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思考论文_苏义攀

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思考论文_苏义攀

浙江翔实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工程的造价管理总体目标就是能够在合理均衡生产投入及产出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建设中各项成本的科学规划,以往的工程造价管理是结合基础建设规划,将有效的资金纳入到定额管理中。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变革及世界性市场的不断接轨,工程造价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的进行自我管理及模式上的创新。工程造价管理由传统的定额分配型计划资源配置向以市场变化为引导的动态性资源配置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讲究整个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以施工各环节的造价合理管控,来实现最合理的成本规划和最大的经济效益产出。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引言: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每个生产环节都存在关于人力、设备及材料成本的使用,所以,应该将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纳入到工程造价管理中。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不仅要重视对成本及总体效益的规划和评价,还要以经济学及市场学等观念来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监管。通过分阶段的成本控制,可以有效的掌握总体造价最小化,这也有利于全过程造价缺陷的明确,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造价管理模式,提升整体工程管理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一、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我国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新的经济体制建设下逐渐表现出不适应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该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核心内容仍旧是实施阶段,并没有将决策与设计阶段全部纳入到管理范围中。传统模式比较注重建设期的建设成本,对未来运维管理与维护的成本计算较少,对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内涵的理解不到位,难以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管理。此外,我国现阶段实施的是静态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往往造成项目决策不科学,工程设计不合理,甚至造成投资规模的失控,影响施工质量,最终导致巨大的投资和浪费。像“胡子工程”、“钓鱼工程”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阻碍了国家财政预算的顺利进行。与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不同的是,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是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出发,来探讨工程造价与成本管理的问题。包括工程项目的前期、中期、后期,详细内容就是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也包括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运用到综合的学科与知识,采用综合集成的方法,对投资成本、预期效益等进行全面评价与分析,并不断强调实现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各个阶段总造价成本的最小化。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注重科学合理的规划,包括对先进工艺、技术与材料的选用,确保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节省投资成本,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首先,对于决策阶段,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念采用的是科学合理的规划理念,对项目的建造成本、运维管理成本、使用成本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探究多个可行性方案,对比优选出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前提下最经济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优选最佳的投资方案,进而达到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其次,是设计阶段,施工建设方案的设计对工程造价具有较大的影响,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实施造价管理能够指导设计单位自觉考虑综合因素,包括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等,既要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满足使用功能,选用科学合理的材料与设计方案,又要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最后,是施工阶段,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对工程项目综合成本予以考虑,确保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评价与工程合同总体策划、实施方案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保证施工各工序都能够注重成本控制。

二、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解析

(一)项目决策过程中的造价管理

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耗费虽然只占到总体的2%左右,但是其对整个工程的造价起决定性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项目审批通过后,必须针对资金筹集进行勘察和调查,确保成本运行的可行性。然后再进行合理的投资估算编制,这也是项目可行性报告的一个组成。投资估算的编制应该体现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的总体收益及风险因素,并能够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尽可能的确保估算编制的全面性和合理性,提升方案的技术及财务角度可行性[1]。

(二)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首先,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是重头戏,后期工程投资主要以设计方案为依据。实践证明,占总成本1%的设计过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至少是75%。为此,必须在设计阶段将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可行性进行统筹考虑,确保设计质量。结合实际勘察数据对施工图纸进行严密的规划,将施工单位因设计缺陷导致的工程量变更降到最低,实现工程造价的科学管控。另外,缜密选择设计单位和方案。设计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是确保工程设计优质的根本保障。设计单位应该根据建设方的基本使用需求及相关利益方的建议后,在充分形成项目目标掌握基础上,确保工程的设计需求能够满足工程工期、质量、功能及造价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从源头上降低工程变更量。加强限额设计的落实,在保障项目功能的基础上,合理控制预算。加强与设计方的沟通,以技术、经济综合对比效果来优化设计,实现造价的事前控制。

(三)项目招投标过程的造价管控

建设单位必须以公开公正透明的形式来展开工程承包招投标工作。通过公正竞争方式来确定施工单位,从而能够为造价的合理控制做好铺垫。这时,招标人在这个阶段的工作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招投标代理机构必须在编制招投标文件之前,召集设计、咨询及建设各方进行施工图纸的多方会审。就多方对施工图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整改,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止在招投标阶段。造价管控人员要依据国家现有规范及图纸要求,并结合实际施工要求及环境因素等进行标底的认真编制。第二,投标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施工各方的社会信誉及施工团队技术水平,合理选取最可行的施工单位[2]。

(四)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工程进展到施工阶段,基本的预算也已经形成。但施工过程的周期长、因素多及材料价格变动大等特点,使得施工过程的造价控制也应该作为全生命周期重要一环加以重视。首先,重视签证及工程量变更。签证及工程变更势必影响到造价管理,由于施工地质条件及其他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难免的会出现一些前期方案里没有的工程内容。这就要求造价管理人员必须实际了解工程开展情况,确认实际签证及工程量变更的准确性,对变更的原因、合理性、依据是否充足等进行调查,没有按照严格的流程交由相关项目负责人签字的变更视为无效变更,为工程结算提供依据。工程建设参与各方也应该及时的进行造价的动态管理监督,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多方交流确认,避免造价的失控。

结论

从工程造价的管理来看,基于其全生命周期的发展概念在国内开始运作以来的时间还不是太长,虽然已经在部分工程的管理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很多问题也逐渐的开始显露。为此,今后的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管理必须紧密的结合我国的现有市场行情,在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的影响下,将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不断的加以应用,并对其进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升级,以最合理的成本投入来实现客观的经济效益产出。从而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之路[3]。

参考文献:

[1]董士波.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之比较[J].经济师,2013(12).

[2]谭腊英,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7).

论文作者:苏义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思考论文_苏义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