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留置针贴膜更换率的研究论文_宋小茶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

【摘 要】[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留置针贴膜更换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方法]成立品管圈,以“降低静脉留置针贴膜更换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活动的10大步骤,调查现状对皮下出血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梳理找到真因,针对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后静脉留置针贴膜更换率由20.4%下降到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8项能力自我评价均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贴膜更换率,且能提高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及主动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品管圈;贴膜;更换率

研究表明,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方便、痛苦轻、对血管刺激小,相容度高和血管贴合等优点,便于肢体活动,有利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对老年病人血管的保护,从而提高病人舒适度和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临床护理工作效率,目前已广泛运用于临床瞳]。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对病人宣教力度不够、宣教内容不统一,病人对静脉留置针知识了解甚少,自我护理能力低下,留置针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卷边,影响留置针的正常使用,不能达到预期使用时间就更换。“品管圈”(QCC)活动主要针对所选定的问题通过相关人员自发组成的团体,以质量改善为主题,并对问题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旨在为推广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及提高病人满意度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我科于2015年7月1日一2015年10月31日采用品管圈活动、PDCA管理模式对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进行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一2017年3月本病区使用静脉留置针病人,改善前396例,其中男212例,女184例;年龄17岁~90岁(33.22岁±10.22岁);改善后396例,其中男215例,女181例;年龄17岁~90(33.43岁±10.35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组此次品管圈活动由12人自愿报名组成,其中包括护士长1人,在职研究生4人,本科7人,大专1人;主管护师8人,护师3人,护士1人。全体圈员投票选定圈名和圈徽。

1.2.2主题选定 应用头脑风暴法,全体圈员围绕临床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及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提出5个主题,按照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价,最后选出“降低静脉留置针贴膜更换率”为本次QCC活动的主题,并绘制活动计划甘特图。

1.2.3调查内容与方法 ①留置针卷边率调查:自制查检表,收集贴膜卷边原因并分类统计。②知晓率调查: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对使用静脉留置针了锯程度。③要因分析:运用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分析法从“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经过现场查看护士实际操作、总结分析归纳、查看文献资料后确定而且影响静脉留置针使用率的主要因素为护士因素、病人因素、留置针维护、其他因素,各包含4个不同因子。主要原因为护士方面:护士对贴膜的使用不规范、因留置针针座固定不良、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缺乏对病人的宣教和指导。

1.3对策 依据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制定对策。

1.3.1对留置针贴膜的使用和固定方法进行培训

针对静脉留置针流程图进行修改和讨论,制定静脉留置针贴膜固定流程图;对全科护士进行规范粘贴的培训(重点培训新进人员、进修护士);更换粘贴力强的贴膜。

1.3.2对留置针针座的固定方法进行培训 全科选用粘力较强的胶布;设计外部帮助病人手部留置针固定的手套,可视化的对留置针进行观察和护理。

1.3.3加强对护士穿刺部位选择的培训理论授课,按照留置针穿刺流程、步骤讲解;根据科室病人特点,讲解病人血管的评估、血管选择、操作方法、进针角度、进行模拟和实际培训。

1.3.4对病人宣教和指导 护士穿刺后对病人进行留置针的健康教育及活动指导;制定健康宣教手册,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便于病人主动学习,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1.4评价方法 依据5、3、1品管圈评分法,其中5分:圈内成员自行解决;3分:一个部门配合;1分:多部门配合。打分后计算平均分。目标达成率=(改善前一改善后)/改善前×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静脉留置针更换率 改善前静脉留置针更换率为20.4%(96例)。改善后静脉留置针更换率为8.8%(40例),两组更换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72—27.839,P<0.05)。

2.2品管圈对静脉留置针贴膜卷边原因的影响 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为:护士对贴膜的使用不规范、因留置针针座固定不良、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缺乏对病人的一(改善 宣教和指导,通过品管圈活动后均得到了改善。见表1。

2.3有形成果 圈能力一平均分/总分×100 %=2/5×100%一40%,目标值为12.87%,目标达成率为165%,进步率为36.91%。活动后护士留置针固定完善率、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病人对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活动前病人(P<0.01)。见表2。

4讨论

本研究显示:导致静脉留置针贴膜卷边的因素中,贴膜不规范使用是留置针针座固定不良主要因素,但由于临床护士受人员分配、工作负荷、常规学习等因素影响,对病人的宣教力度有所降低,不能及时维护静脉留置针,并导致静脉留置针贴膜卷边率高。同时现有流程不规范,操作流程过于简单,很多细节没有规范。通过品管圈活动,借助群体智慧、集体力量、团队精神、PDCA循环改进程序,圈员共同参与、探讨、解决临床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计划、实施、效果确认、建立标准化流程、积极检讨与反省,降低了静脉留置针贴膜更换率。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全科护士均规范使用留置针贴膜和粘贴技巧;穿刺能力提高,留置针贴膜固定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可视化留置针手套的局部应用受到了病人较高的评价;并成功获得国家专利(可视化留置针手套,专利号:20152 0639885.X)。同时病人对留置针维护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大幅度提高;病人对静脉留置针的活动有了更多的认知;而且全体护士能主动参与科室质量改进,通过科学的使用品管圈工具,从病人等角度全方面考虑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找出原因,制订计划并实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通过集体力量来解决临床质量问题。此次活动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固定和贴膜的维护有了较大改善,但如何能够进一步减少贴膜卷边情况,更大幅度地提高静脉留置针使用率,又使病人易于接受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还是值得继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寇晓会,孔德敏,杨叶叶,等.留置针不同穿刺角度与穿刺成功率之间关系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3):1220—1222.

[2]蒋义雪.留置针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积液中的巧用E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3):2148.

[3]林倩,陈鑫,魏改艳,等.改良n型贴膜在预防头皮静脉留置针针柄处压疮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104—105.

论文作者:宋小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1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留置针贴膜更换率的研究论文_宋小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