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论文_廖伟

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论文_廖伟

茂名市电白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525400

摘要:在工业化和程式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建筑行业也获得迅猛发展,但是工程质量问题也层出不断,高楼价低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在我国实行的时间不长,在获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本文将主要根据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对应的解决对策,促进我国和谐建筑工程发展环境的形成。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解决

前言

我国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经过多年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理念和监督模式,在市场经济深化的过程中,市场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在一些建筑工程中,质量监督工作并没有落在实处,在内部管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1]。有效的解决办法不仅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也能够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高生产力。

一、建设方在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单位业主存在的问题

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责任主体,建筑单位能够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绝对性作用,在建筑过程中,建筑单位将受到经济力量、技术力量、管理力量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决定着施工过程能否顺利开展。建筑企业需要负责前期的规划和备案,由于监督管理过程中,建筑单位常常发生变更,这也容易监督管理过程的困难。由于工程的特殊性,一些建筑工程存在违法开工、补办手续、法律审批程序缓办的现象,这些都对基层执法单位和部门工作造成了阻碍,多年经验证明,建筑单位主体如果能够严格自我管控,整个工程管理也会事半功倍。

(二)设计单位存在的问题

建筑设计单位经过体制改革,也转变了工作性质成为自负盈亏的企业,设计市场的开放和竞争机制的确立,也促进了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然而,也是因为市场竞争的开放,一些建筑设计单位过于注重利益,在行业内引起了恶性循环;一些建筑设计单位本身素养不高,专业能力差,设计出来的图纸和实际存在脱节,或者是千篇一律,缺少针对性的设计,甚至抄袭其他工程的图纸,都会对工程监督管理产生工作阻碍。对实际施工现场的考察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也有重要影响,但是这个考察环节对于设计单位来说却落实的不好,在成本节约方面,由于设计经验不足,也会出现施工现场返工和让步验收单问题,导致后期维护费用增加。

(三)监理单位存在的问题

监理作为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机构,也应当对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然而在工程质量上监理工作仍不到位,而且常常和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存在裙带关系,导致工程质量监理成为“走过程”,而不是付诸实践,没能起到管理效果。甚至一些工程质量监理人员一个人负责多个工地,在各种上级检查中来回应付,还有的现场监理人员本身业务水平较低,业务素养不够,无法胜任工程监理工作,影响工程的交付,甚至做出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2]。也由于现在大部分监理机构在进行质量检查时都是以技术手段为主要方法,并没有结合经济手段和合同手段对工程进行管理。

二、完善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对策途径

(一)完善监督机构执法地位

当下质量监督机构作为行政执法类基层机构,行使的是行政执法职能,为了更好地行使监督管理工作,应当提高建筑监督机构的地位,明确建筑监督主观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并为工程监督管理机构进行行政授权,完善影响监督工作开展的后续出发设施,让建筑监督机构能够成为真正的行政执法部门,这不仅仅是对建筑工程工作权力的赋予,对于内部工作人员来说,也能对个人工作能力的提高提到督促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明确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义务

就建设单位而言,首先建筑单位应当具备承包工程的资质,不能因为利益关系将一些工程包给无资质的小队伍。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建筑单位没有履行法律义务则为违法,没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则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对于整个建筑市场来说,明确应当承担和赋予的法律责任义务至关重要,只有明确这些内容,才能在建筑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自身。

建筑单位和其他企业一样,作为经济利益的追逐者,需要在法律范围内开展工程建设,并建立现场和质量管理的制度,按图施工,采用合格的工程建筑材料,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职业操守。对于监理单位和勘察单位来说,也应当担负起工程质量的责任,拒绝“跑穴”监理情况的发生,完善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任何主观意识上的违法都是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需要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专业性,明确自身权责[3]。当下建筑市场上的混乱,究其原因是管理能力薄弱,建筑行业拥有数量众多的技术人才,但是管理人才很少,缺乏监管人员有力监督,社会中种种建筑质量问题的出现很大部分原因也在于建筑市场从业人员缺少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所以在建筑市场上加大法律制度建设、明确个人权责,对于整个行业发展来说刻不容缓。

(三)建立担保制度和信用体系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如果仅仅依靠执法部门行使监督权力是不够的,也是过于理想化的,从国外的发展经验上看,可以通过建立担保制度和信用体系,从内部和外部共同督促建筑单位工程质量问题改进。担保主要是改善建筑工程债务拖欠问题,很多建筑项目质量低、工期拖延的问题源头都是建筑单位在资金周转上出现了问题,建筑工程的担保和工程保险常常是建筑风险转移和损失补偿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发达国家,建筑市场中的各个主体都需要获得相应的工程担保或者工程保险,如果无法获得,建筑项目也要停滞。我国建筑担保行业发展不如西方国家成熟,但是近几年随着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在担保制度上我国也在逐步趋于完善,相关法律、银行、担保公司都需要经过完善的评估才能对建筑项目提供担保。担保能够解决当下建筑市场秩序紊乱的问题,很多工程都存在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担保制度能够将以上问题调制有效机制上,成为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有效手段。

我国当前的建筑担保制度还未能得到国家足够的重视,政府推进的力度还没有达到法律效率的高度,相配套的法制环境也不健全,导致很多工程都无法履行设计时的承诺,造成社会、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人员的经济损失。与担保制度一体的还包括信用体系,很多建筑市场的混乱问题都和信用有关,例如一些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虽然相关建筑企业会进行一定赔偿,但是并没有起到引以为戒的效果,建筑工程问题层出不穷,也是因为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更有效的监管方式[4]。信用体系包括合同履行程度、工程造价管理、安全生产行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方面,当建设单位在以上方面出现信用问题时,则会被计入信用档案中,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行业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深化,在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提升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能力,针对现存的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提高从业人员的对应管理技能,丰富知识体系,不断学习法律、法规、工程技术规范。从责任主体上将,作为管理源头的建设单位,需要树立依法行事的工作规范,注重日常工作标准化,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促进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芳.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6(12):116-116.

[2]武盈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7(22):195-196.

[3]彭英艺.浅议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6):00188-00188.

[4]王侃.影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20)10-11.

论文作者:廖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论文_廖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