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论文_刘力嘉,刘润琳

威海市羊亭医院 264200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充分掌握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手段,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方法:对患者发放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对我院200例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症状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躯体化因子分、强迫因子分、偏执因子分、强迫因子分和精神病性因子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伴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老年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心理学;护理

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常见病,具有起病急、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等特点。有临床研究表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中,心理因素占比较大,一般患者突发心血管疾病后,常伴有焦虑、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临床中准确掌握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和生存状态[1]。现对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62~89岁,平均年龄(55.65士9.46)岁;其中脑梗疾病52例,冠心病30例,高血压性脑病18例。对照组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55.64士9.84)岁;其中脑梗疾病50例,冠心病37例,高血压性脑病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资料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发放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问卷[2]。对200例老年心血管病人的心理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SCL-90症状自评量表由护士按统一发放和回收。针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手段。

1.3统计学分析[3]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症状分、抑郁因子分、焦虑因子分、躯体化因子分、强迫因子分、偏执因子分、强迫因子分和精神病性因子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当老年患者发现心脑血管疾病后,往往受到很大的心理冲击,表现出了极强的心理特征。

3.1恐惧焦虑

陌生的医院环境,应接不暇的各种检查,以及对疾病的不充分了解,患者经常会出现烦躁、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常表现出烦躁、坐立不安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亢进等,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焦虑所在,帮助患者疏导焦虑情绪,引导患者积极参与治疗[4]。

3.2敌对和精神病症状 敌对和精神病症状主要的行为表现包括激动、烦躁、脾气暴躁、厌烦等,患者常常对护理人员或家人表现出敌对、厌烦等倾向。针对患者的敌对行为和精神症状,护理人员应用诚恳的态度去安抚患者,努力调节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并劝导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家庭温暖,保持心情舒畅,减轻其身心的痛苦。

3.3躯体化症状 躯体化症状是所有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见表现,由于患者年龄偏高,机体老化会导致心脑血管发生一定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常常表现出胸闷、胸痛、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衰退、行为退化等症状,有的老年患者病情较轻,但常常表现出幼稚的行为,如与家人争执、哭闹、对护理人员和医院人员产生抵触或依赖。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应主动关心患者的起居生活,注重生活上的护理,让患者感觉到家人和护理人员的关心,促进其积极配合治疗。对于已经出现记忆力减退和行为退化的患者,患者或家属应准备记事本或信息本,随身携带,记录吃药、检查、血压、心率等重要信息。叮嘱患者按医嘱服药,避免私自加量或减量,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鼓励患者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降低了对家人的依赖心理[5]。

3.4抑郁 抑郁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负性情绪,临床表现为寡言少语、表情木讷、喜欢独处以及对生活缺乏兴趣和对治疗不配合。抑郁的常见原因主要与患者的生活自主能力下降、起居依赖他人、疾病预后差等有关。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伴有肢体和语言功能障碍,行动不便和依赖家人让患者缺乏安全感,容易陷入孤独、苦闷、消沉、自卑、情绪低落等抑郁状态。针对患者的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应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对患者的经历表示理解和同情,注意维护患者的自尊心,积极鼓励患者恢复治疗信心,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5偏执 自尊心较强的患者常常认为自己生病,家人和社会应该给予自己足够的关怀和照顾,稍有不如意,则会表现出不配合治疗或拒绝饮食等行为。针对患者的偏执行为,护理人员应尽力维护患者的自尊心,以温柔、友善的心态去鼓励患者,与患者进行亲密互动,向患者讲解家人间的相互理解和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

综上所述,通过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较大,既有健康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又具有病态的特殊表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促进疾病康复,同时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尉荣. 对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的临床体会[J]. 当代医药论丛,2013,11(12):252-253.

[2] 五桂芹.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20):63-64.

[3] 时秀兰,杨文东.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不良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390-1391.

[4] 常明凤.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547-548.

[5] 谢金苹. 浅议中风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17):97-97.

[6] 王明霞,李林艳,王小峰. 老年脑血管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94-95.

论文作者:刘力嘉,刘润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8

标签:;  ;  ;  ;  ;  ;  ;  ;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论文_刘力嘉,刘润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