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类不断地发展,自然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以及各类能源等方面的问题都变得极为严峻。为了改变生态自然环境,实现人力与自然的平衡发展,人类已经将环保理念加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景观设计领域自然也不例外。景观设计行业开始将生态设计理念融入其中,实施了生态化景观设计方式。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生态景观设计中人文元素的融合,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人文元素
1 人文元素及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自古存在。中国古代儒家便主张人与人相互关爱,并以此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和近代启蒙运动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使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升华为一种时代思潮和理论,并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广泛的领域。人本主义从单纯的围绕人的角度扩展到人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精神”相似,即突出人的主体性,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融。
景观设计中的“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中心,在设计中应首先将人作为自然生态的一部分,尊重自然生态与人的天性,再从人的角度分析,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组织为人所用的人性化空间,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也就是说,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为了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应融入一定的人性化理念。但是从风景园林设计现状来看,由于相关人员重视不足,在设计时,未融入相应的人性化理念,园林工程与人们间的联系不强,与其服务的对象与目标互动不强,则预示着风景园林的设计效果不佳,设计质量不高。
2 生态景观设计元素
2.1 植物要素
品种繁多的植物系统具有资金投入低、维持生态稳定性等特点,是大自然中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要素之一。在景观设计的植物要素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植物的配置上,应选择当地易繁殖的植物为主,保证生态稳定,更具生态景观作用与观赏性。第二,在植物培植上,要考虑植物种类的特征,因地制宜的选配植物种类。选配原则要以群落基础,将藤本、草、灌和乔合理的配置在群落中。此外,还可以搭配上具有规则性或有独特风格的植物,展现出生态稳定、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的群落配置,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第三,塑造垂直空间与环境差异,将不同特性的植物与本土植物搭配。不同的植物,产生不同的生态环境,从而适宜不同种类的动物生存,有利于营造生物多样性,同时,小尺度的生态环境营造着多方面的正面效应。
2.2 动物和微生物要素
受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影响,城市动物区系不断发生变化。一是人类有意识的干扰野生动物的繁衍,控制着有害的野生动物群数量,同时,为更多的野生动物创造了安全的生存环境。二是一些户养动物被人类带入了城市。三是城市中不断出现了外来野生动物种群。这些户养及外来野生动物在城市形成了新的食物链。
微生物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微生物的科学利用,可以变废为宝,但是,微生物也是许多疾病产生的根源。在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各种生物的活动和物质循环流动等,合理配置植物,科学组织空间。例如,将高速公路建在植物生态群落中间,将会破坏其生活境域,影响动物的迁移,如果设计出绿廊,链接各块绿地,将有效减少对生物栖息地的破坏,从而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生态景观设计中人文元素的融合
3.1 注重生态景观设计的可再生意识
1)减量。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景观设计中如果合理地利用自然,如光、风、水等,则可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城市绿化中即使是物种和植物配植方式的不同,如林地取代草坪,地带性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也可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包括减少灌溉用水、少用或不用化肥和除草剂,并使植物能自播繁衍。2)再用。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3)再生。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一消费中心一汇”构成的、头尾相接的闭合循环流,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在现代景观生态系统中,这一流动是单向不闭合的。因此,在人们消费和生产的同时,产生了垃圾和废物,造成了对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3.2 注重人文元素的意境创造
意境是“境生象外”,虚实相生,“可以意会,不能言宣言不尽意”。园林学家孙晓翔先生也认为“意境,也就是理想美的境界。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美学理论家杨辛、甘霖则认为,“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想相熔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总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神、形、情、理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意境体现了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由环境景观中的历史、文化、生活等人文元素构成。由于审美意识的不同,不同的人对意境的理解也不同。生态景观设计中融入人文元素,不仅使生态景观更富有文化气息,还可以产生超越时空、追溯历史的景观意境,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文物古迹,为景观提供了意蕴内涵难以捉摸的生态人文景观设计。
3.3 注重人文元素的文脉延续
一方面作为人文元素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城市的地域特征,这种特征所形成的城市总体格局久而久之作为景观特色成为人们的共识另一方面,在城市演化的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人文景观及历史印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地域及人文景观特征,共同构建起城市独特的景观风貌。显然,“景观风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历史痕迹叠加的结果,它的延续是自然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不间断演化与更新的结果,所以在生态景观中融入人文元素,是体现延续城市文脉的方式,是发扬历史文化的精华。
3.4 讲求秩序,用几何、抽象的线条表现人文元素
人的创造力的基础,是借助符号来实现的。譬如,人们首先看到鸟飞翔的画面,受到启示,人们创造了“飞机”。于是,“鸟”、“飞机”成为飞行的符号。后来,人们又设计了飞行器、飞船等。可以发现,人的一切联想,都是借助符号来实现的。人的心灵审美意识的天性,来源于朴素的审美模仿和审美想像的创造欲望。因此,在生态景观设计中,讲求秩序,用几何、抽象的线条表现人文元素,既是人创造力基础的实现,也是人心灵审美的天性。
4 结束语
为了确保生态环境能够与人类发展达到和谐的状态,降低城市化进程对生态资源的影响,现代景观设计都会将生态设计理念加入到其中,期望实现生态化的景观设计,从而找到现代化景观设计方式。通过对生态设计理念的了解,探索出生态景观设计和人文元素的有机融合方式,并分析应用实践,旨在促进景观设计生态化发展,确保景观设计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溪.生态景观设计中人文元素的融合探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2]梁雪.西安重大景观规划设计中人文元素的融合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
[3]林园,孙文博.浅谈黑龙江省人文元素与城市景观设计的融合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168-169.
[4]邓梅芬.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06:129.
论文作者:宋海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6
标签:景观设计论文; 生态论文; 人文论文; 元素论文; 植物论文; 意境论文; 城市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