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北京市第四中学德育工作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德育工作论文,跨世纪论文,合格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短评
在北京市第四中学教学楼楼道内,供学生们阅读的敞开式报栏存放着近20份各类报纸,每天由学生更换,一年下来,近万张报纸无一丢失。这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在四中已持续了数年。
北京四中已经初步形成了这样的氛围:爱国、爱校、爱集体,争优、吃苦、严以律己的学生受到崇尚;而追求时髦、比花钱、不好好念书的学生在四中则吃不开。四中已经形成的这种良好的校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一)
具有90年代历史的北京四中是北京市一所只设高中的重点中学,现有24个教学班1000余名学生。谈起四中德育工作,主抓学校德育工作的王兆骥副校长说:“正是在学生思想比较混乱的时候,四中校领导和党总支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了学生思想混乱的社会原因和校内原因,召开了四中首次德育工作研讨会。就是在这次研讨会上确认了四中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政治方向教育、人生观教育,注重情感教育、养成教育,树立道德信念。”
尽管北京四中每年招收的近400名新生是来自北京市百余所中学的佼佼者,但四中认为一个学生仅仅学习成绩好,并不等于思想品德一定好。学生们在高中时代的3年,正值从15岁至18岁,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一个青年世界观、人生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四中的领导和教师们都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他们要帮助学生在高中3年的学习生活中,在世界观、人生观方面,树立一个正确积极的方向。
四中的德育工作目标体系的确立,来源于三种认识。一是依据中央和市、区对德育工作的重要精神;二是对社会大环境的正确判断;三是来源于分析四中的实际。
改革开放给青少年展示了一个多彩的世界,如何认识国家、社会?如何认识改革开放的形势?如何认清自己的责任?关于这些问题,四中的德育工作者认为需要对学生强化灌输。近10年来,四中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宣传改革开放的新成就,介绍中国的国情。他们利用学校办的闭路电视系统,每周用一个早读时间播放20分钟的政论片,一个月累计就有80分钟,一个学期便有400分钟。选播的有关国内外大事和爱国主义政论片,成为同学们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成就的窗口。几年来,四中从几家电视台转录播放了缅怀革命先烈的纪录片《国魂》、《先辈的足迹》;专题片《熊熊燃烧的火炬》;介绍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和形势的《10年潮》、《山和海的拥抱》、《神州吟》、《大潮动》、《商战》;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情系毛泽东》、《不朽的中华魂》;庆祝建国45周年的政论片《解放》等。四中还转录播放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中介绍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的科学家、英雄模范人物,以及《焦点时刻》、《焦点访谈》有关的新闻热点,如“中国复关问题”、“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等等。这种定时定点的灌输教育,日积月累,与政治课系统的理论学习相辅相成,加强了正面教育的力度,对坚定学生的政治方向,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的信念、增强爱国情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多年来,四中的领导、教师,注重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不断探索高中教育的规律,进行以高中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多年来,四中从不利用节假日让学生加课补课,加重学生负担,而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下功夫。他们认为,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必须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在学生完成各项任务时,起好动力、导向和保证作用。四中每年均有50多名学生在国际、全国和全市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
近10年来,四中毕业生100%考上大学,其中90%以上升入重点大学。1995年更令人瞩目:100%考上大学,97%考入重点大学,50%共168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
(二)
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不能靠简单的说教,不能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具有教育敏感性的北京四中德育工作者,善于捕捉最佳时机,开展有声有色的教育活动。
围绕每次重大教育活动的主题,四中通过看、论、听、动、写5个步骤开展活动。“党在我心中”活动开展之时,学校不失时机地转录播放了中央电视台6集政论片《国魂》,使同学们从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历程中,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立志早日成才。学校又趁热打铁,发动同学们围绕“人生理想与前途”、“学习为了什么”、“《国魂》中的‘魂’的含义”、“当代青年应如何发扬老一辈光荣传统”等问题进行讨论,为了深化主题,学校组织同学们利用校电视台的设备,拍摄编辑了6集电视片。第一集:党的光辉历程。第二集:社会主义道路的辉煌成就。第三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第四集: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第五集:坚定地跟党走。第六集: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为了拍好片子,各班广泛发动同学找资料,平时学习的党史、中国通史和政治课内容都被用上了。由于电视片是同学们自己编辑的,播出时大家备感亲切。同学们从大量的史料中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加深了对党的深厚感情,坚定了跟党走、做党的优秀忠实儿女的决心。为了巩固教育成果,学校又举办征文比赛,组织全校同学人人撰写《国魂》等电视片的观后感。有位同学写道:“《国魂》虽然只有两个字,但它却包含了极其深邃的内涵,它的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爱国。烈士们以自身的牺牲,使我们明白国魂何以不衰,何以不亡,何以永生的道理,我愿把自己的满腔热血汇入时代的洪流。英雄是国之魂,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就是这许许多多的有名无名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让我们继承这国之魂,踏着烈士们的足迹走去,为中华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四中每周组织一次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活动。升国旗仪式激发起同学们神圣的爱国情感;国旗下的讲话则围绕国内外及校园的重大问题,及时由同学发表很有导向性的发言。
主题系列活动激发着同学们的爱国情感,激发了同学们的政治热情,为中华崛起而勤奋读书,力争德智体全面发展已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动。近10年来,四中发展了20多名高中学生入党,目前有20多名学生正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全校有近200名同学参加了业余党校的学习。
四中还利用参加北京举办亚运会、申办奥运会、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国庆节等重大活动,开展系列教育,让同学们感受时代气息,认清历史责任。参加国庆之夜集体舞活动结束之后,有的同学在总结中写道:当天安门广场上礼花绽放,国歌、礼炮奏响之时,我心中的自豪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心中万般感受刹那间涌上心头。看着眼前那攒动的人影,空中绚烂的礼花,我深深感受到有幸参加这次盛会的荣耀和一种无法言表的对祖国的爱。
这几年,中外学生交流增多,四中多次组成学生团出访,回校后在向全校学生的报告中,浸透着对西方社会的辩证分析,充满着爱国情感和当一名北京四中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而来校与四中学生一起生活的外国及港台学生,也十分佩服四中有这样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四中的领导和老师们感到,这几年同学们中盲目崇拜外国的情绪明显减少了。
四中曾请来中央乐团合唱团为学生们演出和讲解,让学生们从民族声乐作品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学生会每周举办的一次同学们自编自演的星期音乐会,使学生们在欣赏中外名曲中陶冶了情操。
(三)
从九十年代开始,四中抓住学生18岁成人的时机,开展“父辈们的希望”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走访老党员、老干部、老知识分子、老模范,让同学们懂得父辈们是如何学习和生活的。在18岁生日庆贺会上,开展父母与孩子“成人一封信”活动。家长们一封封通过在人生道路上切身体验而写出的充满希望的信,带给同学们力量和信心。
四中的校领导认为:养成教育是学生各项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它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作风,包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等等;它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把四中学生培养成国家需要的人才打好基础。他们认为:养成教育必须以深层次的情感信念教育为前导,把道德价值导向和道德要求结合起来。四中根据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的要求,把政治方向、道德价值导向和四中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了四中173条校规校纪, 得到学生们的支持和拥护。
近10年来,北京四中逐步在校内明确提出了四中学生做人的准则:三个为重四个关心。三个为重是: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关心集体比关心个人为重;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以集体利益为重。四个关心是:关心国家、关心老师、关心父母、关心同学。为此,四中在高一学生中开展以“三个为重四个关心”为主的“学会关心”教育;在高二学生中开展“学会负责”教育;而高三则是开展“成人教育”。“学会关心”和“学会负责”教育包含:学习和做到在对事情作出满足自己需要和愿望的个人决定时,对自己和外界有全面考虑,并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学会——即指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去获得,负责——即指经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之后对自己作出的选择履行义务,这些系列教育,要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国家和人类社会负责,对生态环境负责。这种为人处世的是非标准,已逐步成为四中人的标准,成为四中良好校风的价值观依托,不少家长表示:孩子考上四中,我们本来就很高兴。当知道你们今天仍在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我们就更放心了,我们坚决支持。在四中,每个假期,同学们都要走向社会,向孤寡老人、残疾人、军烈属、普通劳动者奉献爱心;去敬老院、商店、街道、公共汽车站服务劳动,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四中的领导自豪地说:我们努力做的这一切,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的确,四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住校,他们的宿舍干净整洁;学校教学楼晚自习时,学生有600多名,只有一位值班老师照料,灯火通明的24间大教室里只听得见翻书声;中午八九百名同学用餐的饭厅秩序井然。
经过多年努力,四中建立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班主任队伍,在建立这支德育队伍过程中,四中一方面注意发挥老班主任的骨干作用,一方面大胆启用年轻班主任。每学期主管校长、政教主任直接听取每位班主任的工作汇报一次,起到了上下沟通、交流经验、发现问题、指导工作的作用。每年举行一次全校各班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估检测(打分)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此外,在结构工资等方面,向班主任适度倾斜。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北京四中的教育工作者并没有为过去的成绩沾沾自喜,他们继续完善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方略。他们认为,为了国家和学生的前途,必须下大力气继续不断地提高四中学生的各项素质,这些素质就是: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而在思想品德素质方面,教会学生有明确的政治方向、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今尤为重要。
——造就人才 迎接明天
本报今天刊出的北京四中加强德育教育的先进经验,委实值得一读。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使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革也影响着教育工作,影响着学校中的德育教育工作。一位哲人曾说过: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通向未来的钥匙。一个人的中学时代,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北京四中招收的学生在学习上个个百里挑一,四中的校领导和教师们并没有高枕无忧,而是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帮助学生们在高中3年学习生活中,踏踏实实走好人生的重要一步,树立一个正确积极的人生方向。他们紧紧抓住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坚持政治方向教育、人生观教育,注重情感教育、养成教育,树立道德信念。这些扎扎实实的德育工作没有花架子,也不是做给人看的。他们抓住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常抓不懈,并且潜移默化,因地制宜,十分注意方式方法,使四中的德育工作出现了勃勃生机并收到了明显的实效。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北京四中德育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材。我们应当像北京四中这样,致力于培养不仅智育突出而且德育优异的学生,为造就更多的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标签:北京四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