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坚持、改革、发展
●姚亭华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在正确把握这两个时期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将更有理由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天与地,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最古老的经典《易经》第一卦为乾,歌颂的是天;第二卦为坤,歌颂的是地。有天地,就有了宇宙,就有了人类。所以,最高的神为天神和地神,最高之道,为天地之道。自古至今,祭天礼地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礼仪活动。从良渚出土的玉璧和玉琮来看,祭天礼地的礼仪制度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奠定了。
同时,笔者知道,在英语课上,哪怕教师妙语连珠,如果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成功的,因此我们在强调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并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改革开放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就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基础上展开的时代画卷。
采用保护性耕作方式能够改善土壤环境条件,提升土壤中的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比传统耕作方式更有利于植物生长。通过本次试验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于改善土壤条件和提高有机碳含量的效果,从而推广保护性耕作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四是对经济工作规律的认识。党的八大上,周恩来提出要在适当范围内更好运用价值规律,满足人民多样的生活需要;刘少奇提出生产资料作为商品可以流通;陈云针对市场和计划的关系提出“三个主要三个补充”的思想。这些意见是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的宝贵尝试,但由于教条主义的影响,加上急于求成的情绪,实际工作并没有坚持。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逐步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摸索发展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更好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是对商品生产观点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政治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文化上,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山谷特致书死心道人,《与死心道人书》:“谪官在黔州道中,昼卧觉来,忽然廓尔,寻思平生被天下老和尚谩了多少,惟有死心道人不相背,乃是第一慈悲。”(《黄庭坚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第1850页)山谷终于明白死心禅师的玄妙之言,乃苦心点拨,但仿如醉梦一般,只有过来人才悟得勘破生死烦恼的禅机。山谷《与觉海和尚》云:“某数年在山中究寻疑处,忽然照破心是幻法,万事休歇,方悟十余年间,时蒙敲点提撕,慈悲无量。”(《黄庭坚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第1960页)
二、改革开放贯彻和发展了许多当时提出但没有落实的正确主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也还是要坚持和发展的”。回顾党史,主要有以下正确主张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贯彻和发展。
三是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永葆两个先锋队的政治本色,党的领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成为区别于其他形形色色社会主义的显著标志。
五是文化建设。建国初期毛泽东就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新高潮。上世纪50年代,我国出现了一段文化建设的高潮,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文学艺术作品。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反复强调,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进入新世纪,我们党进一步提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文化地位作用的认识,彰显了强烈的文化担当和文化自觉。
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也是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用“十个始终坚持”“九个必须坚持”分别概括了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和经验,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在社会主义运动史和世界政党史背景下,改革开放赋予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更加凸显。
二是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党的八大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实践的时间很短,后来又遇到一些复杂情况,这一正确论断未能坚持下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对党的八大的提法作了进一步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为部署党和国家全局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表述,即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从我国现阶段客观实际出发作出的科学理论判断。
六是党的建设。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就提出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党的八大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但由于极“左”思想影响,党内正常政治生活受到破坏。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多次整顿作风,加强思想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打铁必须自身硬,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严肃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弘扬斗争精神,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带头执行“八项规定”,践行“三严三实”,驰而不息反对“四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密切了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强调无论怎么改、改什么,四项基本原则都不能改、也没有改。中国共产党党章虽然经过多次修改,但“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始终没有动摇。
她是来吃午餐的,工作的地点应该就在附近,她今天会不会来呢?如果来,是她自己一个人或者和别的什么人一起呢?她现在正从附近的哪间屋子走出来呢?她在路上会碰到一些什么人,其中有几个是熟识的呢?她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这里呢?
三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问题。党的八大提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但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的过分严重判断,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发生了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的战略决策。邓小平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级这个最大国情,提出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重大论断,是对党的八大关于工作重心主张的贯彻和发展。近年来,我国抢抓第四次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实现了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三、根据时代条件赋予了社会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是发展目标。1956年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就是“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并提出了“两步走”的构想。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要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三大、十五大分别作出“三步走”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描绘“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标志着我们党不仅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认识越来越清晰,而且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接近这个伟大目标。
一是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中,多个国家的共产党组织改旗易帜,许多共产党人丧失理想信念而变节。只有中国共产党人从血与火的考验中一路走来,在敌人糖衣炮弹的进攻中巍然屹立。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二是发展路径的实践性。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的曲折使我们党清醒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着眼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立足当代中国国情,脚踏实地向前推进。在发展路径上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着眼于解决中国当前实际问题,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邓小平所言,“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三是文化特色的鲜明性。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既积极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又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社会主义展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色。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统一、“一国两制”,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摒弃了执其两端、非黑即白的唯一逻辑,展现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中国智慧。
四是服务人民的自觉性。《共产党宣言》明确宣告,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解决了几千年来难以解决的绝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实施精准脱贫,立志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小康理想。对比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实践,还没有哪一国共产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始终初心不改、宗旨不变。
五是党的革命彻底性。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武装起来的党,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时,永葆斗争精神,同步推进自我革命。西欧工人政党早在19世纪就为争取议会合法席位放弃了革命理想,苏东共产党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和平演变斗争中败下阵来,只有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了革命的底色、战斗的本色。腐败是西方社会无法根治的顽疾,中国封建社会对腐败也有“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只有我们党与腐败水火不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扬革命理想,严肃政治生活,对腐败保持零容忍、无禁区、全覆盖的高压态度,体现了刀刃向内、壮士断腕进行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
(作者单位:湖北省委讲师团)
责任编辑/周吟吟
标签: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论文; 改革开放论文; 社会主义实践论文; 历史问题论文; 政治问题论文; 总书记论文; 习近平论文; 上都论文; 湖北省委讲师团论文;