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性与公民责任——青年在公共灾难预防中的社会角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民论文,灾难论文,理性论文,角色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灾难,在草长莺飞的时节袭击了毫无防备的中国人。在“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的日子,再一次见证了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顽强、坚忍和巨大凝聚力。我们为拥有“为了搞清疾病传播真相”,敢对权威意见说“不”,敢与死神抗争的医学专家“钟南山”们;拥有面对高感染率,忠于职守、前赴后继的白衣天使们;拥有像当年抗战支前一样支援“抗非典战争”的最好的人民;拥有出租车司机张四平那样“负责任的公民”感到“不幸中之大幸”。也为抗非典的日子生活中出现的不和谐音符感到深深的忧虑:一个新生婴儿说出治非典秘方的谣言不胫而走,5天传播了11省区,驱邪的鞭炮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门前重新响起;无视政府采取的减少流动、防止扩散的预防流行传染病的合理措施,一些在校学生和流动民工迫不及待地“逃离疫区”;个别商家不顾政府三令五申,利用防非典物质紧俏之机大发“国难财”;还有“封城”谣言和抢购风潮,个别官员的麻木与敷衍——科学与愚昧、权利与义务、崇高与卑劣、自律与他律,几乎所有相反相成的事物都在这个压抑的春天,在生与死的较量中交融碰撞。
——“非典”是一支“试剂”它检验了民族素质中的科学精神的含量;
——“非典”是一份“试卷”,它考察出突发灾害面前不同的社会成员的伦理高度;
——“非典”是一张“量表”它测量出人们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非典”是一所“学校”,它教会我们从终极关怀的层面上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伦理关系,思考生命中难以承受的“重”和“轻”。
作为时代精神的“晴雨表”,“非典时期”青年群体的表现如何?
“非典”告诉我们,在突发的公共灾害面前,政府减灾防灾的主导作用、社会应急机制的反馈调节作用、大众传媒的正确导向作用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民众的科学理性和公民责任感的有效配合,所有的努力将会大打折扣。作为民族历史上教育水平最高的当代青年,理当在弘扬科学理性、履行公民责任方面起到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1、当代青年应当高扬科学理性的旗帜,用科学精神战胜愚昧和迷信,做科学知识的热情传播者。人对未知事物的惊恐和敬畏由来已久。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甚至风雨雷电都是人们恐惧的原由,自然灾害更被视为“天谴”、“神意”。随着科学探索不断深入,人类加快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步伐,许多类似“天打雷劈”的恐惧才不攻自破。当然,科学作为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引发“变异”的可能随时都会发生,这本身也是科学研究的课题。当来自欧洲的移民把一种新的病毒带给美洲土著民族的时候,当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导致2000万人丧生的时候,当非洲原始森林的猴子把爱滋病毒带给人类的时候,当血吸虫在中华大地肆虐的时候,当上海甲肝爆发流行的时候,当疯牛病、口蹄疫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的时候,我们曾一次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求神拜佛从来没能解决的问题,每一次都是科技进步给出了解决的方案。用严谨的态度去探究事实真相,找到导致灾难的“元凶”以及应对的策略,是迄今为止人类战胜公共灾难惟一法定。在科学更加昌明的今天,青年即便自己不是科学家,至少也应具备这种最起码的科学精神,并以此为武器,战胜迷信与愚昧。“谣言止于智者”,能在第一时间揭穿谣言的荒谬,你在科学与愚昧的较量中就是“智勇双全”的战士。
2、当代青年应当以理性的自觉克服灾害面前的恐慌心理,用负责的态度减少灾难可能引发的社会震荡,做社会稳定的积极维护者。心理学研究认为,恐惧心理本身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有时候,恐惧心理造成的伤害可能超过了灾害本身。因此,在突发灾害面前保持一份清醒和镇定,倾听来自专业人员的忠告,服从统一防范规则显然是比“盲目从众”更为明智的选择。在这次非典流行过程中,“超级传播者”走一路传“一线”,停一“点”,传“一片”的事实,已经证明,禁止疑似病人、有接触史的人随意流动,是一种有效控制策略。而那些因为恐慌无意中成为“超级杀手”的患者,即便身体恢复了健康,身边亲人、周围的无辜者因自己不慎而感染、甚至死亡造成的心理创伤,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渐修复,有人甚至会终身内疚。吉林一拒绝流行病调查和隔离措施的患者,最后导致家庭成员和亲属7病3亡,上百人隔离的悲剧应成为前车之鉴。可见,在非常时期,只有健全的理性才能减少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青年应当成为一个理性而负责任的群体,成为大众的表率。
3、当代青年要带头去建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新型的伦理关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做人类生态环境的积极保护者。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她是人类和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只有与所有的生物和谐相处、共存共荣,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克服人类的贪欲,纠正我们业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检讨我们对自然和环境的态度,分清公共灾害中的“天灾”和“人祸”,勇敢地承担起一份历史的责任,从克服随地吐痰、实行分餐、告别不良嗜好、退耕还草还林、生活垃圾分类、禁止超标排放、禁止过量开采、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等一点一滴的微小努力入手,自觉履行公民对社会、人类对自然应尽的义务,我们才能减少公共灾难,再造山川秀美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