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社会与文化矛盾之我见_西方社会论文

当代西方社会与文化矛盾之我见_西方社会论文

当代西方社会文化矛盾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见论文,社会文化论文,当代论文,矛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西方社会是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有序的社会。但是,依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和政治经济学,这种表面上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所潜藏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在当代,主要是以文化及思想领域的矛盾和危机的种种方式表现出来的。

一般说来,文化即指社会的意识形式,它包括精神思想传统、价值伦理观念、科技知识系统、意识形态理论、风俗礼仪系统、语言文字体系、生活方式等综合内容。当代西方文化,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式的综合化。当代西方社会文化矛盾的形成有一个过程。美国文化学者詹姆森教授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资本论》所研究的阶段,是所谓市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也可称之为古典式资本主义。这从名称上体现了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特征。第二个阶段是马克思后,列宁所说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其根本特点是:瓜分殖民地引起战争。第三个阶段是多国化公司的资本主义或称后期资本主义、后工业化资本主义、媒介资本主义以及消费资本主义,其特点表现为资本主义成为一种更深刻的社会渗透。虽然没有第二阶段那样的地域上明显的侵略,但是却侵蚀了帝国主义没有占领的两个最后的领地:大自然和人的无意识。也就是说,迄今为止没有商品化的两个领域现在也有了资本的扩张。资本主义侵入了自然和文化。资本主义的矛盾也就反映到自然和文化中来。

在古典的文化观看来,文化是高雅的,与日常生活对立或高于日常生活的领域,是逃避现实的避难所。这种文化观使文化被狭窄地理解为只是音乐、绘画或纯文学等等。但是,到了当代,文化被商品化并被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文化被称之为“文化工业”。商品不再是一个纯经济的概念,文化也不再是一个纯文化的概念。传统西方文化对真(认识论的)、善(实践的)、美(美学的)的划分被打破。文化逻辑与商品活动(实践的)、科技发展(认识论的)结合起业,成为一个综合社会精神现象。文化成了涵盖一切的东西:当代西方社会文化总体上表现出既是一种民粹主义的、可复制的、唾手可得的东西,又是一种新的平面性的、无深度感的、无深刻含义的东西。西方现代派作品和后现代派作品所表现与揭示出的风格和形象,就证明了这一点。正如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所说的,所谓文化,与其说能带来繁荣,不若说是造成了人与人类存在之真正目的的日益加剧的疏离。

一些西方学者,也看到了西方文化的矛盾与危机的种种具体表现。他们把危机概括成:

1.知识分子的危机。他们认为,目前西方知识分子处于一个“黑暗时代期”,经受着一场沉闷的、说不清楚的、令人窒息的危机。它表现在:与商业明星、歌星、体育和电影明星及政客相比,知识分子的知名度及其在国家和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与影响日益相形见绌;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地位正逐渐被滑稽演员和惊险作家所取代。这是因为与知识分子息息相关的五个根本条件和基础正在消失:(1)理性的消失;(2)真理的消失;(3)正义的消失;(4)价值的消失;(5)尊严感的消失。因此,知识分子正在变成不可能。正如福科所说:人作为人文科学的对象与主体正在消失。接着上帝死了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人死了。宗教和哲学这两个知识分子赖以生存的根基消失了。

2.科学技术的危机。科学的数学化倾向是排斥人的感性和主体性的,而文化是人的生活的自我发展。科学与人的文化是矛盾的。文化正在变成科学技术文化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的文化;一个依靠科学技术的社会就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艺术、没有伦理、没有信仰的社会。

3.大学和教育的危机。现代科技取消了大学与社会应有的功能分界,大学不再是文化的基地,不再具有思想性生活的特征,而受制于“消费社会”的本能的直接性满足,短期效应是决定一切的。正如法国思想家基尔克洛和昂利所说,在现代西方社会,真正的教育,就是电视图象,就是消费性的交流。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式的教育已经死亡,传统的名著和价值观念无人顾及和关注。

4.文明失去了伦理价值。文化史学家伟策认为,现代文明的衰败是由文化危机引起的,这是由于哲学的衰败所致。在18、19世纪引导着普遍思想的伦理哲学,逐渐变成了一种歪曲现实的理论思辨哲学;结果被科学所取代。文明遂变成了理论的而不是伦理的文明,现代人丧失了经济地位的自由、独立精神的自由和个性发展的自由,使人失去了社会道德感和创造性。

5.失去了诗意和意义感。正如悲观主义诗人波德莱尔所说:“在这个时代里找不到什么他喜欢的事情”。现代生活造成的生活节奏和思维惯性使人对日复一日的刺激已不感新奇,人已从传统和经验世界中分离出来,成为直接感官刺激的接受者,他不会对意义作更多的思索,他不会对价值作更哲理的判断。这也就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的,现在是那些追寻生存意义的写诗的人最寂寞的时代。

我认为,在当代西方社会,作为理论形式反映出来的文化矛盾,可以概括为十大类:

1.理性与非理性;

2.相对精神与绝对精神;

3.实用操作与理性规范;

4.科学技术与伦理价值;

5.文化的主体与客体;

6.实证方法与人文方法;

7.多元的信仰与一元的经济社会体制;

8.理论知识的可交往性与私有财产的独占性;

9.文化价值观念与经济社会目标;

10.名义上的民主理想与实际上的集权专制。

这十大类矛盾,可进一步概括为两大分裂:第一,庞大的、日益扩张的社会政治经济系统与分散的、日益萎缩的个人生活世界的分裂;第二,科技文明日益显露成就的现实世界与人类生存日益面临困境的价值世界的分裂。为了解决这两大分裂,自康德以来,西方的当代思想家不断施以对策,使西方文化沿着由理性的批判到文化的批判,再由文化的批判到社会的批判这条主线蹒跚而行。其结果导致资本主义文化日益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相脱离,愈来愈演变成一种与整个社会功能结构格格不入的反文化。当代西方文化成为社会的反文化。

一般说来,当代西方社会都可以分为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和文化领域三大部分。社会经济结构包括经济运行、技术系统和职业体制,它的根本主导原则是经济化,即是一个根据最低成本以谋求最大价值等原则来分配资源的途径;社会的政治体制则是指权力的分配和评判个人之间和集团之间发生矛盾的权力,它的主导原则是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的参与和管理;文化领域是符号和意义得以表达的领域,它的主导原则是实现自我和强化自我的愿望。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这三个领域尚能够互相协调发展,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这种统一充分反映在黑格尔哲学及一系列强调主客观统一的文化体系中。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中的经济、文化体制愈益客观化,则愈益表现出理性和效率的主导原则;而西方文化领域则愈益主观化,愈益显露出其强调感性和自我的主导原则。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创造的物质世界双方处于尖锐的矛盾中。文化成为反文化。正如资产阶级历史家施本格勒所说:“任何高度发达的文化都是悲剧。……创造物起来反对自己的创造者。”[①]

当代西方社会的发展是非文化的。在以市场及商品运作为根本原则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结构中的基本“生存方式”是由计算原理、工作与时间之间的合理性、以及线性增长所制约的。这就决定了文化最终也得经济化,最终也得被市场同化,它表现在:

1.大规模的生产和消费,热烈地助长了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而破坏了传统的新道德。20世纪的资本主义是以物质占有和消费享乐的地位为标志而不是以工作来证明自身的合理性。在这种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愈发松弛的道德约束条件下,传统以自我责任为轴心的文化领域就日益萎缩。要么成为廉价的商品,要么回到孤独的内心,这就是文化的命运。

2.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领域创造出无产阶级这个对立面之外,又在文化领域创造出“现代主义”这样一个文化敌人。现代主义文化是对资本主义非文化现象的反动。现代主义反对既存体制,反对与经济、政治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提倡艺术的狂想和幻想,崇尚反常而蔑视常规。在现代文化看来,过去的艺术是一种经验(它附和于现实),而现在的所有经验都要成为艺术(现实必须上升为理想)。随之而来的文化造反和个性解放,使资本主义文化陷入空前的矛盾和危机之中[②]。

文化危机不能象政治危机那样,可以通过把一个特定的政治集团包罗进来或排挤出去的利益重新调整而获得解决。文化危机是一种价值危机,是对一种社会制度在根本上支持还是不支持的信任危机。因此,文化危机是持续的。它使当代西方社会的发展愈益显得缺少一个道德信仰和伦理价值体系,而愈益陷入外向的社会发展与内向的文化回归的深刻矛盾。

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施本格勒曾深刻地揭示外求型的浮士德式的西方文化的衰落。他认为这种衰落植根于西方文化历史本身。他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概述了这种文化衰落的特征:“精神和金钱的东西奋起反抗血缘和传统。有组织的东西代替有机的东西,政党代替了等级。”[③]另一位西方哲学代表人物雅斯贝尔斯哀叹道:“对‘我们今天一般来说还拥有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应当这样来回答:我们拥有的是对危险和失落的意识,即意识这是带有根本性的危机。今天赋予我们的只是一种可能性,我们一无所有,同时也没有什么保障。任何客观的事物都成了一种具有模棱两可意义的东西。真理似乎存在于那些一去不返的事物之中,实体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之中,而现实则披上了一层虚假的面纱。”[④]这种悲观的文化意识,已深深地植根于当代西方社会中。

一定的社会现象必定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当代西方社会的文化危机,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表现:

1.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促使人们产生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的要求,而资本主义经济过程又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2.各种不同的需求和价值互不相容。启蒙时代的思想家认为每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而今天的一个问题可能有几个答案;

3.无法预见经济增长和工业技术的后果的盲目性;

4.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对人们信心的打击;

5.认为国家对社会过程会加以调节的幻想[⑤]。

总之,当代西方社会的文化危机的根源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即在马克思揭示的商品及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尖锐矛盾之中。出现生产的自动化、劳动力的知识化、技能化,以及分工协调的国际化等新现象后,这种矛盾表现为死死地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三对矛盾:第一,否定必要劳动和肯定必要劳动的矛盾。一旦生产力发展到危及剩余价值生产的程度,资本就会停止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第二,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这也就是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在当代西方社会的特殊表现。第三,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同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间的矛盾。追求利润价值这一目的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手段之间的矛盾,最终会导致西方社会的劳动力和价值源泉——劳动成为从属的因素[⑥]。可见,文化危机的基础是生产劳动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和危机的扭曲表现。西方社会经济,就劳动方式看,经历了自然的劳动、技术的劳动和社会服务性劳动。前两个阶段的人与自然、人与机器的矛盾,逐渐演变成人与人的矛盾。与之相适应,而现代是他人指引人。当代西方社会的文化矛盾在深层已是社会性——人际存在和关系的矛盾。当代哲学由本体论、认识论转向人,又从抽象的人转向个人,再由理性的个人转向内心体验的生存性个人,已使人愈益远离自然、理性、社会,愈益封闭和孤独,愈益感到他人及社会存在的无意义,因而也感到自身存在的无意义。在一个没有和谐人际关系的经济社会中,人回到自我,实际上变成没有自我:因为孤独的内心化了的个人与庞大的社会化了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强大的反差。其文化悲剧,就象一个被孤独地遗弃在旷野中的孩童,他知道可以为所欲为,但最终却发现无所作为。

注释:

①《人与技术》,英文版,第155页。

②参见马尔库塞:《审美之维》,三联书店。

③《西方的没落》第2卷,第581页。

④《时代的精神状态》,英文版,第25页。

⑤参见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三联书店。

⑥参见《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探索》,河北人民出版社,第277—278页。

标签:;  ;  ;  ;  ;  ;  ;  

当代西方社会与文化矛盾之我见_西方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