎代庖,侵占其他组织的合理空间。为此,我们必须合理确立党的领导的边界,切勿把党的主导功能等同于治理主体的唯一。

(二)转变党的工作机制,建立社区党组织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

由于边缘社区的性质和组织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机制也必须由以往经济—社会—文化综合体向社会化服务化方向转变,凸显和延伸服务功能,真正成为社区民众中的政治中坚力量,并以此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根据调研,我们认为边缘社区党组织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应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社区党组织要建立与社区居委会、社工站、业主委员会等组织机构的良性互动,实现社区资源的共享与社区事务的共治。为此,党组织不但要建立自身与这些组织机构的良好互动,同时还要站在领导者的高度,适时地调整化解这些组织机构间的矛盾和分歧,使边缘社区各个治理主体在实现自身和谐的同时,实现着与他者的和谐互动。其二,社区党组织要建立与社区内党员与群众的良性互动。按照现代政党理论,任何政党都是民众与政权之间的媒介,政党只有建立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才能巩固和拥有政权,中国共产党亦是如此。边缘社区是一种复杂的社区类型,其居民构成复杂、异质、受教育程度不高、利益需求多样,面对这样一种局面,只有切实开展与社区党员和群众的良性互动,真正深入到社区党员与群众的心田,体悟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了解民情民意,化解居民与社区以及社会矛盾冲突,培养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习性。目前,苏州一些社区党组织实践的“社区民情日志”、社区民情访谈等工作方法,都是良性互动方式,可以加以借鉴。其三,社区党组织要建立与社区外相关资源的良性互动。边缘社区是各种利益冲突最为激烈、矛盾最为集中、问题最为复杂的社区,众多深层社会问题的原发地往往都源自边缘社区。为了有助于解决社区面临的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社区党组织除了要加强与社区内各组织部门的协商配合外,还要积极建立与社区外各个“条线”的亲密合作,尤其在涉及到联合行动或者部门之间的彼此沟通时,党组织在其中的协调作用更是不能缺少。

(三)强化党组织的利益整合功能,维护社区的稳定与和谐

社区党组织只有科学地把握和解决社区所面临的新问题,才能不断加强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边缘社区作为一种过渡的社区类型,其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这些问题的合理适时解决,关系到社区的和谐与稳定,也关系到社区转型是否顺畅。前文所言,目前,边缘社区比较敏感的问题是利益问题,是历史遗留的居民搬迁补偿重大差异问题,先搬迁的居民所获补偿少,后搬迁的所获补偿多,先搬入的居民有被剥夺感,他们一直在寻求利益的补偿,并把其看作关乎党和政府是否公平正义的一个维度。对于这样的历史遗留问题,党组织切不可躲闪和搪塞,要用情、用理、用智去面对,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探索解决思路,以便赢得居民的信赖与尊敬。

总之,社区党组织要学会倾听社区民众的心声,甄别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维护合情、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协调整合不同利益关系,缓和矛盾冲突,最终服务于社区和谐稳定的大局,使基层党组织通过嵌入社会的方式去代表民意,并代表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从而将矛盾与意见化解在基层。

(四)寻求财力支持,建立稳定的工作经费保障制度

在商品经济纵横下的当代,社区党建工作作为一类实实在在的社会实践活动,离不开财力的有效支持。边缘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有相对常态化和相对富裕的社区党建经费来源,也不同于农村社区,党组织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实体,经济上有一定的支配权。边缘社区是一种从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的社区类型,尤其在初始转变中,经济上的支配权被剥夺,但又不可能马上得到城市社区那样常态化的经费来源。因此有关部门对社区党建经费问题要给予一定程度的重视,以便为边缘社区党建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资金和物质上的保证。目前可以尝试通过区(县)、街道(镇)以及社区三方共筹,解决社区党建的资金问题,同时上级党组织与有关部门应给予社区相关的优惠政策,探索社区建设融资新渠道,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一方面不断改善社区党组织的工作环境和技术设施,另一方面也为党组织服务社区居民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五)借助当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活动以及党员进社区活动等契机,寻找社区党组织的发展点与生长点

任何时代的党建工作都具有时代的印记和气息。当前,我国正在开展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活动以及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对于边缘社区党建来讲,是一个契机。在这两个活动的背景下,苏州市一些边缘社区的党建工作将会进一步得到关注,客观上将有助于边缘社区党组织的长远发展。边缘社区作为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中间体,无论是在城乡统筹党建的建构中,还是在在职党员进社区的活动中,都具有一定的战略位置,边缘社区党组织应用智慧和实力来使自己积极地融入到两项活动中去,寻找自己在活动中的发展点和生长点,并最终服务于社区的党建工作。比如,边缘社区党组织可以在苏州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活动中,积极参与,寻找帮助来解决党建工作中资金不足、智力支持缺乏,工作水平低下等问题,也可以借助党员进社区活动,组建党组织建设的志愿者队伍,切实利用社区党员中的优秀者与社区党组织工作人员共同服务社区与建设社区。

(六)加强人力资源与制度规范环节,引领社区党员与群众共同进步

边缘社区党组织要想真正发挥其工作的实效性,还要建立一支牢固而智慧的党组织工作队伍,改变目前工作人员定位模糊不清、素质不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状态。这就要求边缘社区党组织根据自身工作实际以及今后工作的设想,合理设置工作人员编制,并依照一定程序把真正热爱社区与党的建设工作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选录到党组织队伍中来。笔者认为,囿于时下转型社区社会矛盾纷呈、居民构成复杂、事物繁多等特点,党组织在选拔工作人员时,尤其要甄别被任用者是否具有对党的建设事业的热爱之心,具有对社区复杂工作的应付之能,在大胆启用年轻人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对党的工作有责任之心和敬爱之心的老同志,并利用苏州市党员进社区活动,积极组建一支有技术含量的社区党组织工作兼职队伍,来补充人员和智力上的不足。

另外,边缘社区党组织必须依据社区工作具体实际以及时代的内涵和逻辑,建立一套有效和适宜的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与规范,使党组织行走在制度的轨道上,并以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制度建设来确保党组织自身建设的规范与先进,以党组织自身的规范与先进来引领社区党员与群众共同进步。

标签:;  ;  ;  

边缘社区党的建设研究_流动人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