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视野下组建开放大学联盟的战略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野论文,终身教育论文,战略论文,联盟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1)04-0008-07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1.04.002
一、“开放大学联盟”的命题
开放大学作为实践形态已开始进入中国远程教育领域。2010年12月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5个省市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先行开展“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改革试点工作,上海开放大学已经率先挂牌,国家开放大学和地方开放大学试点单位正在积极筹备,相关政策和文件也正在规划和落实中。作为一个研究问题,建设开放大学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那么,从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视野下,怎样使开放大学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怎样使成立较晚的我国开放大学具有世界一流的水平?笔者认为,组建开放大学联盟应该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开放大学联盟”可以作为一个新概念进入中国远程教育领域。因此,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开放大学联盟”的内涵和外延,这有助于为开放大学创造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1.开放大学联盟的概念
大学联盟在中国出现的时间不长,开放大学联盟更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一个新课题。大学联盟的渊源来自于企业管理中的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突出竞争和合作两大特征。大学联盟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竞争力,无论联盟方是国际高校、国内高校,还是企业或其他机构,都是通过智慧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来破解大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疑难问题,以达到大学适应、服务和引领社会发展的功能。结合大学联盟的要素、方式、层次和目的,可以这样概括开放大学联盟:开放大学联盟是指以开放大学为主导,通过优质资源共享和合作项目开展,以实现提高开放大学教育质量、降低开放大学生均管理成本、贯通和衔接各类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公民终身教育、扩大学术交流和国际影响力等战略目标,并运用契约与其他联盟成员组建起来的教育共同体。
2.开放大学联盟的内涵特征
开放大学联盟的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开放”、“联盟”和“多赢”三个方面。
正如开放大学“向所有人开放”(Open to People)的办学理念一样,开放大学联盟应首先具有“开放”的内涵。从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实践来看,开放大学虽然是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但却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更具有“开放性”的新型大学。所以,开放大学联盟的显著特征也是“开放”,就是说,开放大学联盟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的系统。因此,它以新的体制打破现在同类型大学、同地域大学、同系统大学的联盟局限,拓宽了大学联盟的范围;打通各类大学之间的壁垒,实现教育优质资源的整合;共同建设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开放大学联盟成员共享教育资源的远程教育大学。
战略联盟是一种全新的现代组织管理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大学联盟使大学之间的竞争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实现共同生存、共同发展。这是高校发展观的一种创新内涵。开放大学联盟的实质就是优势互补、特色突出、整体竞争力增强,提升开放大学的教育品牌。开放大学的“联盟”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联盟成员无论实力大小、层次高低,都应着眼于共同的理念和利益,相互尊重和协调;这种联盟是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因为联盟效益一般在短期内难以充分显示,而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提高,也不是短期就能实现的;这种联盟是一种风险共担的关系,通过联盟可以有效控制办学成本,降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
“多赢”是开放大学联盟内在的发展动力。任何一种思维惯性的突破,一定会带来更大的利益拓展空间和新的发展动力。开放大学联盟的核心任务就是优化配置联盟成员的资源,扩大联盟成员的服务空间。例如,人们希望得到一流大学的教育服务,但一流大学的教育服务非常缺乏,如果在开放大学联盟中,一流大学通过其平台,就会有效延伸高质量教育的服务空间,同时也提升了开放大学的服务能力。对大学而言,教育服务空间就是利益空间,利益空间就是发展空间。同质性大学之间的联盟创造的服务空间相对较小,其互补性旨在弥补“短板”,所以联盟中同质性大学之间应当“错位”发展,以求创造更多的合作空间。异质性大学之间的联盟,往往能够实现不同维度的互补与合作,不仅能够解决“短板”问题,更能在“有”与“无”意义上寻找合作,这就使得联盟成员的服务空间和利益空间的增长幅度加大。这种“多赢”的联盟效益可以激发联盟成员的发展动力。
3.开放大学联盟的范畴
开放大学联盟的范畴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系统内联盟。这里是指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基础建立的各开放大学之间的战略联盟。国家开放大学与地方开放大学并非上下级关系,而是自愿结合、互利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各地方电大在30多年的区域化发展和服务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和特色,这些构成了开放大学之间资源整合的重要基础。二是与行业、企业联盟。开放大学与行业、企业构成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学和科研、拓展教育领域;行业可成立行业学院,企业也可以推进企业大学发展,提升企业和员工的学习能力。三是与城市联盟。开放大学通过终身教育服务中心,建立城市数字化学习港,开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城市试点建设。四是与国内外大学联盟。这是开放大学整合、利用国内外优质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创办一流开放大学的关键。本文以“大学联盟”为主要内容展开论述。
二、组建开放大学联盟的背景
1.创世界一流开放大学发展目标的需要
广播电视大学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由中央电大、44所省级电大、774所地市级电大、1988所县级电大和59731个教学班(点)构成的覆盖全国的远程教育系统,配套的基础设施完善,如计算机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数字卫星系统、多媒体资源开发系统以及教学教务管理系统等,基本形成了“天网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网络化远程教学环境。电大系统已经建设了能够适应从业人员学习需求的远程教学资源,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都已经建设了各学科的多媒体资源,主要包括文字教材、音响教材、IP课件、CAI课件和网络课程等,其中多门网络课程被教育部评选为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而且各类课程的注册用户和访问量都非常之大。(任为民等,2010)这些基础建设为开放大学面向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提供了公共服务平台。
广播电视大学虽然具有系统优势,然而从全国44所省级电大的分布来看,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政治、文化、政策和民众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各个省域的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还很不平衡。从办学层次来看,广播电视大学主要只有专科举办权和颁证权。虽然1999年开放教育试点以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对某些专业拥有本科颁证权,但是必须与重点高等学校联合教授和培养学生方可实现,换言之,广播电视大学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本科颁证权。从师资力量来看,相较于普通高校而言,广播电视大学在师资力量和教学整体水平上并不占优势,特别是一些重点学科缺少国内一流的学术领军人物。从对外交流方面来看,相较于普通高校,广播电视大学在与国际大学的师生互换、学者互访、联合办学、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机会较少,渠道较窄。以目前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层次和水平,距离世界一流开放大学相差甚远。
英国开放大学(以下简称英开)是世界远程高等教育的典范。英开的办学使命是“四个开放”,即人的开放、地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和理念的开放。英开是英国最大的大学,有超过25万名学生、7000多名导师、1200多名全职教学人员、3500多名支持和行政管理人员。英开强调包容性(Inclusive),使得终身学习向所有人开放,鼓励并使人们能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开发自身的潜能,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激发人们的学习潜能来获得社会的公正和认可。英开强调创新(Innovative),将创新视为学习与研究的核心,引导学习革命的发生,通过不断寻求新的、更好的激发和促进学习的方式,来开展世界水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英开还强调响应(Responsive)个人的需求、雇主的需求以及工作和生活中所有人的需求,致力于支持学生进行成功的学习。根据大学章程的规定,对于英开批准注册学习课程的学生,通过大学规定的考试、测验或其他评价,即可授予和颁发学位、文凭、证书和其他形式的奖励证明。对于与英开合作的具有同等办学资历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符合上述条件的同样可以授予和颁发学位、文凭、证书和其他形式的奖励证明。(The Open University,2011)英开凭借其设计精良的多媒体课程资料和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在英国享有声誉,教学质量在全英高校排名中位居前列,在全国性的学习者满意度调查中连续3年位居榜首(列牛津大学之上)。英开现有22万学生在学习学历课程,其中6万人来自国外,此外,全世界还有100万学生学习的当地课程中含有英开开设的课程。(John Daniel,2010)我国开放大学可以充分借助战略联盟的力量,促进跨越式发展,努力达到英国开放大学的办学水平。
2.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使命
20世纪中后期出现的终身教育理念,正在成为在世界范围蔓延的思潮,代表着人类教育和社会形态发展的大趋势。终身教育理念的实践,打破了以往那种将教育限定年龄阶段的传统观念,促进了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英国开放大学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型大学形态的诞生,即以“无边界”的开放教育向所有人开放并尊重学习者价值的多样性。为适应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我国在广播电视大学多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开始建设开放大学,力求突破时空限制,为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国开放大学难以满足社会成员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因此,开放大学联盟将以大联盟、大开放、高质量、多样化的特性为社会成员终身学习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这样才能使开放大学发挥出终身教育体系中主体性力量的作用。
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最重要条件是学有所教。继续教育是学习者接受终身教育的重要依托,开放大学是终身学习“立交桥”上的重要环节,它强调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过程的终身性、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和教育空间的社会性。开放大学并不缺乏开放教育的机会和资源,而是缺乏优质的开放教育机会和资源。开放大学联盟以开放大学为主导,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传播工具和公共服务平台,以其人群辐射范围广、入学门槛相对宽松等优势,为学习者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学习条件和内容。
成人学习的重要特点是学有所用。成人学习要求学习内容要密切联系学习者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其学习需求是多样化的。可以说,单一的学历提高的教育需求是相对容易满足的,而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则是一个教育机构难以承担的。从多样化学习需要来看,学有所用就是针对不同学习者的需要提供不同的专业知识或培养不同的专业能力。开放大学的专业范围目前很难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开放大学联盟将会为开放大学专业资源共享和专业优势互补提供平台。这就可以促使开放大学形成自己的优势专业,避免开放大学专业和学科建设的大而全、小而全、又过分一般化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3.建设新型大学的机遇
教育资源的整合面临着体制性障碍和隶属关系限制,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建设开放大学为社会教育资源的重新调整提供了一次重要契机,国家从政策上为开放大学以新的模式发展拓展了道路。以上海开放大学为例,《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上海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为基础,整合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学院、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构建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将依托上海远程教育集团整合上海电视大学、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电教馆、上海电视中等专业学校等教育文化资源,融合各区县业余大学、社区学院、电视大学分校和行业职工大学,作为上海开放大学的地区学院和行业学院。(张德明,2010)
一所新型大学诞生,必然要突破大学建设的固有模式。如果囿于传统的办学思维,就不可能实现开放大学建设的创新性目标。所以,开放大学的建设应该探索一种与普通高校不一样的体制。开放大学可以由原有的办学系统参与建设,也可以由其他大学和教育机构组成教育共同体(或学术共同体)共同参与建设,以一种新的办学体制站在“巨人”的肩膀往上走。这是走有中国特色开放大学建设路径的战略选择。
按照约翰·丹尼尔对巨型大学的定义,我国开放大学从系统办学的规模上已达到“巨型大学”的程度。开放大学如果按照独立扩张或对外兼并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其规模过分扩张,管理层次急剧增加,协调成本上升而使得大学的行政效率降低,致使决策缓慢,管理“官僚化”,难以对瞬息万变的外部变化作出敏锐的反应。而开放大学联盟能够对各大学自身优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扩大高校对资源的使用界限和支配能力,缓解开放大学谋求发展面临的资源压力,有效共享不同大学之间的教学资源、科研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而又不会涉及组织的膨胀和管理链条的增加,因而开放大学能够保持灵活的管理机制,防止“巨型大学病”。(程勉中,2005)
三、开放大学联盟的模式
1.开放大学联盟的模式选择
契约模式。所谓契约模式是指合作双方通过签订联盟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向对方学生提供特定的课程。协议中会规定合作双方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协议的一般内容包括双方提供课程的内容。这种模式在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广泛采用。例如,英国开放大学就与许多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中包含许多跨部门的特权条款,规定在开放大学牵头下,由地方继续教育学院向其学生提供大学学位基础课程、“2+2”课程方案甚至整个本科阶段课程。这种契约模式除了跨部门合作外,还可以超越国界,成为不同国家间教育机构的联盟合作模式。(汪怿,2003)我国大学之间的课程互选也属于契约模式,不过这种课程互选仅局限于特定区域的大学之内,如全国各省兴建起来的大学城内。目前在广播电视大学领域,中央电大在成人本科专业上规定各省级电大必须完成60%的统设必修课也属于契约模式。
学分互换模式。学分互换是为适应大学间日益增加的交流与合作,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而采取的措施。学分互换以所选专业、所选课程为基础,联盟大学之间互相认可各方学生通过学习所选课程获得的相应学分,并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联盟高校的其他课程。学分互换根据协议要求可以有等额互换和差额互换。欧洲学分转换影响最大。欧洲学分转换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在巴黎召开的“关于进入别国大学学习时文凭等值的欧洲大会”。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依照派出国家大学颁发的证书,接受(东道)国家大学可以根据合约吸纳学生入学的原则。参与国家达32个。“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创立于1988-1995年间,隶属于欧洲委员会,后纳入高等教育“伊拉斯莫”计划。它通过采取灵活的学分制度来确保学分的可转让性和累积性。(李联明,2002)我国部分大学在学分互认方面也有所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共同开发项目模式。不同高校针对某一项目签订合同或协议,并根据协议规定开展项目合作。项目内容通常比较宽泛,既可以是一门课程,也可以是一项研究。共同开发项目成功的典范当如1984年建于科罗拉多州的美国国家技术大学,由24所美国著名大学的工程技术和管理学院联合提供课程,通过卫星向全美传送高等工程技术教育。(阳荣威,2005)我国跨高校、跨领域的横向和纵向课题研究一般都属于共同开发项目模式。如高校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教育部重点资助课题、一般资助课题、青年课题,以及省级和校级的各类课题等。共同开发项目还包括国内大学与国际大学之间的合作项目,以及各种国际基金会资助的跨国合作项目。
合作办学模式。合作办学是大学谋求发展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合作办学的各方必须具有特殊的优势,如资源优势、特色、资金、地缘优势等。这种模式可以是国内大学与国际大学联合办学,成立专门的学院,如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孔子学院等;也可以是联盟大学对学生的联合培养,如国内重点大学与国际高校之间的学生互访互换等;还可以是企业与大学的合作,企业借助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人力资源,大学需要企业的资金和试验场所,推进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的联合。
联邦模式。这是一种具有不同属性、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校为了特定的目的而组成的联盟模式。联邦模式下的各学院仍然具有和保持原高校特定的权利和属性。联邦模式一般只在联邦制国家中存在。如美国的克莱蒙特学院联盟(Claremont Colleges)、常春藤联盟(The Ivy League)。印度联邦制下有14所开放大学,其中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属于国家公立大学,其余13所都是邦属公立大学,印度于1991年按照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法的规定建立了指导全国远程教育发展的远程教育委员会(Distance Education Council),作为远程教育系统最高权力机构行使职能。DEC负责促进、协调、维持国家远程开放教育体系的标准,支持所有邦立开放大学和在普通高校设置的远程教育学院(函授学院)的发展。这种模式也可以认为是联邦模式。
2.开放大学联盟模式选择的原则
国内外大学联盟的模式值得研究和借鉴,可以采取单一式,也可以采取复合式,构建多元化和立体化的合作模式。当然,只要利于开放大学发展,什么模式都可以探索,但开放大学联盟模式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信任原则。开放大学联盟必须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只有以信任为基石,联盟伙伴之间才可能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有学者指出,联盟中有许许多多重要议题,但信任是绝对的关键,其他要素莫不基于此。因此应重视办学理念与合作态度的契合。
优势互补。联盟成员在组织文化、价值取向和优质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战略联盟的最大优势。开放大学联盟需要融合不同的组织文化,相互兼容、相互借鉴,利用其他联盟成员的优质资源,实现开放大学与联盟成员的良性互动和竞争,从而达到共赢发展。
资源共享。这主要是指开放大学对联盟成员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并通过开放大学资源共享的平台使这些优质教育资源为社会学习者共享,更好地为终身教育服务。开放大学通过合作联盟,实现开放大学的专业共建、课程资源共同开发、科研联合攻关、师资队伍整体打造等,提升核心竞争实力。
战略配合。联盟成员应注重配合的方式和策略。在尊重联盟成员各自文化和利益的基础上,应在沟通渠道和管理方式上谋求创新,充分借鉴企业化管理的高效率和成本效益之长处,避免大学的官僚化和低效率,充分发挥联盟大学高端专业的优势,发挥联盟大学的引领作用,同时还应通过合理的调控机制来防范风险,提高开放大学联盟的战略敏锐性。
注重特色。组建开放大学联盟不是简单的大学联合,也不是照搬模仿传统大学已有的联盟方式,而应形成自己的特色。基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开放大学联盟应体现立足于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和多样化的办学特征,以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办学网络覆盖全国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
四、开放大学联盟的战略合作
发挥开放大学联盟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升开放大学教育品质的过程。大学教育品质的提升是在展现和完善大学功能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大学的功能展现领域也是开放大学联盟进行战略合作的主要领域。
1.从产出精品和满足多元需求的取向进行课程教学合作
课程教学共享是开放大学联盟进行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课程是教育活动的要素,教育者正是通过课程对学习者产生影响。课程的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活动的品质。开放大学的课程建设通常分为基础课程建设和专业课程建设。基础课程几乎所有大学都在开设,但是水平和优势各异。开放大学联盟可以通过基础课程开发合作,打造开放大学的精品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特别是非常细化的专业课程上,开放大学联盟可以进行有无互补和优势互补,拓展课程的覆盖面。
教师资源共享是开放大学联盟又一战略合作内容。开放大学联盟有助于建设优秀教师资源库,当开放大学需要教师时,可以从大学联盟中直接聘请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开放大学共享教师资源有两种方式,一是相互聘用优秀教师,让更多的学习者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二是在开放大学联盟中,相同专业的教师可以组成跨校教师团队进行课程模块化建设,既可以共同进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也可以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因此,开放大学联盟有利于保证开放大学有充足的优秀教师队伍。
2.从发展主题转型和提供大学气质的立场进行科研合作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由机会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从这些要求可以看出,远程教育中高等教育的发展主题正在经历时代转型,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开放大学的核心任务。开放大学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这需要开放大学不断研究新课题。科学研究可以提升开放大学的大学气质,因此,科学研究应该成为开放大学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条件,应该成为开放大学教师的专业生存方式和日常工作状态。所以,依靠和利用开放大学联盟的科研力量对开放大学发展的一般意义上的及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这两个方面的重大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合作,将会使开放大学在远程开放教育等方面的科研处于理论创新的最前沿。
3.从服务对象变化和教育需要变化出发进行社会服务合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进,开放大学在终身教育中将进一步扩大教育范围,从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向为包括基层在内的所有人提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服务。开放大学需要从服务对象和教育需求变化重新定义其社会服务合作的内涵。依据《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我国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至2020年要达到35000万人次,目前仅为16600万人次;我国开始进入老龄社会,要重视老年教育;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学习型组织建设;要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这些艰巨的继续教育任务,仅靠开放大学是难以完成的,必须集全国教育资源的力量才行。但目前我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相对封闭,教育资源共享性不高。因此,开放大学联盟可以融通各高校的办学理念,扭转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和资源建设思路,以适应和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进行社会服务战略合作。
五、开放大学联盟的合作机制与策略
国家相关政策提供了建立开放大学联盟合作机制的制度空间,国际开放大学的办学经验也为探索开放大学联盟的战略合作机制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基于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现状,在现有的制度空间中探讨开放大学联盟的战略合作机制,试探提出以下参考意见:
1.合作机制
(1)组织构架
结合目前大学联盟的原则和方式,借鉴国外开放大学在联盟方面取得的成果,开放大学联盟的组织构架应由开放大学联盟委员会、开放大学联盟运作中心和具体的实施部门构成(如下图所示)。其中,开放大学联盟委员会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人员、开放大学校长、社会教育机构的权威专家以及其他富有经验的联盟伙伴构成,主要职责在于制定开放大学联盟的政策和对重大事务进行决策。开放大学联盟运作中心主要由学术管理机构、行政管理机构和教务管理机构组成。学术管理机构负责学院和研究中心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信息技术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等工作。教务管理机构负责资源中心、考试中心、学历认证中心的课程资源、考试考务信息、学历认证和颁授等工作。当然,开放大学联盟运作中心某些职责与开放大学原有机构的职责重叠,这些机构可以兼职。
图 开放大学联盟的组织构架
(2)合作契约
合作契约是开放大学联盟具有法律效力和约束力的协议,是开放大学联盟的法律基础。开放大学联盟的合作契约应至少包括办学宗旨、合作方式、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等。办学宗旨应明确大学联盟的办学方向、目的、性质、对象、人才培养规格等。合作方式应明确开放大学联盟选择的模式及合理性依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明确联盟大学提供优势资源的种类和方式、资源共享的机制、教学评价的方法、质量保障的措施、教学管理的组织、风险共担的责任、利益分配的比例以及各方约定的其他事项等。
(3)协调机制
跨行政部门协调。开放大学属于国家教育系列。从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广播电视大学更多依靠各级政府的支持开展远程教育。依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政府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开放大学联盟就应在作为行政性单元的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的统筹下,进行开放大学联盟战略合作。继续教育协调机构通过一定数量的资源配给和有一定行政效力的权力框架实现对开放大学联盟中的联盟成员进行动员,继续教育协调机构通过发挥跨部门机构的协调作用,协助开放大学实现联盟合作。
学校层面协调。学校层面战略联盟合作机制的基础,应是在联盟成员之间进行充分协商后,形成《开放大学联盟章程》。联盟成员间的全面合作包括人力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建、物质资源共用、就业平台共筑等,联盟成员基于开放大学联盟实现各自的发展机遇和现实利益的最大化。学校层面的联盟合作机制要解决两个问题,即约束条件和合作动力。学校层面战略联盟的外在约束条件就是《开放大学联盟章程》,这为开放大学联盟的战略合作提供了任务边界、利益边界和行为规范。开放大学联盟战略合作的内在动力是用更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换来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学校层面的全面合作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互补和教育资源的有效节约,在投入不变或减少重复投入的条件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空间和服务人群的产出扩张,从而提高开放大学联盟中各大学的教育质量。
管理层面协调。这主要包括制度协调和工作协调两个方面。从制度协调方面来说,首先应重视制度创新,尤其是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制度等,构建无障碍学习“立交桥”,这些都可以在开放大学联盟中先行先试;从工作协调方面来说,应建立开放大学联盟成员之间的沟通机制,按照开放大学联盟各种委托协议的合作约定,做好课程安排、师资调配、考试管理、教学评估、学分互认和课题研究等合作事项的协调工作,保证开放大学联盟工作的有效运转。
2.合作策略
培养和提升开放大学的核心能力。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于其是否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实质上是一组相关的核心能力的组合。(阳荣威,2005)开放大学应选择各联盟成员的优势使之聚合为大学联盟的总体优势,凭借各联盟方的核心竞争力使之整合为开放大学的总体竞争力。既然是各联盟成员优势和特色的联盟,则来自于联盟成员的优势和特色必定以“小、精、尖”见长,真正涵义上的开放大学联盟应该是各个优势学科构成的整体上的强势集合体。因此,开放大学在选择联盟伙伴时,应从“同质性”和“异质性”两个角度选择那些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实力的联盟成员,充分利用联盟成员的竞争优势和实力,以保障开放大学核心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开放大学在与联盟成员磨合过程中,应逐步创造战略联盟文化,形成跨文化价值观念,体现出建设世界一流开放大学的气质和魄力。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联盟成员的选择是开放大学联盟战略合作成功的关键因素。开放大学在选择联盟成员时,应对每一个潜在的联盟成员进行细致全面的调研,论证合作的可行性方案,重点围绕优势性、相容性、互补性、多赢性、整合性等指标要求进行多视角评价,以选择最优化的联盟成员。联盟成员的选择应有战略布局,包括地域性因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因素、各层次各类别大学的因素等,特别应重视与国外知名大学的国际化合作。
稳步有序推进合作。我国开放大学建设是按计划分阶段发展的,开放大学联盟应适应开放大学的发展,有序推进战略合作。开放大学的发展尽管是循序渐进的,但其发展战略规划的起点不能低,必须确定建立世界一流开放大学的战略目标,根据这个战略目标筹划的顶层设计,就应当包括战略合作规划。可以说,这所新型大学的“新”,就在于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
标签:大学论文; 终身教育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论文; 高校联盟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大学课程论文; 联盟标准论文; 系统学习论文; 开放课程论文; 电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