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上,教师用轻松愉快的方式把愉悦的心情、高妙的知识、流畅的思维,显示给受教育者,使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完全处于自觉、主动地对知识的向往和渴求之中,儿童专注于对教学的关照之中,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状态。在这种氛围之中,学生心情舒畅,情绪昂扬,任想象驰骋,任思路展开,任情感激荡。
关键词:阅读 提升 情感价值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师要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教材,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传递情感。这要求教师首先要投入,并进入情感领域用心体会作者蕴藏在语言内部的深层次的东西,从而得到共鸣。然后在情感力量的驱使下,对教本进行透彻钻研和艺术把握,精心设计、编写教案、学案。并以这种感情基调为基础,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应有的闪光点。其次,教师要善于活化教本。从面对新世纪对未来人才的挑战和当前教育形势对语文教学深化改革所提出的要求着眼,教学理应既“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大阅读策略,不断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教学内容只有被教师心灵化,然后才能在学生心中真正活起来。教师利用好教材,并引导学生用心与教材对话,用自己眼去触及,用自己的心去触摸,从而走进作者的精神领域,并从中生成意义。如果没有这样的环节,最好的课只是个水中浮萍,师生对话越热闹,就和教材离得更远。课堂看似花哨,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语文心智的发展,因为学习过程主要是一种理性活动,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过程。叶圣陶曾明确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要有助于“反三”,就应当更好地“举一”,重视教材、用好教材,依托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这不仅需要教材的回归,还需要对教材的超越,使教与学逐步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做他们的“心理老师”,明白他们志趣,洞察他们的兴致。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如鱼得水、如沐春风、畅想连篇、妙语连珠、才思敏捷。并达到“收获尽在过程中”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中要有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关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精神领域;关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关注学法和习惯;关注过程,就是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发展空间,让他们自己品味、讨论、判断、交流,让他们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感。关注过程,就要求教师激情满怀、有备而讲、游刃有余、寓教于乐,寓庄于谐,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学习成为学生愉快的享受。其次,要关注教学中对话式的教学互动。通过对话促进互动,互动需要对话,是因为互动需要对话来协调,承载。
三、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美的课堂应该充满和谐的气氛。课堂情景的和谐体现在师生活动中情感的自然而恰如其分的流露。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始终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笔者认为打造和谐的课堂,首先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时必须要挖掘出思想的内涵,并内化为“儿童的语言”。在课堂上,应当更注重于关注儿童的心态、感受、兴趣特征……使教学力争充满童趣,努力建构儿童课堂文化,让高雅、深度、艺术都浸润童真、童趣,使语文课真正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使学生学习语言、提高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感。使学生披文而入情,破文而动情,悟文而移情,读文而抒情。情动辞发,情景交融。使学生的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感受到体悟,从而产生思维与情感的火花。
四、探究课外化
怎么把文章读得更透,使阅读的情感体验更深刻?仅仅局限在课内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适量的阅读,可以是课堂知识的延伸,甚至是自己所感兴趣的课外知识。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两句。另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情节编写故事,自编自演,还可以结合时事展开辩论、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不断的运用中,砥砺自己的语言,使之趋向完善。唯有博览群书,方能博学多才,进而“多愁善感”,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篇课文学完后,教师应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一个更大的问题走出课堂,进一步拓展、实践,在综合实践中,方可充分释放学生的探究潜能。
语文教学本来就是“美在自由”、“美在和谐”的。课堂上,教师用轻松愉快的方式把愉悦的心情、高妙的知识、流畅的思维,显示给受教育者,使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完全处于自觉、主动地对知识的向往和渴求之中,儿童专注于对教学的关照之中,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状态。在这种氛围之中,学生心情舒畅,情绪昂扬,任想象驰骋,任思路展开,任情感激荡。孩子的自由是想象、思维和言语的自由,是无拘束的生命潜能的释放,是自由自在的内在情感的宣泄,是无所顾忌的言语的交流。只要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相信阅读之花在语文教学中会越开越美丽,阅读教学的情感价值也才能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奕乾 祝融里 主编 《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张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月总第2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5
标签: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教材论文; 课堂论文; 过程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月总第2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